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已經步入倒計時,而2025年的四川高考,和往年的最大不同之處,就在于今年是四川首屆新高考。對于高三學生和家長們來說,弄懂新高考核心政策、志愿填報規則至關重要。但實際上,在新高考“指揮棒”下,影響的可不僅僅是即將面臨高考的高三學生,對于孩子即將“初升高”的家長來說,“新高考”也帶來了不少擇校新變化。
本期《校長來了》,我們邀請到成都天立學校執行校長兼高中校長高洋,他將從“新高考”的角度,和大家聊一聊“初升高”擇校。
注意點一:選科組合要開全
“‘新高考’對于高中學校提出了不少新要求,在了解這些要求之前,我們需要知道‘新高考’新在哪。”在高洋看來,“新高考”最核心的變化即不再分文理科,而改為采用“3+1+2”模式。“3”為語文、數學、外語,這3門是全國統考科目;“1”為首選科目,即物理、歷史中的1門;“2”為再選科目,即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科目中的2門。
“首選科目和再選科目由考生根據興趣愛好和專業興趣自主選擇,學生的選擇面擴大了。”高洋校長表示,但相應的,學校開設的學科組合能否滿足所有學生的要求,也成了關鍵點。“‘新高考’理論上有12種選科組合形式,很多學生在初中畢業選擇高中時,以為所有組合形式,到高中都可以隨意選取,但實際上,有的高中學校并不能夠滿足這個條件。”
“等到選科時才發現,原來學校開設的組合只有不到一半,甚至更少。而一些偏科的孩子與高一放棄某些科目的學生,若碰不到自己預想的組合,就面臨臨時改科的艱難抉擇。”高洋校長談到,學校開設幾種選科組合,與很多方面有有關,比如學校的硬件設施、師資力量,以及學校的教學理念。
“因此,我建議選擇高中時,要盡量選擇能滿足所有選科組合的學校。”高洋校長提到,例如,在成都天立學校,哪怕有一種學科組合只有一個學生選擇,我們也會滿足他的需求。
注意點二:盡量減少“走班”教學
當然,和選科連在一起的,往往是走班。在“新高考”的多種選科組合下,僅靠文理兩種班型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選擇了,所以“走班制教學”就成為了不少學校的新方法,“就是指學科教室和老師固定,學生根據自己的選擇去不同班級,有點像大學中的選修課形式。”
但在高洋校長看來,“走班制教學”并不是最優解。“以往的固定班級教學,每個班級都會有一個班主任,學校對班級的管理往往都是通過跟班主任的交接完成的。如果實行‘走班制’之后,每個班級的學生都是不固定的,這讓學校的管理也會面臨一定的挑戰。學校花費很多時間在調整管理上,反而教學受影響。”
所以,高洋校長認為最好是減少走班,然后在這樣的基礎上,做分層精準化教學。但是,面對“新高考”多樣化的選科組合,還要盡量固定班級上課,這對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室空間配置都有不小的要求。“很容易理解,更多的選科組合班級,就要求有更多的教室,更多的教師,也對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選擇高中,學校的資源配置和師資力量就變得尤為關鍵。”高洋校長建議,學生和家長們考察高中時,一定要注重了解學校的新高一教師團隊,“教師的數量還是質量都很重要,這一點,需要家長們進行直觀地了解。”
注意點三:生涯規劃指導重要
高洋校長還提到了家長們都關心的問題,“新高考”下,孩子應該選擇什么科目?“其實,很多高中生在面臨選科時,還對自己的規劃不是十分的清楚,有些同學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喜歡和適合什么。往往選科時就會隨大流或者太任性,盲目做出選擇,這對自己將來的學習和職業規劃都有可能產生不好的結果。”
“所以,學校在學生選科的時候,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指導,給出專業有效的建議很重要。”但高洋校長表示,這就需要學校有專業的學生生涯規劃指導體系,“四川的很多高中老師和學生相同,今年也是他們的首屆新高考,對于他們來說,如何指導學生選科,進行生涯規劃,也是他們面臨的挑戰。”
因此,高洋校長最后建議家長們,“初升高”擇校時也要著重考察學校對于學生的生涯規劃指導能力,如果新高一教師隊伍有“新高考”教學經驗的老師,則最好不過。
成都天立學校:用“名師團”賦能“新高考”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學校無論是在學生選科,班型設置,還是生涯規劃指導上,師資力量都顯得極為重要。而成都天立學校就在師資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從高洋校長去年加入天立,我們就能感受得到。
據了解,8年前,高洋校長入職了一所名不見經傳的民辦高中,3年后,首屆就帶出了全省第一的學霸,全年級8個人考入清北。隨后,學校一路高開高走,6年考出了116個清北學生,一躍成為當地Top1的民辦學校。
這支創造奇跡的“清北名師團隊”,高洋校長也一并帶來了成都天立學校,此外,學校還在全國以及成都本土,遴選了一批優秀教師,包括多位清北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的青年教師,組建了清北旗艦班。但高洋校長談到,“高學歷教師并不是噱頭,針對這些教師,天立有嚴格的培養和考核體系,即使是清北畢業的,教學能力弱,也隨時會被淘汰。”
為了適應“新高考”,天立充分利用自己強勁的師資力量,以及充足的空間配置,盡量減少“走班制”教學。在抓教學成績上,學校實施學生成績由教師承包制度,學生哪個學科薄弱,就由老師點對點承包提升成績的任務。而在管理方法之外,高洋校長還帶來了五層成績分析體系、“配餐式”個性化教學方案等教學方法。
面對“新高考”,成都天立學校以“硬核師資+精準管理”構建起獨特的育人生態。正如高洋校長所言,“教育不是被動適應改革,而是主動創造適合每個孩子的未來。”這或許正是“初升高”家庭擇校時最應關注的底層邏輯。
封面新聞記者 楊旭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