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額破百了!”在攤位上吃過盒飯,作家孔明珠又迎來一單“生意”。五本書40元,打開收款碼,第一次做攤主的作家與讀者互相摸索著完成了交易。
4月22日,2025舊書新知“淘書樂”·櫻花谷舊書市集開張,首次推出“舊書朋友圈”。在作家、藏書家曹正文的召集下,書法家錢建忠、棋協大師丁旭光等15位古舊書收藏家與文化名人在現場設立攤位,展銷個人收藏,其中不乏巴金簽名本《隨想錄》,葉圣陶簽名本《葉圣陶散文》,周慧珺、韓天衡簽名本《書法論叢》,老版本《屈原九歌今譯》,英文小說、復古擺件等特色藏品。
“舊書朋友圈”攤位吸引讀者。施晨露攝
孔明珠的攤位上,有她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2002年出版的《愛情備胎》,售價5元。一本《茅盾晚年談話錄》是她的母親、茅盾弟媳金韻琴所著。“市面上不多,家里還有幾本,拿來與讀者分享”,她特意帶來母親的印章,為書友留念。
上海魯迅紀念館研究館員鄭亞淘書遇友人,購書一冊,請孔明珠留言。施晨露攝
傳記作家羅銀勝整理了10捆藏書,約有三四百冊帶到現場。“半賣半送,主要是以書會友。”他對記者笑道:“多幫我們打打廣告。”
傳記作家羅銀勝為讀者熱情介紹。施晨露攝
在閔行區從事閱讀推廣工作的推理小說愛好者王霖與幾個年輕讀者熱烈交流著推理小說的門道。“來擺攤,也是擴大朋友圈。”他說。
2023年9月,“淘書樂”舊書市集首次在櫻花谷舉辦,蘇州河畔支起的露天書攤成為一道城市風景線。這之后,舊書市集在黃浦區、普陀區、浦東新區、閔行區、長寧區等多地舉辦,吸引市民游客超40萬人次,“書香巴士”、“書香游輪”、“鋼琴巴士”、“閱游蘇河”人文行走、“童書嘉年華”、“中國象棋車輪戰”、“紅色主旋律”等特別策劃,讓舊書市集成為融合閱讀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書香之旅。
回到櫻花谷,今年的舊書市集除了首次面向藏書家、作家、學者等定向招募,開啟“舊書朋友圈”專題展位,還多了“易卷知新”全民換書行動、“易書益友”舊書盲盒等新玩法。
“易卷知新”換書區域提供“以書換書”服務。施晨露攝
在“易卷知新”換書區域,提示牌上寫著“讀者可攜帶符合要求的舊書參與置換”。一路逛到換書區,得知這里的書只換不賣,手里抱著幾本選好的舊書的劉女士有了主意:“這幾本看完,下次就能再來換別的書了。”
每日限量10份的“易書益友”舊書盲盒,設文學、藝術、名人三大主題,每個39元,應年輕人喜愛的“谷子”而生,吸引讀者在拆盒驚喜中感受紙質書的魅力,讓舊書提供更多情緒價值和文化消費場景。
工作人員制作“舊書盲盒”。施晨露攝
此次舊書市集持續6天,匯聚20000余種古舊書刊,涵蓋古籍文獻、民國書刊、稀缺版本等,特價圖書區提供2000余種低至3折書籍,涵蓋少兒、工具書、藝術、社科歷史、生活科普、文學、漢譯經典名著等類別。升級后的“淘書樂”微信小程序可以實現舊書估價、版本鑒定、預約上門收購等一站式服務,讀者既可攜帶舊書至現場由舊書鑒定專家估價,也可線上提交信息,讓書房的“新陳代謝”一鍵直達。
現場招貼上展示“淘書樂”線上舊書收購平臺二維碼。施晨露攝
“今年,舊書市集首次推出‘舊書朋友圈’這一概念,希望借由‘以書換書’‘以書會友’等互動場景,讓閱讀成為連接心靈的紐帶,讓舊書在流動中煥發新生。”上海圖書公司總經理石洪穎說,集舊書流通、閱讀循環、人際交流于一體的舊書社交平臺和舊書文化生態圈,將進一步打響“舊書新知 申城淘書樂”舊書市集品牌。
各年齡層讀者現場“淘書樂”。施晨露攝
“有位外地讀者路過這里,他說沒有打算買書,就是想找人聊聊、說說話。我們交流了一會兒,我送了他一本《思南文學選刊》,希望文學能夠撫慰他的心靈。”孔明珠感慨,舊書市集里,流動的不只是書,更有人情。
71歲陸老伯是舊書市集忠實讀者,這次又選了一大堆書,他說自己唯有讀書這個愛好,歇一下腳,打算騎車45分鐘回家。施晨露攝
原標題:《現場 | 名家首次擺攤,蘇州河畔流淌舊書新知、溫暖人情》
題圖來源:施晨露攝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施晨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