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誰姓”這個問題,一直都有爭議性。
曾看過一個有趣的說法:從生物學角度,媽媽不會有錯,但是需要靠姓氏標記爸爸。
有人說,跟男方姓,因為要延續香火、傳宗接代。有人說,跟女方姓,媽媽辛辛苦苦十月懷胎,孩子為什么不能跟自己姓?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嘗試一種新潮的做法,老大隨爸爸姓,老二隨媽媽姓,表面上看很合理,實則埋下了2個重大“隱患”。
老人區別對待孩子
有人說:身邊好多二胎家庭,老大隨爸爸姓,老二隨媽媽姓,也沒有大家說的什么家庭割裂不和諧。
孩子隨雙方的姓,說明夫妻雙方有愛、有商有量、互相尊重,怎么會分裂呢?
這個很看老人,一般來說都會偏愛自己姓的那個孩子。除非兩家人事先攤開說:以后都同等對待兩個孩子,給一樣的錢、給一樣的資源。
可即使事先說好了,也可能會變。
婚姻不止兩個人的事,還是兩家人的事,而老人的思想大部分都比較保守。
我媽老閨蜜的女兒,雙胞胎,一個跟男方姓,爺爺奶奶養;一個跟女方姓,姥姥姥爺養。
當時說交換,兩邊都不愿意,只愿意養自己姓的那個孩子。
后來兩家老人就開始潛移默化的,踩對方養的孩子不好,喜歡自己養的孩子。
慢慢的兩個孩子之間也開始不和睦了,一個說爺爺奶奶好,一個說姥姥姥爺好,經常打架。
后來沒辦法,爸爸媽媽就把兩個孩子接回來自己養。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大兒子隨媽媽姓,小女兒隨爸爸姓。我去她家的時候,隱隱約約覺得她婆婆更喜歡小女兒……
當然了,也可能跟姓氏沒關系哈。
只是,老人對孩子的區別對待,孩子雖然小,但也不傻,孩子是很敏感的,能感受到不一樣的。
最終,受傷害的還是孩子。
資源分配不平衡
我有一個同學說:“二胎家庭,一個跟爸爸姓,一個跟媽媽姓,這在我身邊很普遍,得到的反饋是不會偏心。”
“當然,前提是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的家庭資產差不多。”
你看看,這是有前提的。
姓氏的本質,其實是就是財產繼承權。
我老公有個朋友,幾年前去老婆家提親的時候,老丈人就說要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隨女方的姓。
這個時候,朋友爸爸說了一句:我們也很重視冠姓,家里的不動產要給冠我姓的孫子。
此話一出,老丈人不說話了。
朋友家省會城市市區4套房,而他老婆家十八線縣級市一套房。
是啊,老丈人要隨他姓可以,但不會就是嘴一張要的吧?房子、車子錢不備好,那不是純扯嗎?
有錢的獨生女爭姓氏,還能理解,沒錢或者非獨生的理解不了,爭到了有什么收益呢?
隨誰的姓,重點不在于這個姓,而是在于這個姓背后代表的資源和繼承權。
這個也是絕大多數家庭不能避免的。
如果夫妻雙方的條件和背后的家庭條件差不多,那還好,兩個孩子分別繼承兩個家庭的遺產和資源。
如果一方強一方弱,那就別搞這一套。
另一個孩子長大了,如果沒跟媽媽姓,會不會心里不愿意啊?
我小時候,爸媽當時要給我妹姓我媽的姓,我死活不愿意。
小時候的我,就覺得我媽不讓我姓她的姓,是不是不喜歡我,更喜歡妹妹。
長大了想想真沒啥,但對于小時候的我,真是一件天大的事。
還有,姓氏跟女權也沒啥關系,畢竟媽媽的姓是從姥爺那里來的,說穿了還是父系姓氏,換湯不換藥。
誰家人脈更廣,資源更多,就讓孩子跟誰姓,這對孩子更有利。
什么都給不了孩子,硬糾結那個姓干什么?我也不是很明白?
你身邊有一個隨爸爸姓,一個隨媽媽姓的家庭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