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門胡塞組織最高政治委員會主席邁赫迪?馬沙特20日公開宣稱,美軍對其據點的密集空襲“影響不到百分之一”,直言美國航母和戰略轟炸機“已不管用”。他指責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軍事升級行動僅造成平民傷亡,卻未能削弱胡塞軍事實力,反而讓美國陷入“戰略泥潭”。胡塞方面披露,美軍17日對伊薩角港的空襲導致74人死亡、171人受傷,但馬沙特強調該組織僅對美以構成威脅,并暗示將繼續反擊。美方則稱空襲摧毀了胡塞燃料補給樞紐,但戰果與胡塞表態形成尖銳矛盾。(消息來源:埃菲社/參考消息)
對這件事情,我有幾點不一樣的看法,大家可以批評指正:
第一,胡塞的“百分之一”論可能是心理戰,而非事實。
馬沙特稱美軍空襲效果“微乎其微”,但仔細推敲會發現矛盾。若真如他所言,胡塞為何頻繁高調公布傷亡數據?74人死亡、171人受傷的代價,顯然不是“無關痛癢”。更可能的是,胡塞試圖通過淡化美軍打擊效果,削弱對手士氣,同時借平民傷亡博取國際同情。這種話術在不對稱戰爭中很常見——塔利班當年也宣稱“美軍無人機只是蚊子叮咬”,實則被迫轉入地下。
第二,美國航母和轟炸機“不管用”的說法過于絕對。
胡塞稱美軍高端武器失效,但忽略了關鍵背景:美軍行動受政治約束,而非技術短板。例如,伊薩角港被炸說明美軍能精準打擊高價值目標,但為避免人道危機,白宮可能刻意避開了胡塞核心軍事設施。此外,胡塞的游擊戰術(如分散部署、地下工事)確實增加了打擊難度,但這不意味著航母和轟炸機失去威懾力——若美軍放開手腳飽和攻擊,結果未必如此。
第三,特朗普的“戰略泥潭”或許是胡塞的一廂情愿。
馬沙特嘲諷特朗普“陷入泥潭”,但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存在本就以低成本維持影響力為目標。對比阿富汗20年戰爭,美軍在也門的投入幾乎可忽略不計。更關鍵的是,美國當前戰略重心在印太,也門只是次要戰場。胡塞試圖將局部沖突渲染成“美國潰敗”,實為抬高自身地位的宣傳策略。
第四,胡塞的“威脅范圍”聲明暗藏陷阱。
馬沙特稱“只威脅美以”,看似劃清界限,實則充滿算計。一方面,這能分化國際社會對胡塞的制裁壓力(例如爭取阿拉伯國家默許);另一方面,將沖突定性為“反美反以”,可鞏固其“抵抗軸心”形象。但事實上,胡塞頻繁襲擊紅海商船,已損害多國利益,其“精準威脅論”并不可信。
第五,平民傷亡可能成為胡塞的“武器”。
胡塞高調公布死傷數據,意在將美軍塑造成“屠殺平民”的惡魔。但需注意,胡塞長期將軍事設施嵌入居民區(如伊薩角港兼具燃料運輸和武器中轉功能),這種“人肉盾牌”戰術才是平民死亡的根源。美軍固然難辭其咎,但胡塞的戰爭倫理同樣值得拷問。
這場隔空喊話本質是認知戰博弈:胡塞需要證明自己“打不垮”以凝聚內部支持,美國則需展示“威懾有效”以安撫盟友。但真相可能介于兩者之間——美軍確實未能摁死胡塞,但胡塞也絕非毫發無傷。未來若雙方持續加碼,也門平民才是最大輸家。(消息來源:綜合參考消息及公開資料)
#胡塞武裝稱美軍空襲如同撓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