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以后我媽走了,如果我身體不好,干脆喝農藥死了算了。
這世界這么好,吃野東西都要留出這條命來看。
第一句話是羅善學說的,第二句話是他媽媽韋紹蘭的安慰之語。
1944年24歲的韋紹蘭被日軍抓,關在慰安所飽受摧殘,回到家后發現自己已經懷孕。
一年后兒子出生,但因為身份問題一直被歧視、嘲笑,連個媳婦都娶不到。
曾幾何時,羅善學萌生出“砍死親生父親”的想法......
那么,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01
1920年韋紹蘭出生,父母都是普通農民,家里經濟條件不好。
有著父母的疼愛,童年時光還算快樂,不用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發愁。
時間匆匆而過,當年的小女孩長成大姑娘,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
在父母、媒人的撮合下,她認識當地一個叫羅巨賢的男人。
小伙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可人勝在勤快老實,對韋紹蘭也比較不錯,模樣長得也可以。
嫁入羅家后,婆婆對兒媳婦十分照顧,像親生女兒一樣對待。
婚后沒多久,韋紹蘭生下一個女兒,未來準備再要一個兒子,小日子過得風生水起未來可期。
但,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尤其是在亂世之中。
40年代,抗日戰爭進入敵我對峙階段,我方有敵后抗日根據地、百團大戰,日軍有針對性地實施掃蕩。
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走到哪里就燒到哪里、殺到哪里、搶到哪里,無數人遭受荼毒。
1944年,一批日軍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荔浦縣小古告屯掃蕩。
鄉親們聽到消息急忙向大山里躲去,畢竟鬼子惡名在外,一旦被抓住不死也得脫一層皮。
帶著女兒的韋紹蘭,哪里能跑得過如土匪一般的鬼子,最終連同女兒一起被抓住了。
她本想自殺也不愿受辱,奈何看著襁褓里的女兒,還是狠不下心來。
連同韋紹蘭在內的一7名女子,不久被送到20公里外的麻苓鎮,這里有一個日本建造的慰安所。
慰安所里她每天給日本人洗衣服、做飯,時不時還要遭受日軍的羞辱,可以說過得生不如死。
多年后回憶起這件事情身體都發抖:不分白天黑夜地進來強J,一次進來五六個人,要兩三個女的輪著來……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一個月后韋紹蘭發現自己懷孕了,毫無疑問孩子是鬼子的,但父親是誰不清楚。
成為慰安婦就已經無法面對丈夫了,如今又懷上日本人的孩子,該怎么辦?這讓她感到無比痛苦。
還有一件事情迫在眉睫,慰安婦一旦懷孕就沒了價值,所以必須要在日軍發現之前逃走。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韋紹蘭不斷尋找逃生的機會,終于在兩個月后的一天等到了。
02
長期以來,日軍以韋紹蘭的女兒逼迫她就范。
三個月的時間里韋紹蘭也很聽話,平日里洗衣做飯任勞任怨,日軍看她這么聽話便放松警惕。
某天趁著日軍不注意,韋紹蘭抱著女兒從慰安所一個隱蔽的出口逃走,一直逃了三天兩夜才到家。
本以為丈夫會心疼自己,然而卻恰恰相反。
羅巨賢認為韋紹蘭已經臟了,侍奉日軍那么長時間,還回來干什么。
婆婆很能體會兒媳的苦處,勸兒子對媳婦好一點,只是羅巨賢對韋紹蘭的態度十分冷淡。
或許是在慰安所里沒有得到好的照料,女兒回來后不久患上嚴重的疾病,最終離開人世。
韋紹蘭傷心欲絕,可這還不是最大的悲劇,因為肚子里還有一個日軍的孩子。
遭受凌辱、女兒去世、丈夫冷淡、懷上日軍的孩子......一樁樁一件件都刺激著她的神經。
多少次韋紹蘭都想結束自己的生命,最終都被人攔住或救了下來。
懷孕期間,家人曾找到郎中想打掉孩子,可韋紹蘭的身體不允許。
同是女人,婆婆好心勸說把孩子生下來吧,強行打掉孩子只會傷害自己的身體。
韋紹蘭很難受,又無可奈何,只能頂著各種壓力生下孩子。
幾個月后一個嬰兒出生,丈夫連看都不想看一眼,孩子的名字也不給起。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由別人起一個“羅善學”的名字,而這又是另一段悲劇的開始。
日軍侵華戰爭對國人造成的影響很大,以至于十分痛恨日本人,直至今天都是如此。
羅善學有一半是日本人的血統,這不是他的錯,可別人卻不這樣認為。
父親不待見,稍有看不上眼非打即罵,還諷刺他是日本人的種。
同村人也看不上他,村里的孩子拿他開玩笑,平時稱呼他為鬼子告(小名叫阿告)、鬼子崽。
羅善學不知道是因為什么,后來大伯告訴他母親的故事,依然似懂非懂。
隨著時間的推移,羅善學慢慢長大,從大屏幕上接觸到日軍侵華期間的禽獸行徑,慢慢知道“慰安婦”、“鬼子”的含義。
他明白了自己的身份,明白大家伙為何用那種眼光看自己,甚至痛恨母親為何要生下自己。
03
三歲那年羅善學便因種種原因輟學在家,平時砍柴、割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后來給大伯家放牛。
即便如此懂事,依然不受父親待見,在村子里備受人欺負。
后來,韋紹蘭又生下一個男孩、兩個女孩,因哥哥羅善學的原因,三個孩子經常被嘲諷,也不怎么待見他。
時間匆匆十幾年過去,弟弟不堪受辱去外地做了上門女婿,兩個妹妹結婚成家,平時很少往家里來。
曾幾何時,羅善學自己也厭惡自己,甚至以喝農藥的方式結束生命,最后被母親發現救了回來。
1986年父親羅巨賢去世,羅善學披麻戴孝送終,村里人看在眼里,對他的印象也有了改觀。
看著別人的孩子都結了婚、成了家,母親韋紹蘭也替兒子著急,先后找了好幾個媒人說媒。
只可惜,見的女孩不少,最后一個也沒成。
不是女方看不上羅善學,就是女方的父母看不上他的出生背景,總之到最后都沒能娶到媳婦。
這也不難理解,80年代老百姓對日本人依然很痛恨,誰會把自家女兒嫁給這樣的人,不是往火坑里推嘛!
一次次的失敗也刺激著羅善學的心,他也曾想過,若自己生下的孩子像自己一樣遭受歧視,那還結婚干什么。
羅善學慢慢釋懷了,之后與母親相依為命安穩度日,日子很苦卻生在平靜。
2007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否認慰安婦一事,聲稱這件事情缺少證據。
除此之外,日本最高法院也認定,日軍并沒有對中國婦女進行暴力侵犯。
國人聽到這個消息憤憤不平,許多人志愿者組織在一起,在全國尋找日軍的罪證,羅善學母子進入大眾的視野。
那段記憶不堪回首,韋紹蘭老人還是忍痛講述出來,控訴日本人所犯下的暴行。
只可惜即便鐵證如山,日軍依然不承認侵華時所犯下的錯誤,后來母子兩人的故事還被拍攝成紀錄片,名字叫做《二十三》。
2019年韋紹蘭去世,一直到死都沒能等來日本人的道歉,兒子羅善學一個人孤獨地活著。
曾幾何時,羅善學勇敢站出來承認自己是慰安婦的兒子,面對記者提問他曾言:
我想親手砍死日本父親,讓他為自己犯下的獸行贖罪。
從這句話不難看出,他的內心有多狠......
對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歡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