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老師常總是嚇唬我們:“這個錯誤要寫進你的檔案,跟你一輩子!”許多人由此對檔案產生了神秘甚至恐懼的印象。且不說老師口中的“黑歷史簿”是否存在,即使有,它和我們今天要聊的“檔案”也是兩碼事。
我們要聊的是進入檔案館的“檔案”。不是所有的檔案都能進檔案館。《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有特別的規定,“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才會移交到檔案館。
想想那些著名的作品,《第三帝國的興衰》《冷血》《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長恨歌》等等,眾多生動的細節都是從檔案館里挖出來的。在檔案館,不僅可以查資料,還可以看展覽(這是沒有想到的)。
今天就去成都市檔案館打探一番。這座位于高新區天仁路的建筑,像一枚印章,自帶一種威嚴氣質,讓人不得不認真對待里面的每一份檔案。
·成都市檔案館
“成都市”的誕生
檔案館二樓的展廳,正在展出“風云千重錦官城——成都市檔案館國家重點檔案典藏展”。這是歷時三年打造的近現代城市演進檔案專業展覽,用330余件檔案,呈現1903年至1949年成都城市的演進歷史。許多地圖、書信、手稿等檔案,都是首次對外展示。這個展覽告訴大家,成都是如何一步步從傳統走向現代的。
·“風云千重錦官城——成都市檔案館國家重點檔案典藏展”
宣統三年(1911年),封建帝制即將終結。這時候,成都還不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城市,但已頗具規模。在簡陽人傅崇矩繪制的成都街道27區圖中,成、華二縣仍然以包家巷、君平街、三橋南街、西丁字街、青石橋、暑襪街、北門喇嘛寺街的街心為界,左邊是成都縣,右邊是華陽縣。
華陽城的面積比成都城大得多,包括今天的成華區、錦江區、武侯區大部分,雙流區大部分,龍泉驛區西部以及新都小部分區域。后來成都城和華陽城進行了合并。
這張地圖可以說是最早的成都“旅游地圖”,除了地名,還列出了銀兩銀元兌換一覽表、購物街一覽表、游宴所在、名勝叢林,以及對成都人的介紹。
·傅崇矩繪制的成都街道27區地圖
那么,是哪一年,成都變成正兒八經“成都市”的?答案是1928年。1922年成都市市政公所正式成立,1928年,成都市市政公所改組為成都市市政府。
1928年的9月1號,成都市政府頒發了第3號令,并啟用了市政府的印章。市長署名羅澤洲。這是成都市檔案館最早的一份關于成都市政府的文件。
“它是第三號令,不是第一號令,因為沒找到第一號令。目前學界普遍認為成都的首任市長是黃隱,但從這份民國檔案顯示,成都的首任市長應該是軍閥羅澤洲,這也為民國成都城市發展研究提供了佐證。”工作人員介紹。
·四川軍長劉布告
·二十世紀30年代的春熙路
成都市成立以后,現代城市管理的一些措施就有了,比如,人力車管理,養犬管理、衛生消殺,飲用水檢測等等。在人力車車牌檔案上,除了阿拉伯數字,還有一種奇怪的符號:蘇州碼(源于南宋的一種算籌,誕生于蘇州,在港澳的茶餐廳、中藥房仍偶爾可見)。說明當時對數字的表示還沒統一。
·蘇州碼與阿拉伯數字混用的檔案
有一份檔案特別引人注目,那是1943年,成都市政府與雕塑家劉開渠簽訂的“成都市無名英雄像模型塑造合同及圖紙”。無名英雄銅像,即今日矗立在人民公園東門的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設計圖跟現在的成品差別不大。
·成都市無名英雄像模型塑造合同及圖紙
合同上寫道,無名英雄銅像塑造費陸萬元,分三期付款。第一期簽字日付叁萬元;第二期模型塑造完畢,開始翻造石膏之日付壹萬伍仟元……當時,法幣發行量增長約200倍,1943年的6萬元法幣,約能購買3000斤大米。
還有各種領域的檔案,比如:劉文輝等人的起義通電、大法國駐四川領事署信箋、成都勸工會青羊宮展覽平面圖、成都啟明電氣公司與西門子公司的商業函件、作家巴金的手稿、井水質量檢測數據,甚至街頭進步標語等等。
·法國駐四川領事署信箋(上);滅蠅公益海報(下)
這些檔案,主要來自于當時的“國民政府”和“警察局”這兩大部門,之所以能被大量保存下來,一個重要原因是1949年成都和平解放。
所以,根據當時的“入城儀式”的檔案,展覽做了解放軍入城的路線圖。如圖所示,解放軍從北門駟馬橋進城,沿北大街、草市街、提督街、總府路、春熙路、鹽市口,到少城公園。照片上,旌旗獵獵,鑼鼓喧天,人們熱情沸騰,夾道歡迎解放軍入城。
·解放軍進入成都路線圖
“成都故事”比電影更真實
“風云千重錦官城”,這個展有點偏學術性,但檔案館從不缺喜聞樂見的內容。一樓展廳的常設展“成都故事”,就相當生動活潑。因為它關乎普通人的生活,大家看了都覺得有意思。我也是很驚訝,許多素材第一次看到,甚至不曾耳聞。
比如民國時期的交通。檔案展示了成都轎鋪業的行規:不同的轎鋪有不同的標志。全市轎鋪標志為:外東門水果、東門飛禽、南門走獸、西門水禽、北門花卉。這些標志,即使在今天也不乏美感。還有成都市公共汽車路線站址價目表,按區間收費,跟坐地鐵也一樣。
·民國時期,成都轎鋪的logo
一個讓人忍俊不禁的漫畫式場景:“風俗警察”斥責兩位女子的衣著不合規定。這是根據當時的檔案復原的一個場景。1934年“取締婦女奇裝異服暫行辦法”規定:婦女旗袍最長需離腳背一寸;衣領最高不得接靠顎骨;袖長最短需過兩肘節前;凡著衣短者需著裙,不著裙者衣長須過臀部以下三寸……從頭到腳,事無巨細。
1934年4月4日的標語寫道:虐待兒童是人類的公敵!因為民國時期的兒童節是4月4日,而不是6月1日。在今天,已經不會看到這樣的標語。“成都故事”像一個電影片場,但細節比電影更真實。
·根據檔案復刻的上世紀30年代場景
一個有趣的場景,是人力風扇。當時沒有電扇,但在一些商業場所,比如茶館酒肆戲院有人力風扇,店小二拉繩子,客官就能享受清涼。電子時代長大的人,難以想象過去的人們如何抵擋酷暑,以為是不夠熱,沒想到原來有這種玩意兒。人民群眾的智慧真是無窮的。
一份“27條文明公約”檔案別有價值,它不是一份官方文件,而是市民自發呈請政府向市民發出的倡議。它有27條“禁止”,比如禁止井邊洗衣,禁止太平缸上磨刀,禁止街面行雞公車,禁止售賣腐敗食物……27條文明公約,體現了成都人現代公民意識的覺醒,和參與社會治理的過程。
·1928年,王某與史某的結婚證
·1912年,禁止傳播立清滅洋謠言的布告
當時普及識字、推廣白話文,地下工作者車耀先編著了一本《注音符號講義》,創辦了傳習班,還發明了注音麻將,向民眾傳播革命思想。展廳里,有一副注音麻將實物,但沒人懂得它的玩法。或許,這正是車耀先烈士想看到的:今天,已經不需要注音麻將來掃盲了。
還有一份關于方言的檔案,推測是當時為了交流,給外地人編的冊子。現在做成了多媒體互動效果,觸摸屏幕,四川方言和對照的普通話就會念出來。有些是只在老輩子口中聽到、快要消失的方言。比如,偏東雨、劃子、向火、歸一、簍搜……
·1935年,車耀先編著的《注音符號講義》
“很有意思。”這是我在檔案館說得最多的一句話。確實,參觀檔案館和參觀博物館不一樣,它很真實,因為鐵證如山;又很鮮活,由于原始記錄。去檔案館看展,我愿稱之為一個小眾又健康的新玩法。
也是這次參觀檔案館,才知道還有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規定公民依法享有合法利用檔案館檔案的權利。這次僅是參觀展覽,其他功能待日后解鎖。
·成都市檔案館內景
檔案館檔案的來源,主要有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移交、社會組織或個人捐贈、自主征集等。2025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目前,檔案館正在征集相關檔案。“我們會發一個捐贈證書,希望大家踴躍捐贈。”工作人員說。
“個人檔案可以放在檔案館嗎?比如教育、工作經歷、政治面貌等。”
“那是人事檔案,放在自己的工作單位或人才交流中心。”
● ● ●
編輯丨Rain
圖源丨Rain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眾號丨YOU成都視頻號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場小程序丨YOU在場小紅書
合作添加微信號
YOUCHENGDUDU
· 歡迎把小都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哦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