輕松關注
1
特朗普在英國朝野面臨“大規模抵制”
盡管近幾周內英國與美國的貿易協定一直傳出正面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放出風聲稱可能在明年九月訪英,但英國政壇和民間最近卻也在醞釀對特朗普的大規模抵制。一部分議員已經開始阻止特朗普訪英期間在議會發表演講,因為他們認為特朗普政府不僅在諸多社會議題上公開開倒車,其關稅措施也沒有對英國放出此前承諾的善意。
《泰晤士報》報道,已經有多名上院議員聯名致函議長,明確表示讓特朗普在英國國會演講“不合適”。雖然政府有權決定是否邀請特朗普進行國事訪問、并借此機會洽談各項議題,但議會仍然有權拒絕讓他入內演講。
而在英國民間,特朗普更加不受歡迎。活動人士誓言,如果他再次訪問英國,將遭遇比他第一任期國事訪問期間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2019年,多達25萬人參加了抵制特朗普的游行。而早在2017年,特朗普首次就任總統后英國民眾就發起大規模抗議,迫使時任首相特蕾莎·梅降低其訪問規格。
此外,預計抗議者不僅會向特朗普發泄憤怒,還會向英國首相斯塔默發泄。活動人士稱,斯塔默“像只可憐的貴賓犬一樣,對特朗普的所作所為卑躬屈膝,這讓整個國家都感到尷尬。”而斯塔默本身的民意目前也相當低迷,因此抗議活動針對他也不意外。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日前還邀請法國總統馬克龍于5月對英國國事訪問,該時間早于特朗普預期的訪英行程。這雖然沒有直接表明任何態度,卻也引發外界對英國當前貿易優先順序的討論。
2
英國企業倒閉數量激增
雖然上季度經濟仍然保持增長,但英國各地企業正以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前所未有的速度倒閉,這對英國經濟的健康狀況是一個重大警示信號。《金融城早報》的分析顯示,2025年前15周,英國有超過1100家公司面臨清盤令,較去年同期增長近四分之一,是自2010年以來企業倒閉速度最快的一年。此外,還有近2200家企業面臨清盤申請,這是債權人為追回未償債務而采取的法律手段,數量自2024年以來增長了五分之一以上,創下自201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這些數據凸顯了許多中小企業在稅收增加、工資上漲和經濟增長乏力的重壓下難以償還債務的困境。 破產和重組專家認為,“一系列經濟和政治問題”持續給企業帶來壓力,影響著整個供應鏈上的企業。
分析發現,僅在4月份,就有超過300家公司面臨清盤申請,其中超過十分之一是零售和酒店業,這表明政府的加稅政策正重創商業街上的企業。上個月,預算責任辦公室將英國2025年的增長預測從2%下調至1%,同時上調了失業率預期。由于美國關稅的不確定性引發全球貿易放緩,一些主要銀行已將今年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預測上調至60%。
3
英國警方將公布外國罪犯國籍
根據工黨政府的最新計劃,英國將首次對外公布外國罪犯的國籍。據悉,內政大臣庫珀已下令官員在年底前公布包括已犯下的罪行在內的數據——截至去年年底,有超過19000名外國罪犯等待被驅逐出境,而保守黨卸任時這一數字僅為近18000人。一位內政部消息人士表示,政府希望公眾更好地了解外國罪犯,包括他們的來源地。保守黨則回應稱,這一最新承諾表明,工黨在面臨披露數據的壓力后“屈服了”。
按照英國現行規定,被判處12個月或以上監禁的外國公民將被自動驅逐出境。如果內政大臣認為刑期未滿該標準的人在英國居留不利于公共利益,她也有權將其驅逐出境。
內政部消息人士將等待驅逐出境的外國罪犯數量增加歸咎于監獄過度擁擠導致的提前釋放、一些國家局勢不穩定導致驅逐出境困難,以及大量以人權為由反對驅逐出境的上訴。
盡管自工黨上臺以來,被驅逐出境的罪犯人數有所增加,但在押犯人也數量也增加了。雖然官方數據未公布,但估計居住在英國的外國罪犯主要來自阿爾巴尼亞人、羅馬尼亞人和波蘭人。據了解,他們最常見的犯罪行為是制造毒品、盜竊和搶劫以及暴力襲擊。
政府消息人士堅稱,外國罪犯的數量之所以增加,是因為新政府解決了保守黨前任忽視的治安問題:政府自稱在前所未有的速度驅逐外國罪犯,而且信息的透明度也比保守黨執政的任何時候都高。保守黨則稱,大規模移民正在加劇英國的犯罪。
4
英國政府允許銷售更多混合動力車
本月,在汽車行業的廣泛游說下,英國政府修改了環保汽車換代規則,允許在2035年之前銷售更多汽油和柴油汽車。其中最重要的修改是允許銷售混合動力汽車(將小型電池與內燃機結合在一起)車型銷售至2035年,這些汽車使用發動機為電池充電,這意味著它們無法實現零碳排放駕駛。
汽車制造商辯稱,混合動力汽車比汽油車更能減少碳排放。然而,他們繼續銷售混合動力汽車的主要動機是混合動力汽車比電動汽車利潤更高。汽油車制造商表示,他們需要這些利潤來投資未來的電動汽車生產,而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導致全球經濟放緩,這使得電動汽車的轉型更加困難。
據智庫能源與氣候情報中心 (ECIU) 的分析,混合動力汽車車主與汽油車車主相比,平均每年僅節省13英鎊,但如果選擇電動汽車而非汽油車,每年最多可節省850英鎊。不過, 混合動力汽車的前期成本低于電動汽車,它們還更加吸引那些充電不便的購車人,而充電不便在許多城市地區都是一個問題。
圖文來源:BBC/Telegraph/Sky News/Financial Times/Daily Mai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