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劉杰)在國家鄉村振興、數字中國與教育強國戰略縱深推進的時代背景下,科技與工程學院從鄉村田野到社區街巷,以專業知識為炬,以民生需求為引,在基層一線搭建起科技賦能、教育反哺、文化傳承的創新實踐平臺。今天,一起走近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科技與工程學院青年的成長現場,見證他們將青春智慧融入鄉村振興的時代課題,用腳步丈量責任,以行動詮釋擔當。
筑夢童心港灣 科工青年探索留守兒童成長路徑
在國家鄉村振興和教育公平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如何讓鄉村留守兒童快樂成長,成為國家、社會與高校青年共同關注的課題。科技與工程學院“童心港灣,暖心助學”社會實踐團自去年成立以來,以實際行動關注鄉村留守兒童的快樂成長。他們深入西安市藍田縣東咀村及鎮村、宋寨、韓坪、張嶺、邊莊、江流溝、王咀頭等周邊村落,通過豐富多樣的趣味課堂、文化體驗和心理輔導活動,以陪伴與關愛為橋梁,探索農村兒童心理發展、素質教育與人文關懷的融合路徑,為鄉村教育注入青春力量。
團隊成員用紅色故事點燃愛國情懷,用傳統工藝傳承本土文化,用互動體驗激發了孩子們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真正將課堂延伸到鄉村,為留守兒童營造了溫情而富有活力的成長環境。同時,與當地學校、家長攜手,共同探討科學有效的教育方式,為鄉村教育和兒童健康成長搭建了堅實的橋梁。
這一實踐不僅是對國家政策的響應與落實,更是科工青年將“小我”融入“大我”的具體體現。真正的鄉村振興,不只是物質的富足,更是兒童的笑容、教育的溫度與文化的傳承。而這些,正是新時代青年為之奮斗的方向與價值所在。
——來自東咀村的彈幕
社區共建 青年實踐繪就城鄉融合新篇章
在新時代的鄉村振興戰略中,科工學子的參與不僅是時代的召喚,更是責任與擔當的體現。2024年,科技與工程學院響應國家戰略號召,組建了“心牽城鄉融契,智燃希望焰種”社會實踐團隊。團隊以“夜校”系列課程為載體,深入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街道東大街社區,扎實開展五期主題實踐課程,努力探索出一條高校服務基層、青年助力發展的新路徑。
本次“夜校”課程涵蓋非遺剪紙、手工扭扭棒、智能手機使用教學、健身運動與急救知識、紅色觀影等多個維度,內容貼近生活,形式靈活多樣,受到了社區居民的熱烈歡迎。
特別是在智能手機教學實踐中,團隊成員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耐心講解基礎操作,通過場景化演示幫助老年群體掌握移動支付、AI語音助手等智能應用,讓他們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時代生活,切實提升了老年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這種貼心的“數字幫扶”不僅架起了代際溝通的橋梁,也折射出科工學子以科技服務民生、以智慧賦能社區的價值追求。
青年之光照亮鄉村之路,責任之行推動時代前行。科技與工程學院學子以專業賦能,在服務中錘煉本領、收獲成長,讓“青年下沉”真正轉化為“基層上行”的溫暖力量。
——來自東大街社區的彈幕
砥礪青春志 學院全方位支持學子奔赴基層一線
青年奔赴基層,不止是一次出發,更是一場深刻的思想洗禮與能力錘煉。一直以來,科技與工程學院高度重視對青年實踐育人的全鏈條支持,以系統化舉措持續激發高新學子的使命感與行動力:
強化思想引領,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學院組織青年學習小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二十大報告等,開展主題觀影活動和紅色文化教育,如“不忘初心,銘記歷史”主題活動,激發青年愛國熱情。
推動聯學共建,拓展多元成長路徑
學院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開展聯學共建活動,在“三下鄉”社會實踐過程中,結合科技與工程學院的相關課程,為群眾開展人工智能體驗課、智享手機智能“夜校”課等,幫助青年學子提高站位、打開視野、拓寬思路。
打造實踐平臺,增強青年服務能力
學院鼓勵實踐團走進鄉鎮、社區,開展“美麗中國·青春行動”生態環保、“情暖童心”關愛留守兒童等各種專項行動,讓科工學子在基層實踐中錘煉意志品質,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領他們立志成為有理想、有擔當、能吃苦的新時代好青年。
未來,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將
繼續立足新時代人才培養使命
完善“思政引領+專業賦能+實踐成長”的發展路徑
推動青年在廣袤基層天地中綻放光彩
為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