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沐書香
相伴成長
2025年天府家長“慧”第三期
腹有詩書氣自華
最是書香能致遠
在第30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
由四川省教育廳
四川省婦女聯合會主辦
四川省教育融媒體中心(四川教育電視臺)
四川省圖書館(四川省古籍保護中心)
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
四川省家庭教育公益宣傳活動
天府家長“慧”2025年第三期
圍繞“共沐書香 相伴成長”主題
與您共話親子閱讀
現場嘉賓都說了哪些干貨
一起來看看吧
人工智能時代我們為什么要讀書
四川大學哲學與教育學教授
中國教育報推動讀書十大人物
劉 莘
人工智能時代我們為什么要讀書
在人工智能時代,讀書的意義和價值愈發凸顯。面對信息過載,我們需要思考如何為孩子篩選恰當的信息,以有思想的“減法”助力成長。閱讀不僅是訓練孩子專注力特別重要的手段,還是支撐人思維能力發展和精神成長的一個關鍵媒介。
人工智能時代要讀什么樣的書
?要有兒童性。要選擇有意思的內容,讓兒童產生親近感。
?要有經典性。閱讀經典兒童著作不僅能遇見美,還能夠跟人工智能拉開差距。
?要有思想性。思想性需要根據不同孩子的學段而定,對于孩子來說,閱讀的書籍要比他的認知水平略高一些,他能夠跳起來摸得著的,更能引起學生興趣。
如何展開閱讀活動
不同學段的孩子,展開閱讀的方式并不一樣,但“親子共讀”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尤其對于年級較小的孩子,因為沒有完全跨過識字關,對閱讀沒有親近感,更需要家長的陪伴。對于低學段的孩子我們可以有固定的家庭閱讀時間;對于高學段學生的家長,未必需要全程陪讀,但可以通過閱讀孩子感興趣的書籍,增加親子間的共同話題。
閱讀之后要有什么活動
閱讀訓練人對世界的思考,也包含對這個世界的感知能力。孩子讀完書后,可以讓他憑借著感知來表達,是否喜歡這本書,這本書由誰推薦等問題,并讓他隨著自己讀后的情緒提出對這本書的理解問題,由家長回應孩子,跟孩子互動,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
成都市泡桐樹小學集團總校長
黃藝竹
建議一
讓他們感到閱讀是件快樂的事情
我們希望閱讀能帶給孩子們真實的快樂和心靈的愉悅,從而愛上讀書。能吸引孩子們的,必然是有趣的,好玩的、有參與感和體驗性的活動。
建議二
可以在家庭空間里做些改變
充滿儀式感的家庭閱讀活動會讓閱讀成為期待,而非任務。當書籍成為家的生活背景,閱讀就不再是“必須做的事”,而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事”。
建議三
試著從“監督員”變成“同行者”
正確認識“親子共讀”不是監督,而是共享。在閱讀過程中,也不必追求“讀完”,而要享受“讀時”,真正讓雙方的想象力在話題中碰撞,讓閱讀成為情感的紐帶。
建議四
讓紙書與技術成為互補共生的閱讀生態
在數字化時代,紙質書閱讀依然是培養孩子專注力、創造力與情感認知的重要載體。數字世界也未必是閱讀的對立面,我們需要的是讓紙質書與數字技術各展所長。
在閱讀中提升家教智慧
四川省社會教育發展促進會
家校社共育專委會秘書長
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
戎丹鳳
育兒先育己。從成為父母的那一刻起,我們家長的身份才剛剛開始。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作為家長的年齡,其實與我們孩子同齡。而閱讀,正是這場自我成長蛻變旅程中很好的助力。
在閱讀中開闊我們的視野
接納閱讀載體的多元性,既要重視紙質圖書,也不必排斥電子閱讀。接受閱讀時空的開放性,不要把閱讀局限于圖書室、課桌前、書房里,臺燈下這樣的“經典場景”,也不要因為沒有整塊的時間而放棄讀書。
在閱讀中讀懂孩子的身心
通過閱讀《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等家庭教育類書籍,可以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性,面對不同問題時可以獲得相應指導。
在閱讀中提升育兒的技能
學會任務驅動式學習,面對具體的教育問題,我們可以帶著困惑去圖書館、去網絡上閱讀相關的家庭教育書籍和資料,去尋找原因和解決辦法。
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內容
線上收看時間
4月23日(星期三)14:30
四川教育發布各新媒體平臺
或可于4月23日(星期三)20:00
四川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
SCTV-科教
收看節目
▌本文來源:校外教育監管處、四川省教育融媒體中心(四川教育電視臺) 封面圖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