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我們生活在翠湖——城市百鳥科普展》在昆明翠湖公園展出。該野生鳥類科普展由云南省城市生物多樣性國際聯合研發(fā)中心、翠湖·講武堂景區(qū)、云南省動物學會主辦,彼岸藝術機構規(guī)劃設計,旨在將現身翠湖的百種珍稀鳥類的靈動倩影,以"人工+智能"的科技敘事,向世界展示中國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鮮活范本。
活動當日,百鳥科普牌亮相翠湖公園,老撾蘇發(fā)努發(fā)大學的學者們作為國際友人來到翠湖公園,現場了解全球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樣板,學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方案,見證世界地球日中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成果。
截至2025年4月,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云南省城市生物多樣性國際聯合研發(fā)中心、云南廣播電視臺“多樣星球”數智融媒與云南省動物學會的記錄顯示,在昆明翠湖棲息過的鳥類物種已突破100種大關!本次展覽以翠湖記錄到的100種鳥類作為展示內容,結合科普語言和精美的圖片,為公眾展示城市生物多樣性魅力。
如今,翠湖這座城市公園,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野生百鳥園。曾經,翠湖是云南第一大高原湖泊滇池遺落在城中的港灣,舊稱“菜海子”,宛如滇池母親饋贈給昆明的小女兒。“一池翠湖水,半部昆明史”,自明代起,翠湖公園就成為昆明市文脈演變的核心區(qū)域,昆明城市中心“小三山一水”建設格局的發(fā)源地。歷經數百年的發(fā)展,昆明逐步構建起“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的“大三山一水”歷史景觀格局,形成了依山傍水、風光旖旎的獨特風貌。
昆明翠湖面積僅約15公頃,卻在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占據關鍵地位。自2020年起,一系列科技賦能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行動在這里展開:水體清淤、棲息地修復、清理外來入侵物種等,讓這一灣城市水生態(tài)系統(tǒng)逐步具備自我調節(jié)與修復的“造血功能”。如今的翠湖已演變?yōu)槔ッ鞒侵兄匾纳鷳B(tài)濕地,從鳥類的過路食堂,搖身一變成為鳥類繁衍生息的城市家園,堪稱昆明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態(tài)心臟”。
為了徹底摸清翠湖公園生態(tài)改善后的鳥類“家底”,各方力量紛紛行動起來。云南廣播電視臺“多樣星球”數智融媒工作室一直圍繞翠湖的生物多樣性開展融媒科普內容創(chuàng)制及宣傳報道;國內外專業(yè)鳥類研究者憑借深厚的知識與豐富的經驗,不辭辛勞地奔走在翠湖的各個角落;被戲稱為“老法師”的生態(tài)攝影師團隊,手持專業(yè)設備,用鏡頭捕捉鳥類的靈動瞬間,為翠湖鳥類留下一張張珍貴的影像資料;觀鳥愛好者們也滿懷熱忱,積極投身其中,為鳥類記錄貢獻力量;甚至,對自然充滿好奇的青少年們,在學校、家長的組織帶領下,參與到自然觀察研學活動中,通過自己的觀察與記錄,展現出對自然探索的濃厚興趣。與此同時,公園內安裝的360度監(jiān)測攝像頭,開啟了高效自動識別鳥類物種信息的進程。通過“人工+智能”的模式,翠湖公園的野生鳥類記錄從最初的二十余種成功突破至如今的百種大關。
云南省動物學會“云夢漣”項目合伙人、鳥類記錄者周修遠表示,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我們的“云夢漣合伙人計劃”,讓我們以在云南開展的生物多樣性探索作為一個愛護自然的小漣漪,不斷向外擴散,匯聚更多力量,共同為生物營造更美好的家園,用這份對自然的熱愛與守護繼續(xù)踐行第56個世界地球日“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活動主題,攜手共同譜寫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動人篇章。
記者/ 張 苑
編輯/張 苑
一審/曹誠博
二審/盧 鋼
三審/尹 凡
?七彩云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