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農歷三月廿三,是海上女神媽祖誕辰1065周年的重要日子。這位千年前的福建漁家少女,如今被3億人奉為“海上守護神”,而她的廟宇更是遍布46個國家和地區,至今仍深深影響著全球信眾。她為何能從一個普通女子升格為全球3億人敬仰的“海上女神”?她的故事又如何成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橋梁?讓我們一起走進媽祖的傳奇世界。
據史料記載,媽祖原名林默(昵稱“默娘”),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福建省興化市莆田縣人,家中排行老幺,是一位釋道兼修的仙姑,她從小天資聰慧,既洞悉天文、熟習水性,又掌握醫術、樂于助人,常常幫助漁民擺脫困境,深受愛戴。宋雍熙四年,林默因為在海上搭救遇險船只而不幸遇難。后人敬仰她,就在其經常舉燈引航的湄峰上建廟祭祀,這是世界上第一座紀念媽祖的廟宇,史稱祖廟。
其實,在北宋時期,“媽祖”的傳說還僅限于莆田民間地區,影響力并不大。直到北宋滅亡南宋建立以后,“媽祖”才逐漸名揚天下。南宋公元1155年,林默被封為崇福夫人。從這以后,經過南宋、元、明和清四個朝代,14個皇帝先后敕封了36次,林默的地位也從“夫人”“天妃”“天后”一直到到“天上圣母”,封號最長達64個字。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媽祖”更是被列入國家祀典。
而要說媽祖信仰的興盛,那可與古代海洋活動可以說是密不可分。在科技并不發達的古代社會,面對神秘莫測的大海,人們產生了畏懼心理。為了尋求內心的安定,船員在出海前往往祭拜神靈,祈求神靈保佑。而媽祖寄托了人們保護海上生靈、確保海運財產安全的祈愿,受到出海行船之人的膜拜,成為了東方“海神”。
如今在東南亞等華人聚居的地區,媽祖信仰也成為當地華人社區重要的精神寄托。例如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的許多城市都有媽祖廟,這些媽祖廟不僅是宗教祭祀場所,也是華人傳承中華文化、凝聚社區力量的重要載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