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不會出現通貨膨脹,但經濟可能會放緩,除非‘太遲先生’(即鮑威爾)、這個大輸家現在就降低利率。”當地時間周一,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寫道。
這已經是歐洲央行降息后,特朗普第三天公開呼吁美聯儲跟進降息。特朗普此番猛烈炮轟鮑威爾,同時以不降息就會威脅經濟發展相要挾,要求美聯儲立即降息。
受特朗普言論影響,市場對美聯儲獨立性及經濟前景的擔憂加劇。4月21日,美元指數大幅下跌,一度跌破98關口,創下 2022年 3月以來的新低。即便是4月22日,有所回暖,但依舊在98左右徘徊。
美股則在經歷了"黑色星期一"后,4月22日開盤終于有了小幅回升,道指開盤漲1.1%,標普500漲1.0%,納指漲1.2%。
而有避險屬性的黃金價格則一路狂飆,4月22日,現貨黃金價格突破 3500美元 /盎司,再創歷史新高,日內漲幅超 2.2%,本月以來累計漲幅更是超過 12%。
歷史正在見證一場危險的角力——當白宮的政治算盤與美聯儲的判斷激烈碰撞,美元霸權的基石正在震顫。
01
施壓美聯儲,特朗普想降息
外界普遍認為,特朗普持續要求美聯儲降息的舉動,實質是為可能出現的經濟疲軟提前撰寫 “問責劇本”——一旦美聯儲未能迅速響應降息,他便會將貿易戰引發的經濟疲軟歸咎于對方。
但特朗普政府自身的經濟政策才是美國經濟下行的主要推手。4月2日,特朗普無理發動的關稅戰已經顯現出明顯的反噬效應。
阿波羅首席經濟學家Torsten Slok預測,如果當前高關稅水平持續,美國經濟連續兩個季度萎縮的概率高達90%,GDP將下降4個百分點。更令人擔憂的是,Slok直言若當前關稅水平維持不變,美國在2025年陷入經濟衰退已成定局。
4月2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報告中也預測,美國2025年的經濟增長率將降至1.8%,比2024年的增長率低1個百分點,比1月WEO大幅調低0.9個百分點。
IMF稱,下調是由于政策不確定性增加、貿易緊張局勢、需求前景疲軟以及消費增長低于預期。IMF并預計,關稅政策也將影響美國2026年的經濟增長,在私人消費溫和的情況下,預計2026年增長率為1.7%,比1月WEO調降了0.4個百分點。
這種政策失誤的代價正在金融市場全面顯現。標普500指數自4月2日以來已下跌近10%,市值蒸發約4.8萬億美元,彭博美元指數今年下跌超過7%,創下該指數自2005年推出以來最差年度開局。
而特朗普政府高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與成本上升,正持續削弱跨國企業對美投資意愿。
4月 21日,日本三得利控股董事長、日本首相辦公室高級經濟顧問Takeshi Niinami直言,當前關稅形勢 “令人擔憂”,不僅降低他國對美投資興趣,更抑制全球投資欲望,持續貿易不確定性可能迫使企業將目光轉向其他新興市場。
而上周一項針對美國商會與制造商協會成員的供應鏈調查顯示,65%受訪企業認為將供應鏈遷回本土會使成本翻倍或更高,61%企業直言特朗普政府在 “欺負美國企業”。
高關稅政策對美國中小企業的沖擊尤為劇烈。Slok指出:“它們基本沒有足夠資金承擔高額關稅,若情況持續,將引發大規模零售商破產。”
而白宮正以自相矛盾的邏輯運作:一方面通過關稅壁壘推高企業成本與消費價格,另一方面卻要求美聯儲降息抵消政策副作用。這種矛盾不僅難以持續,更可能導致政策效力相互抵消。
歷史經驗表明,當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背道而馳時,經濟往往會陷入更深困境,更何況,美聯儲未必會屈服于白宮的政治壓力。
02
沖擊美國資產
鮑威爾堅持不降息的立場,特朗普政府近期通過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放出風聲,暗示正在研究解雇美聯儲主席的可能性。
然而從法律層面來看,這一設想幾乎不可能實現。
根據《聯邦儲備法》規定:首先,美聯儲理事任期長達14年,主席任期4年(鮑威爾現任任期至2026年5月);其次,總統僅能以“效率低下、玩忽職守”等與履職能力相關的理由提出罷免,政策分歧不構成合法依據;更重要的是,罷免需要國會三分之二多數通過,而美聯儲的獨立性歷來得到兩黨共同維護。
不過,這一信號已足以讓市場不安。
Monex外匯交易員海倫基文(Helen Given)表示:“即使特朗普最終未能撤換鮑威爾,但在國際社會眼里,這樣的揣測足以對美聯儲獨立性構成巨大威脅,進一步沖擊美元作為避險貨幣的地位。”
不愿公開身份的知情交易員稱,哈塞特作出上述表態后,周一有幾家對沖基金參與了對美元的拋售。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顯示,對沖基金目前對美元的看空程度創下了去年10月以來最高紀錄。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近日更是以《特朗普的貿易戰正將投資者推離美國》為題指出,美國銀行最新全球基金經理調查顯示,自 2001年有記錄以來,計劃減持美股的投資者人數已達歷史峰值。
若美國經濟陷入衰退,而美聯儲無法或未能獨立行動,那么這場衰退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市場將有更多理由感到擔憂。
FHN Financial駐芝加哥宏觀策略師威爾(Will Compernolle)指出,美聯儲獨立性極其寶貴,且一旦喪失將難以恢復。“特朗普對鮑威爾的威脅,無助于提升外資對美國資產的信心。”
同時,種種風險交織下,市場也對未來經濟增長、通膨走勢、美聯儲如何權衡兩者抱持更多疑慮。目前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今年內會降息至少三次,但紐約聯儲前行長杜德利(Bill Dudley)日前已在彭博專欄撰文指出,決策者的行動可能比市場預期緩慢。
這種政策預期與現實可能的落差,加上政治干預的陰影,正在為市場增添新的不確定性因素。
03
降還是不降?美聯儲騎虎難下
降息雖可緩解市場壓力,卻可能讓通脹更加嚴重。這也是美聯儲不愿意降息的重要原因。
但面對特朗普的施壓,前高盛首席外匯分析師Robin Brooks認為這可能是2018年底美聯儲政策轉向的重演,美聯儲可能再次屈服于政治壓力而加速降息。
然而巴克萊則警告,如果鮑威爾屈服于政治壓力,美元將面臨更嚴重的貶值風險。在最新研究報告中,巴克萊外匯策略團隊警告,如果美聯儲獨立性受到質疑,美元風險“大到不容忽視”。
巴克萊研究團隊認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壓力已經使美元處于特別脆弱的狀態。報告指出:“市場已經開始考慮去美元化、儲備減少以及從美國資產超配狀態撤資的可能性。”
在這種情況下,對美聯儲的干擾將進一步對美元造成下行壓力。
巴克萊的ThemistoklisFiotakis等分析師警告:“美聯儲獨立性面臨風險,對于當代全球金融架構中最重要的金融機構來說,這是一個帶來非常顯著尾部風險的事件,不僅對美元,也對全球金融系統構成威脅。”
但問題是,如果鮑威爾堅決不降息,美國經濟可能會繼續惡化,衰退風險增加,美元同樣難逃貶值。
特朗普的步步緊逼,已讓鮑威爾陷入進退維谷的絕境——降息恐將引爆通脹,不降息則坐視經濟衰退。這把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不僅直指美聯儲的獨立性,更將美元霸權推向懸崖邊緣。隨著美元指數失守100關鍵心理關口,一場持續性的貨幣貶值風暴或許才剛剛開始醞釀。
參考資料:
《特普向美聯儲開火,美元先崩為敬》華爾街見聞
《關稅威脅下企業猶豫對美投資,調查顯示特朗普關稅正“欺負”美企》第一財經
《華爾街“失血”進行時:三大因素逼走國際投資者》光明網
《鮑威爾挨罵、美元跌!鮑威爾屈服,美元崩?》華爾街見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