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后,我黨和老蔣之間矛盾加深,在這期間老蔣做了兩手準備,一手準備是假意和談,另一手準備是調動部隊搶地盤,發動內戰。
隨后,老蔣和毛主席在進行談判,并簽署《雙十協定》,然而在協議簽訂不久,老蔣公然發動內戰。
戰爭開始后,國軍有美軍的支持,同時武器上優于我軍,所以在之后一段時間,都是邊打邊停,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46年5月,中央軍委改變計劃,決定由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獨立經營中原,并提出出大別山的可能。
1947年6月30日,劉帥和鄧公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簡稱“劉鄧大軍”)執行中共中央“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戰略任務,將戰火燒到國民黨統治區域。
劉鄧大軍在渡過黃河后,隨即發起了魯南戰役,并在魯南戰役中,殲滅了敵人6萬余人,從而拉開了我軍戰略反攻序幕。
魯南戰役后,老蔣調集重兵圍追堵截劉鄧大軍,這讓劉鄧大軍在汝河,陷入了國軍20萬大軍的包圍圈中,同時在我軍抵達前夜,下令把汝河周邊的船只全部燒毀,打算在這里和劉鄧大軍決戰。
開始時候,老蔣沒能判斷出來劉鄧大軍進攻方向,可隨著劉鄧大軍的行動,老蔣清晰的認識到,劉鄧大軍這是要把戰火燒到國統區,這讓老蔣很是焦慮,于是下令部隊必須阻攔劉鄧大軍,不能讓留劉鄧大軍在大別山站穩腳跟。
為了能堵住劉鄧大軍,老蔣調兵遣將,前堵后追,打算通過四面楚歌及堅壁清野的方式,困死12萬劉鄧大軍。
面對劉鄧大軍的舉動,老蔣第一時間召開了高級幕僚會議,在會議上所有幕僚經過一番苦思冥想后,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切斷我軍的交通線,斷掉劉鄧大軍的物資支援。
然而,在這時候劉鄧部隊,身后有三個整編師在追擊,前幾又有敵人堵截,武器裝備不足、后勤被敵人切斷,人困馬乏,這時候的劉鄧大軍的一下子陷入了絕境,如果想要讓自己擺脫局面,必須以最快的速度突破敵人在汝河的防線,因為如果不能盡快突破如何,將會讓劉鄧大軍陷入絕境,為了能順利渡河,劉帥要求部隊搭建浮橋,同時下達了強攻的命令,在這萬分緊急的時刻,只要加大加強進攻,才有可能讓我軍順利度過這次危機。
老蔣在得知劉鄧大軍動向后察覺到棘手,我軍在轉入戰略反攻后,給老蔣造成了巨大麻煩,所以老蔣十分希望能在汝河一線,重創或者全殲劉鄧大軍,這樣一來,就有可能改變全國戰局走向,自己也有可能反敗為勝。
由于,這一戰的特殊性,劉鄧兩位首長,決定強渡汝河,并親自到渡口指揮戰斗,劉帥十分豪氣提出“狹路相逢勇者勝!”鄧公喊出了“不惜一切代價沖過去”的豪氣的戰斗口號,隨后擔任先頭部隊的肖永銀親自指揮部隊,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硬生生從國軍陣地中殺出一條血路。
不久后,老蔣得知了汝河防線被劉鄧大軍突破的消息,這讓老蔣和幕僚們驚訝無比,因為那時候劉鄧大軍,沒有重武器,而且又經過一番戰斗,早就是一支疲憊之師,所以包括老蔣在內的國軍高層,都有十足把握重創或者擊敗國軍。
然而,事實卻完全出乎老蔣的意料,戰局之所以會出乎老蔣意料,根本原因在汝河南岸防線中,85軍110師師長廖運周的防線被劉鄧大軍率先突破,這讓中原野戰軍才有機會突破國軍汝河防線,老蔣得知情況后,在戰斗結束后,痛批了廖運周這位黃埔五期生。
1926年廖運周考入黃埔軍校五期,第二年的時候成為了一名黨員,隨后參加了北伐和南昌起義,在這之后廖運周輾轉于各省之間,參與和組織農民運動。
1928年,周總理安排廖運周潛入國民黨,隨后開啟了他二十年的潛伏生涯,剛進入國民黨的時候,他主要從事兵運工作,在這期間他在開展工作的同時,為我黨收集了不少情報,而且還發展了不少黨員。
抗日戰爭爆發后,廖運周又積極抗日,在戰斗中他積累不少戰功,先后擔任國軍10師656團團長,第330旅旅長、第110師副師長。而他也隨著戰功的積累,被老蔣注意到,并被任命為110師長。
解放戰爭爆發后,廖運周所在的110師被劃歸給85軍,110師屬于雜牌軍,深受國軍內部排擠,雖然受到了很大排擠,但是師長廖運周卻在國軍內部混的十分不錯,而且還在110師內部成立了黨委,隨后廖運周對110師人員及關鍵崗位進行了不斷的變動,最終讓110師團成為了一支我黨的軍隊,也為之后淮海戰役起義,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汝河戰役前,廖運周已經得知了老蔣企圖,然而那時候老蔣打亂軍隊,讓自己沒辦法把情報送出去,這讓廖運周很是心急。
然而,這時候老蔣讓廖運周所部人馬去阻擊劉鄧大軍,這讓廖運周看到了機會,決定在關鍵時刻,幫劉鄧大軍一把。
汝河戰役開始后,劉鄧大軍不少優秀戰士都戰死在敵人的炮火中,這讓廖運周很是焦急,于是他直接給部隊下令,如果打不過那就跑,正是因為廖運周消極抵抗的命令,讓劉鄧大軍順利從廖運周陣地打開一條突破口,成功渡過汝河。
雖然,廖運周采取了消極抵抗的政策,幫助劉鄧大軍順利渡河,但是他一點也不害怕,之所以不害怕,主要這支部隊已經完全被掌控,這讓他壓根不擔心有人會在關鍵時刻出賣自己。
在這之后,老蔣找到了廖運周,并對他進行了猛烈批評,好在老蔣并沒有發現這當中問題,隨后讓廖運周繼續回到部隊。
劉鄧首長得知了自己從汝河突圍,主要是廖運周幫忙,劉鄧首查過主動和廖運周取得了聯系,隨后廖運周表達了希望能回歸的愿望。然而,劉鄧首長卻讓他在等等,因為現在這個時候回歸不是一個好時機,等時機到了便會有批準讓他回歸的愿望。
在這之后,廖運周一直在等待機會,一直到淮海戰役爆發后,黃維身陷重圍時,廖運周率部順利起義,重新回到了革命隊伍中,老蔣得知情況后不禁感嘆:“黃埔學生竟有如此多叛徒!”
1955年全軍第一次大授銜的時候,廖運周被授予開國少將軍銜。
1996年5月11日,廖運周將軍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1996年廖運周逝世,骨灰中竟發現一枚珍藏68年的銀元——正是1927年南昌起義時的特殊黨費!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