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閩南日報》專版
四月的長泰,收獲滿滿。
10個項目集中開竣工,總投資20.4億元;福建省2025年和美鄉村氣排球大賽(村氣排)漳州市分站賽如約而至;林墩辦事處林溪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在第四屆書香校園閱讀教育教學成果優秀案例評選中,長泰兩件參評作品分別入選全國典范案例和全國優秀案例……
長泰區俯瞰圖
回望長泰
“撤縣設區”后的四年
同樣碩果累累
連續三年獲評全省城市發展“十優”區,連續四年在全市績效考評中位居前三,獲評國家級健康區、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示范縣、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試點縣、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國首批縣域商業“領跑縣”等。
經濟發展的“蛋糕”越做越大
城與鄉的界限逐漸模糊
百姓的幸福生活可感可及……
近年來,長泰以爭優爭先爭效為導向,持續深化“1658”強區工程,“奮勇爭先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區域協調和城鄉融合的共同富裕長泰樣板”的圖景正徐徐展開。
做大發展“蛋糕” 夯實共富基礎
立達信物聯網產業園
在高質量發展中
促進共同富裕
第一要務是做大“蛋糕”
夯實共富基礎
實踐中,長泰由小元件入手,串聯起最具特色的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串“珠”成鏈釋放產業集聚效應,培育壯大縣域特色重點產業鏈。
2024年,縣域特色重點產業鏈電子信息產業以全區6%的規模工業企業數,撬動了全區20%的產值,新型電子元器件產業集群上下游116家企業密切配合、環環緊扣,成功入選了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
思深憂遠
如何厚植發展沃土
承載產業大能量?
長泰經濟開發區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新路徑,建立起“管委會+國企”的園區運營管理模式,實現資源的優化整合與工作的協同共進,規模工業企業數量增加至312家,開發區全省綜合排名前移十四位、首次進入全省三十強。
對于長泰而言,大力發展文旅經濟和現代服務業,能夠把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加快培育新增長能級。
長泰圍繞構建全域旅游統一大市場,連續舉辦四屆全域旅游發展大會,積極搶占文旅發展新賽道。
2024年,武安鎮入選省級全域生態旅游小鎮,林墩獲評省級森林康養小鎮,全區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分別增長17%、21.5%。
高質量發展
就是城鄉均衡發展
要求加快鄉村振興
推進城鄉一體化
實現共同富裕
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長泰因地制宜進行城鎮化探索,開辟工業園區建設與農村城市化的共贏之道。
近年來,長泰經濟開發區采用“以區帶村”模式,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統籌規劃,帶動農村快速融入城市,同時推動農村經濟增長模式從傳統農業向現代產業轉變,讓村民有活干、口袋鼓起來。
長泰經濟開發區俯瞰。王文強 攝
除此之外,長泰于2023年9月全面推行“跨村聯建”新模式,通過組織聯合、基礎聯建、產業聯營、民生聯動,探索出了一條從一村強到村村強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枋洋鎮整合4個村5000余畝茶山進行品種改良,2024年的春茶價格由每斤15元提升至每斤47元;
枋洋鎮漫山茶香
陳巷鎮新吳村通過“跨村聯建”,與長泰花仙谷休閑旅游有限公司合作開發685畝山地資源,2024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60萬元,相比2023年增長超過6倍;
坂里鄉“坂里農旅研學”聯村黨委,圍繞“農旅研學”主線,盤活閑置資源,先后引進5個返鄉文旅創業項目。
一村強不算強,還要村村強,一個都不掉隊。
2024年,長泰區村集體經濟收入超100萬元的村占比達86.2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21年的24643元提升至31252元。
日前,“全省鄉村振興熱度指數”評價工作結果揭曉,長泰綜合指數位列全省第一。
注重多點“開花” 走出協調新路
林墩溪
協調發展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長泰在關注發展速度的同時,更加注重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和平衡性,持續推進“融漳接廈”、生態文明、營商環境提升、人氣人才倍增等專項行動,推動全區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
堅定“融漳接廈”戰略促進區域協同發展。近日,在聯十一線二期工程施工現場,工人們正爭分奪秒搶進度、趕工期。該國省干線貫穿長泰,南接漳州龍文,東連廈門灌口,是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廈漳同城化的重要互聯互通項目,也是長泰與集美毗鄰區合作框架協議的重要內容。
未來,長泰與集美兩地還將攜手推進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生事業、生態環保、市場要素、機制創新等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區域協同發展先行示范區。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共同提升。林墩辦事處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開啟“生態重塑”,找準水上運動突破口,43公里主河道實現了從“牛奶溪”到生態“綠水”再到發展“活水”的蝶變。
長泰推動73個行政村(社區)設立村莊清潔日(周),86個村(社區)開展鄉村治理“積分制”,其中,坂里鄉坂新村三年多以來積分累計兌換商品價值超12萬元,公共區域垃圾總量累計下降約55%,孕育出了8個省級和15個市級“美麗庭院”典范,以“小積分”撬動了“大治理”。
營商環境提檔升級促進發展硬環境和軟環境相協調。從“企業追著部門跑”到“部門圍著企業轉”,長泰區在去年率先推行“聯合一次性告知會”服務機制,梳理了涵蓋25項審批事項的清單并進行一次性告知,截至目前,為9個工業項目提供該項服務,其中7個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審批時間縮短了50%以上。
從企業“手拉手”到轄區“內循環”,2022年以來,長泰累計舉辦“手拉手”供需對接會6場、企業家沙龍活動16場,實現了81家產業鏈企業與303家關聯企業對接合作,促成33對企業達成采供關系。
推動人氣人才倍增促進城市能級與人口規模相協調。長泰在全省率先設立縣區級綜合性政產學研科創平臺,研發產業人才大數據系統,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124名,新創設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工作室等科創平臺13個。
日前,產業人才大數據系統正式上線,該系統能實時收錄40多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0多萬家科技型企業、3000多所高校、3.2萬家科研機構、1000多萬名科研人才、3000多萬個專利、1.2億篇全球論文等海量數據,企業可通過該系統找到相應的專利成果、科研機構和有用人才等,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置頂”百姓所需 補齊民生短板
碧桂園西側口袋公園 鄭曉梅 攝
烈日當空,區醫院新建工程已進入關鍵的收尾階段,工人們正全力以赴趕工期、搶進度。該工程啟動后,僅用6天便完成立項調整,30天破解用地征遷遺留相關問題,50天完成設計招標,10個月順利開工,11個月主體結構全部封頂。
快馬加鞭的速度折射出長泰“置頂”民生關切的態度。長泰堅持將新增財力向民生事業傾斜,拿出“真金白銀”辦好民生領域改革事項。
2024年,長泰在全省率先建立縣域安全感指數系統“一張圖”,城鄉居民醫保補助標準提高2.9%,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6.6%,13件區級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投資12.81億元,新增學位810個,11個村級生命公園完成建設……民生不斷“加碼”、幸福持續“加速”、生活不停“加溫”。
老舊小區改造
群眾
需要什么
期待什么
長泰就著重抓什么
過去,連接長泰城區與巖溪鎮建設北路的排澇系統因歷史遺留問題存在堵塞,雨季時常積水,曾經最大積水深度達到約40厘米,積水長度約800米,積水時長達2小時。
2024年3月,長泰區啟動建設北路排澇整治工程,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在短短3個多月內完成了改造提升,從此不懼風雨考驗。
在城市更新中,長泰區利用邊角空間打造文泉兒童公園和錦溪兒童公園,園中健身步道貫穿整體,兒童游戲區域充滿童心趣味,“一老一小”各得其所。
目前全區已建成12個“口袋公園”,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6.65%,“開窗見綠、推門入園”逐漸成為百姓生活常態。
夜幕降臨,長泰區武安鎮外武社區的“厝邊媽媽驛站”格外熱鬧,孩子們在“厝邊媽媽”的陪伴下看圖書、做手工。2024年,外武社區擇優選拔了數十名“厝邊媽媽”,幫助二十多名困境兒童健康成長。
在長泰中醫院,理療室的燈光同樣明亮。“現在晚上也能做推拿理療,再也不怕耽誤白天工作了。”正在接受治療的出租車司機老周感慨道。
隨著長泰區中醫院全面投用,夜間門診、周末專家坐診等便民服務正在惠及更多群眾。
如何打造
共同富裕長泰樣板
讓群眾口袋富
心也富?
如今的長泰城區及江濱風景新貌
長泰響亮作答: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著力提高公共服務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使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眾。
來源:閩南日報 文圖除署名外由 本報記者 蔡楠楠 通訊員 鄭曉梅 采寫提供
您若有什么想法或建議,
歡迎留言交流!
《漳州樓市情報》公眾號欄目推薦
責編:漳州樓市情報 整合編輯
免責聲明: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文章內容及圖片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樓盤信息有效期:發布之日起7天內(面積為建筑面積)
特別說明:各樓盤文章中所涉及學校施教區劃分,均以當年教育局公布為準,不做任何承諾。
- End -
微信最新改版
沒有“星標”和“在看”
會找不到我們的動態
快把“漳州樓市情報”設個星標
快人一步獲得漳州樓市最新動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