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周總理親自作出指示,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找到周純麟,告訴他組織上打算任命開國少將周純麟為南京軍區副司令兼上海警備區司令員。
然而,這時候上海的局勢動蕩不安,十分需要一個重量級人物前去壓陣,然而周純麟并不太愿意離開原有崗位,同時也擔心自己沒有足夠能力應對和地方政府打交道,最重要的是上海局勢十分復雜,這讓周純麟沒能在第一時間下決定。
在在猶豫期間,得知是周總理的安排后,他決定服從命令,擔任上海警備區司令,然而在上任前,他提出了三個條件,那么這三個條件分別是什么,今天來聊下這個事情。
1912年8月周純麟出生于湖北麻城,10歲起做幫傭、學紙扎手藝,成為當地知名匠人,15歲的時候受到黃麻起義的萌發有了革命意識,18歲的加入共青團和紅軍,2年后加入共產黨,參加革命后,屢次立下戰功,很快他被晉升為團政委,期間周純麟參加鄂豫皖、川陜蘇區反“圍剿”作戰和長征,
長征結束后,周純麟又奉命西渡黃河,開始了西征。兩萬多名西路軍戰士,長期和馬步芳作戰。冰天雪地,血戰河西走廊,彈盡糧絕,全軍覆沒,最后就剩下400多人突圍到了新疆,周純麟便是其中一人,那時候和他一起參加革命有80多人,解放后只剩下他一人,從這里可以看出,如今的生活確實不易。
隨后,周純麟留在新疆工作了一段時間,期間周純麟化名為周玉龍,并被任命為少校騎兵連長,一上任就想到:要能站住腳完成任務,必須下決心大力學好練好軍馬飼養馴養方法、高難度馬術和戰術,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騎兵連長,為此他學習了如何飼養馴養和馬術、戰術本領,虛心求教,經過一番努力后,他成為了一個合格的騎兵連長。
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周純麟卷入了新疆軍閥盛世才的內部斗爭,導致自己入獄,并遭到了敵人的酷刑,好在周純麟堅持了下來,后在組織領導下順利釋放。
被釋放后,在延安呆了一段時間,被后被分配到新四軍,抵達新四軍后,他在彭雪楓的支持下,在淮北地區組建了新四軍第一個騎兵團,并擔任騎兵團團長,騎兵團組建后,周純麟指揮騎兵部隊在淮北地區和日寇作戰,殺得日寇聞風喪膽,這也讓騎兵團因聞名全國。
解放戰爭爆發后,周純麟參加了濟南戰役、孟良崮戰役及淮海戰役等大戰,期間多次擊退敵人猛烈進攻,由于表現十分出色、能力超群而多次受到組織嘉獎。
建國后,周純麟擔任華東軍區特種兵縱隊副司令員、司令員,主要負責炮兵的組建和訓練工作,是許世友將軍的心腹愛將,1955年全軍第一次大授銜的時候,周純麟被授予開國少將軍銜,同時還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在之后的歲月,周純麟主要在南京軍區工作,在這期間,他一心專研部隊作戰訓練,不參與任何政治斗爭,從而確保自身的安寧。
1970年,時任南京軍區司令許世友找到了周純麟,希望他能到上海擔任警備區司令。
接到組織上通知后,周純麟內心也是百感交集,因為在新中國成立后,他一直負責炮兵工作,在這期間他不僅為新中國炮兵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且還和戰友門建設了身后的友誼,所以從感情上來講,周純麟不愿離開炮兵系統。
另外就是,上海是國際大都市,在這里擔任進北區司令,必然要跟地方打交道,地方關系復雜,沒有部隊那么好打交道,所以周純麟很擔心自己不能完成組織對自己的囑托。
周純麟對此感到了左右為難,在這時候許世友和周貫五副政委找到了周純麟,告訴他這是中央的命令,讓他要服從命令,然而這時候周純麟的脾氣上來了,表示自己拒絕這個命令。
隨后,許世友要求他如果不去讓他推薦一個人,周純麟也沒有很好的人選,這時候一旁的周貫五告訴他,讓他去上海是周總理的指示。
這時候,周純麟才知道自己去上海一事是由周總理親自點將,上海是中國最為重要的城市之一,所以確保上海的軍事穩定,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周純麟作為老革命,又在南京軍區任職多年,年輕且有卓越戰功,完全能鎮得住場面,所以他是上海警備區司令最佳人選。
既然是周總理的指示,周純麟也不好推辭,于是當即表示:“我堅決服從黨的命令,去上海!”
雖然表示愿意去上海,但是周純麟也開出了自己的三個條件,去了上海,第一,工作干得好,要開慶功會;第二,工作做得不好,要開批判會;第三,如果倒在了工作崗位上,要開追悼會。
這三個條件,看似是條件,實際上是自己的軍令狀,只要自己接受該任命,自己必然會在上海做好工作。
抵達上海后,周純麟迅速投入了繁忙工作,如同戰爭時期一樣,不分日夜,仔細認真完成組織上交給自己的每一項工作。
抵達上海的兩個多月,他跑遍了全區團以上單位,和干部進行談話,同時又進行思想教育,在了解情況后,他整合隊伍,并對領導班子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同時狠抓部隊作風及訓練,確保部隊的穩定發展。
在這期間,雖然遭到了四人利益小團體的阻擾和迫害,但是他還是進行了堅決的抵抗,從未向四人利益小團體妥協,從而確保上海警備區的穩定。
1976年,四人小團體倒臺后,周純麟奔赴北京開會,并提議控制上海殘余勢力,為穩定局勢發揮了關鍵作用。其提出的三個條件最終經受住了歷史考驗,實現了周總理“壓住臺面”的囑托。
隨后,四人利益小團體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周純麟繼續留在上海工作。
1978年,周純麟調回南京軍區,直至離休。
晚年的時候,周純麟主要在上海工作,后在1986年時病逝,享年74歲。從大別山放牛娃到上海"定海神針",他用三個特殊條件詮釋了何為"鞠躬盡瘁"。周總理當年"壓住臺面"的囑托,終成歷史佳話。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