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游歷蜀中,留下了無數關于“竹”的經典詩篇,述說竹的悠久歷史。在成都,巴蜀先民以智慧和巧思,將修長的竹子化為匠心獨運的藝術品,孕育了“細膩精巧、輕盈堅韌”的崇州道明竹編。
熊貓竹編茶杯
從清代張國正首創的瓷胎竹編技藝,到2008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顆顆慈竹,經過青皮、剖片、日曬、劃篾絲等工序,編織出天府之國的靈動秀美,更成為中華竹文化走向世界的閃亮名片。
如今的道明竹編,可以是白瓷蓋碗外婉約環繞的“熊貓抱竹”,剛柔相濟、氣韻天成;也可以是年輕人耳畔搖曳的竹編耳環,輕盈簡約卻韻味無窮;既能裝點傳統家居的古樸意境,亦可融入現代生活的時尚審美。
熊貓蓋碗茶杯
4月22日,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四川活動周開幕的前夕,正是道明竹編傳承人白靜波和女兒白梓憶最忙碌的時候。“這次我們帶了30多個品種、四五十件作品去參展。”白靜波介紹道,語氣中難掩自豪。這些展品包括“熊貓抱竹”系列蓋碗、竹編胸針、耳環、平安扣等立體竹編作品,以及專門為日本市場設計的茶盞和咖啡杯。
平安扣
“非遺不能只在中國傳承,它應該走向世界。”白靜波說。這位與竹編打了半輩子交道的傳承人深知,道明竹編要煥發新生,必須放眼全球。“全世界有1200多種竹子,中國有900多種,但能把竹編玩得這么精細的,只有中國。”他希望通過世博會這個平臺,讓更多國際友人了解中國竹文化的獨特魅力。
熊貓竹編小胖杯
白靜波介紹,制作一件竹編作品看似簡單,實則需要極高的技巧。“先要將竹篾用壓二挑一的方式編織,循環編織兩圈,再從最后一個鎖口處開始算,將接頭插入竹荊下方……”每一個細節都關系到作品的美觀與牢固程度。通過多種編法的巧妙結合與變換,最終實現疏密有致、渾然一體的藝術效果。
時間的洗禮是道明竹編必經的過程。“在很早之前,道明鎮及周邊鎮從事竹編的大概有3萬到10萬人,基本上是家家戶戶會竹編。”白靜波回憶道,“前年,我們統計崇州大概只有170多人還堅持在做竹編。”面對傳承危機,他始終堅信,創新是傳統工藝生存的關鍵。
白靜波
白靜波父女的世博之旅并非偶然。2023年成都大運會期間,他們就曾受市政府委托,提供了700多件竹編作品,其中部分用于國家領導人的接待用品。“非遺要活起來,就必須融入現代生活。”白靜波說。為此,他將傳統竹編工序簡化,形成可組裝的流水線模式;同時積極實施“雙育雙培”計劃,在高校開設講座,培養年輕傳承人。
白梓憶作為新一代傳承人,對這次世博之行充滿期待。“我們專門準備了很多體驗包,希望現場展示中國竹編技藝,讓外國友人親身體驗。”這位年輕的創業者已經在國際舞臺上小試牛刀——她與父親設計的竹編作品曾隨大運會、世園會等國際盛會“漂洋過海”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白梓憶
“這次世博會是一個新的起點。”白靜波告訴記者,他相信,通過與國際觀眾的互動交流,道明竹編將獲得更多創新靈感。“我們希望未來提到四川時,大家不僅能想到熊貓,還會想到我們的竹編產品。”如今,他的愿景正隨著一件件精美的竹編作品飛向大阪,飛向世界。
(圖由受訪者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