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那個飄著雪花的冬天,我穿著嶄新的尉官軍裝,在部隊招待所的臨時婚房里搓著手。從提干到結婚不過短短三個月,我這個山東漢子要娶東北姑娘的消息,在師部大院傳得比野火還快。記得結婚第二天早上,炊事班的老班長特意送來兩碗紅糖荷包蛋,操著濃重的河南口音說:"劉參謀,往后這冰天雪地的,可得把弟妹捂暖和嘍!"
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句玩笑話竟成了我們新婚生活的讖語。我的新娘王秀蘭在郊區糧店上班,每天要倒三趟公交車,天不亮就得裹著軍大衣出門。有次她踩著積雪摔進溝里,棉褲浸透冰水硬是撐到下班,回家后發著高燒還笑著說:"沒事,我們東北姑娘抗凍!"
那天在師指揮所值班的場景,我這輩子都忘不了。作戰地圖鋪了半面墻,李副師長背著手踱步,突然轉頭問我:"小劉,聽說你家屬在郊區糧店?"我攥著紅藍鉛筆的手一抖,連忙立正匯報:"報告副師長,是!在紅旗糧店,離咱們這兒二十多里地。"老人家的眉頭當時就皺成了山核桃。
"胡鬧!"李副師長一巴掌拍在沙盤邊上,震得代表坦克的小旗子直晃悠,"咱們大院糧站不就有崗位?明天就讓政治部去辦!"我腦袋嗡的一聲,話都說不利索了:"可...可是跨區調動..."話沒說完,副師長已經抄起電話要通了糧食局。
那天線路里的對話,我站在旁邊聽得真真切切。"老戰友,我李鐵柱什么時候求過人?就這個女同志,必須調來!什么?編制?你們糧管站今年不是要評雙擁模范單位?"老首長的指節敲著桌面咚咚響,"明天就讓小兩口去辦手續,耽誤了軍屬工作,我找你張書記算賬!"
我媳婦攥著調令跑手續那七天,簡直比新兵連還煎熬。糧食局三樓到一樓被她磨出了腳印,政工科長的茶杯續了十八次水。直到第七天傍晚,我正在靶場帶訓,突然聽見大門口哨兵扯著嗓子喊:"劉參謀!你家屬來報到啦!"轉身就看見秀蘭穿著藍布工作服,胸前別著糧店徽章,站在吉普車旁笑得像朵山茶花。
要說我們部隊大院的糧店,那可是全軍區聞名的"擁軍窗口"。秀蘭當收款員頭一個月,愣是把算盤珠子撥出了沖鋒槍的節奏。有回師長夫人來買面粉,看她十指翻飛找零錢,轉頭就跟后勤部長說:"看看!這才叫戰備速度!"從此我們食堂的糧油供應再沒出過差錯。
最讓我窩心的是那年春節。糧店特意為留守軍屬開設夜班,秀蘭主動請纓值班。除夕夜我查完崗跑去送餃子,隔著玻璃看見她正在教新來的四川軍嫂認糧票。窗外的紅燈籠映著她凍紅的臉頰,那一刻我突然明白,這哪是什么糧店柜臺,分明是咱軍屬的另一個戰場。
去年秋天回老部隊參觀,特意繞到糧店舊址。如今這里改成了數字化軍需超市,但墻上還掛著當年"模范軍屬服務崗"的錦旗。糧管站的老書記已經白發蒼蒼,拉著我的手直念叨:"李副師長走前還惦記著,說小劉媳婦的算盤聲,比軍號還提氣!"
三十年彈指過,如今孫子都會打軍體拳了。每當他問起奶奶年輕時的故事,秀蘭總是指著抽屜里那枚褪色的糧店徽章:"當年要不是李副師長一個電話,你爺爺現在還得天天給我焐凍腳呢!"窗外的夕陽灑進來,照得老兩口的笑聲格外敞亮。
(經歷如有雷同,實屬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