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青沐
編輯丨六子
一邊發布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一邊大力推進巧克力換電;既布局儲能市場,又探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前沿領域。寧德時代似乎想從電池企業的定位出發,走得更遠。
尤其是在4月21日公開發布新超充電池的鈉離子電池后,外界更是意外:之前還說超充不如換電,轉頭仍然是“我全都要”,巨頭的言論果然總是從利益出發。
這種看似矛盾的戰略也引發了市場質疑:在比亞迪的兆瓦閃充宣稱“1秒充2公里”,蔚來的換電模式受到越來越多質疑之際,寧德時代為何同時押注兩條看似沖突的技術路線?超充與換電未來都只需5分鐘左右就能解決補能問題,為什么還要投入兩次資源都去做一遍?
其實,從單一的電池制造商,到全面進入能源解決方案領域,寧德時代“電池+超充+換電+儲能+服務”的野心早已擺在了明面上。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逐步提高,電池需求增速放緩,動力電池市場正從增量競爭進入存量爭奪階段。要突破,必須有新的切入口。生態,成了寧德時代的選擇。
它對突破增長瓶頸的戰略思考,折射出新能源行業正從單點技術突破進入系統化競爭的新階段。而如何平衡多線布局、整合多元資源,將決定這家電池霸主能否在下一個十年繼續引領行業。
01
「超充意外亮相:應對競爭壓力的必然選擇」
4月21日,寧德時代舉辦超級科技日,發布第二代磷酸鐵鋰神行超充電池、鈉離子電池“鈉新”等產品。其中,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續航達到800公里,峰值充電功率超過1.3兆瓦,可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超520公里”。
*圖源寧德時代
這一技術突破來得恰逢其時。在此之前,比亞迪發布“超級e平臺”“1秒充2公里”的兆瓦閃充技術,把家用車補能效率拉到了新高度;華為則在4月22日帶來全新兆瓦超充產品,最大充電電流2400安培,最大功率1.5兆瓦,每分鐘能補給20度電,15分鐘可充滿一輛電動重卡,加深了在補能領域的布局。
在充電換電誰更快的討論中,行業分歧進一步加劇。面對競爭對手的強勢進擊,寧德時代也亟需證明自己在超充賽道上的技術實力。
不過,在這一次的超充電池產品落地之前,寧德時代對超充技術的態度總體頗為微妙。在此前的業績說明會上,寧德時代高管才剛剛強調過“超充并不一定普遍適用,巧克力換電更適合大眾市場”。寧德時代的論據是:兆瓦級超充需配備大型儲能電柜,建設成本高、周期長。
寧德時代CTO高煥此前也有發言稱,為了超充過多犧牲電池產品的可靠性、壽命、安全,甚至能量密度,這其實是不可取的。
既然寧德時代認為兆瓦級超充有這些缺陷,為什么還是在這個時候發布了新的超充電池?有觀點認為,這是客戶方面的需求催動的,這種看似矛盾的表態,既可以說是務實,也可以說是資源能力雄厚的行業巨頭的一點“小心思”。
*圖源雪球
務實在于,一方面,超充技術是行業發展趨勢,必須保持領先;另一方面,超充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方案,其應用場景和價值邊界仍需市場檢驗。而“小心思”則是,此時發布新的超充電池,能讓市場上關于“寧德時代做換電是因為超充做不好”的聲音消停一點,打消莫須有的質疑。
特別是隨著比亞迪銷量大漲,其自研電池份額快速提升,不僅帶動了自身電池業務增長,還吸引了其他車企爭相合作,對寧德時代形成了直接競爭壓力。
動力電池聯盟數據顯示,寧德時代一季度國內電池份額44.3%,較2024年同期下降4.6個百分點。3月,寧德時代電池裝車量占比同比減少2.07個百分點,而比亞迪同比增長0.9個百分點,總裝車量已經超過寧德時代的一半。而當下,長安自研“金鐘罩”電池、廣汽計劃在2026年上馬全固態電池等消息絡繹不絕,車企對供應商并無忠誠度可言,寧德時代需要更順應車企需求的產品,將他們在自己的戰車上捆綁得再久一點。
值得注意的是,寧德時代同時發布的鈉離子電池“鈉新”,可實現“不起火、不爆炸”的安全特性,并將在6月量產。兩個成果結合,進一步證明寧德時代正走向多核產品路線,在鋰電池超充之外,積極布局新型電池技術,以應對不同細分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02
「深入換電市場:生態擴張的重要一步」
與超充技術相比,寧德時代對換電市場的熱情似乎更為高漲。在之前的業績說明會上,換電成為最受外界關注的話題。寧德時代明確表示,計劃今年建設1000座換電站,長期目標是建成1萬座,打造“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領先的乘用車換電服務網絡”。
為實現這一目標,寧德時代已迅速結盟多方力量:與中石化合作至少建設500座換電站;與蔚來達成業務和資本兩個層面的合作,寧德時代計劃投資蔚來能源不超過25億元;與滴滴成立合資公司“時代小桔”,共同拓展網約車換電市場;還有百度Apollo無人車也納入其換電生態。
*圖源蔚來汽車
寧德時代格外看重換電市場,有完善的布局邏輯。它認為,相比兆瓦級超充,換電方案具有幾個明確的優點:一是降低用戶首購成本,電池可租賃使用;二是提高補能效率,完成換電僅需3-5分鐘;三是對網約車、物流車等商用場景更為友好,滿足7×24小時運營需求;四是有利于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而對寧德時代自身來說,換電的優勢在于可以迅速進入更多賽道擴大規模,抓住商用車比如物流等行業的需求,同時也能提高電池更換頻率。這些因素,可以提振業績。
此外,寧德時代已在積極推動技術和產品的生態化。比如在汽車領域,它曾明確,要將未來所有電池新技術都應用于巧克力換電車型。這就讓自己的技術成功融入了生態的概念。通過將電池從單一產品轉變為服務載體,寧德時代有望獲得更大的產業話語權。
*圖源寧德時代
但要注意的是,兆瓦閃充技術的走紅,讓換電路線的性價比優勢被進一步削弱。市場上不乏質疑聲:根據蔚來公開數據,一座換電站需要150萬元-300萬元,1000座對應超過20億元的投入,如果充電只需5分鐘,為何還要大費周章建設昂貴的換電站網絡??面對這種技術路線的沖突,寧德時代為何仍堅定投入換電市場?
除了看好其商業潛力外,或許還有一個更戰略性的考量:保持技術路線的多樣性,用資源多頭下注,兩邊都討好,從而在未來能源基礎設施的競爭中保持主動權。
03
「多元化轉型:增長瓶頸下的一場蛻變」
顯然,寧德時代如此積極推進多線布局,根本原因就是在存量競爭中,傳統電池業務增長面臨瓶頸。
之前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寧德時代營收847億元,同比增長6.18%,終結了連續五個季度的下滑態勢,但大幅低于市場預期的955億元;凈利潤139.63億元,同比大漲32.85%,相當于日賺1.5億元。
從營收看,847億元的季度收入增長主要受電池出貨量的增長影響。而據統計,一季度寧德時代電池出貨量超120GWh,同比增長超30%,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這種情況下營收還無法達到市場預期,側面反映了增長動力的疲軟。原因或許正是比亞迪等超充勢力崛起,疊加電池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電池行業被進一步瓜分,其市場增長潛力逐步見頂。
*圖源海豚投研
在這種背景下,寧德時代的多元化戰略可謂必然選擇。通過向產業鏈下游延伸,增加收入來源還只是表面上的價值,提高對產業鏈的掌控力,降低單一業務波動帶來的風險,才是關鍵之處。
正如比亞迪通過“垂直整合”模式,實現圍繞整車上下游的全產業鏈布局;小米以投資構建生態,快速形成品牌力。從行業趨勢看,當下這個階段,只當電池領域的“寧王”還不夠,成為整合多元資源、構建完整生態的平臺之王,地位才能進一步鞏固。
24潮產業研究院(TTIR)的統計顯示,2018年到2025年3月,寧德時代約發布了29個重大投資項目公告,項目總投資預算近4500億元,集中投向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正負極材料、鋰電池回收一體化項目和海外基地等。
而在這個過程中,寧德時代對以前投資的先導智能、江西升華、永福股份、上海杉杉等鋰電企業的投資已經減少甚至退股,但卻新增了對新能源車領域的智己汽車、北汽藍谷,飛行汽車領域的峰飛航空,充換電領域的眾德世紀、融匯時代、醞電智能,電力領域的潤時風電、時代能源、溧陽樂業光伏等一大批下游企業的投資。甚至,寧德時代及其旗下基金還已經進入機器人賽道,對富臨精工、千尋智能、維他動力等企業進行投資。
寧德時代的出發點,依然是資本優勢和電池領域的優勢。其核心在于構建以電池為圓心的能源生態系統,用電池構成連接能源生產、存儲、分配和利用的關鍵節點。通過掌握這些節點,寧德時代嘗試著從單一的制造商升級為能源系統的集成者和服務商,獲取更高附加值。
總之,多線布局既是應對風險的防御手段,也是搶占先機的進攻策略。對寧德時代而言,真正的考驗不在于能否在單個領域保持領先,而在于能否構建起一個自洽、高效、可持續的能源生態系統,在下一個十年繼續加深護城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