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湯湯,
經百里乃成;
大城泱泱,
歷千年而興。
“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的第二十四季,我們邀請了上海戲劇學院閔行附屬學校的青少年來誦讀《申江記》。今天,你將聽到的是《每個人心中有個外灘》《肆》節選。
陳毅市長的銅像佇立在外灘的核心地帶。
走在觀景平臺,往下,遠遠便能看到。初升的太陽照在銅像上,泛著金色的光亮。
這座連臺座高達9米的銅像,于1993年9月落成,再現了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獲得政權后,作為第一任市長的陳毅勤懇為民、和藹可親、虛懷若谷的公仆形象,表達了上海人民對陳毅解放上海、建設上海立下不朽功勛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懷念。
位于外灘核心地帶的陳毅雕塑(徐曉彤 攝)
許多人并不知道,這里曾經還有過一尊銅像,是1890年4月,英僑為他們的英國駐上海領事巴夏禮所立。1841年,13歲的巴夏禮乘船抵達中國投奔表姐夫郭士立。同年10月,到達澳門,擔任英國駐華全權公使及商務總監璞鼎查的翻譯秘書,成為進入中國年齡最小的外交官。他在英國公使館做參贊,1863年任駐上海領事。1883年調任駐華公使,兩年后死于北京。巴夏禮銅像基座以大塊花崗巖砌成,其像身披大氅,雙足分立,左手叉腰,右臂微舉,作演說態,神色倨傲。上海市民因不知此像為何人,遂稱之為“銅人”,稱附近的碼頭(南京路至北京路的外灘碼頭)為“銅人碼頭”。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侵華日軍將巴夏禮的銅像拆除。
很多史學家認為,這個巴夏禮就是“火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是他一手導致了圓明園慘遭焚毀之劫難。而引入劫難的導火索,便是以他為主角的“巴夏禮事件”。
1860年英法聯軍以更換條約為名進逼北京。當英法聯軍在天津和通州時,清政府與其有過一系列的外交談判。通州談判時,英方派代表巴夏禮率領39人參加,清政府答應英法聯軍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條約,但在枝節問題上卻是寸步不讓,尤其在巴夏禮面見咸豐皇帝時“跪與不跪”這一點上爭執不下。最終巴夏禮等人被清政府扣押,英法聯軍則以此為借口,迅速進軍,兵臨北京城下。炮火中咸豐皇帝和嬪妃倉皇出逃,圓明園落入侵略軍之手,除了搶掠奇珍異寶,又報復性地焚毀了圓明園。
歷史是最好最生動的教科書。
外灘見證著歷史。洋人的堅船利炮來了,上海被迫開埠,一大片土地淪為租界;日本軍隊來了,四行倉庫的槍聲阻擋不住侵略者的腳步,外灘在耀武揚威的鐵蹄下被蹂躪;歷經三年解放戰爭,五星紅旗最終高高飄揚在海關大樓的上空。人民軍隊在外灘列隊而過,兩邊是歡呼雀躍的上海市民,他們手舉著標語,高呼著口號,臉上展露著獲得新生的喜悅。
站在陳毅銅像前,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1949年5月28日發生的那一幕。
那天,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在之前的整整十六天,在硝煙彌漫的激烈戰斗中,人民解放軍以犧牲7613人,負傷2.4萬人的代價,殲敵15.3萬余人,將上海這座遠東大都市完整回歸人民。
下午2時左右,陳毅市長同幾位副市長等市政府領導、軍管會代表來到市府大樓,舉行新舊政府的交接儀式。國民黨委任的代理市長趙祖康將舊市政府印信上交給陳毅。至此,蔣家王朝對上海的統治畫上了一個句號。
陳毅隨后發表講話:“上海是百年來帝國主義侵略與奴役中國人民最大而又最頑強的堡壘,是國民黨反動派統治和壓迫中國人民的主要基地。解放上海,是帝國主義在華侵略勢力的破產,是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滅亡。上海解放不是改朝換代,而是天翻地覆的革命勝利。除了帝國主義和各國反動派以外,世界人民無不歡欣鼓舞。我們接管上海,是要組織人民政府,為人民服務。上海今天已成為人民的城市,屹立于世界上,帝國主義者說什么共產黨不能治理上海的讕言,一定要破產。”(劉統:《戰上?!罚?/p>
這一刻,我的耳旁仿佛縈繞著陳毅市長鏗鏘有力的話語,帶著濃重的川音。
陳毅銅像的左邊,則是著名的黃浦公園。這座曾名為公家花園、大橋公園的公園,是由工部局于1868年建成的上海最早的歐式花園。現在,在黃浦公園內,蘇州河與黃浦江交匯口的圓島上開辟了“新世紀廣場”,建立了“上海市人民英雄紀念塔”,塔如篝火般豎立。塔體為3根60米的花崗石,寓意鴉片戰爭、五四運動、解放戰爭以來在上海為人民革命事業英勇斗爭、獻出生命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紀念塔圓島廣場四周的七組浮雕表現了1840年至1949年間上海人民的革命斗爭歷史,兩旁為裝飾性的花環圖案,象征對革命先烈的哀悼。紀念塔以黃浦江為背景,奔騰不息的江水象征著一百多年來上海人民前赴后繼、百折不撓的斗爭歷史。
2023年5月起,區政協辦公室、區教育局、團區委和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了“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陸續邀請閔行區多所學校的青少年一起來讀好書、善讀書、懂歷史、愛家鄉,合力推動“閔行情”讀書活動落到實處。
第二十四季,我們邀請了上海戲劇學院閔行附屬學校的青少年來誦讀《申江記》。描寫和記載黃浦江的各類書籍和文章特別多,有文史典籍,有學術研究,也有與之相關的文學作品。而《申江記》是首次以文史散記形式為黃浦江立傳。從“水脈”探索“文脈”,深耕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全景式描繪了黃浦江旖旎多彩的自然風光,東西方文明互鑒圖景和波濤洶涌千帆競發的時代變遷,記錄下上海從江南小聚落蝶變為國際性大都市的千年歷程,為上海“人民城市”建設提供了生動而鮮活的注腳。
2025年4月起,第二十四季正式開啟,每個工作日的21:30,我們不聽不睡!
一起聆聽閔行聲音,發現閔行之美……
作者: 吳玉林
朗讀: 上海戲劇學院閔行 附屬學校 葉子沁
編輯:湯婧嫻
初審:陳夢玲(實習)
復審:何婷婷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