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海淀語文率先開考,打響了初三一模第一槍。
作為近年來北京中考變數最大的一年,文化課9科變5科,試卷的區分度會不會加大?難度會不會增加?
京教君注意到,數學才考完,幾個家長群里就在吵吵題難。上網一搜,也看到“難”“超難”這樣的字眼。
這次海淀初三一模到底難不難?試卷有啥新花樣?創新性體現在什么地方?釋放出哪些信號?
隨著各個非畢業年級進入到“期中考試周”,一模試卷給其他年級備考期中考試有什么啟發?普娃下一步去往何處?低年級的孩子接下來又需要做些什么?
語文考得像文綜,數學考得像語文...
海淀一模的難度和考法,很可能就是今年甚至往后幾屆的中考風向標和指揮棒。
語文考得像文綜。
今后語文命題的新風向是什么?
答案也許就藏在作文題里:把歷史、地理、人文與情感串聯起來。
專業人士表示,和去年相比,今年語文一模試卷整體難度穩中有升,更貼合新課標對核心素養的導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跨學科知識的整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數學考得像語文。
一上來就考傳統文化。當然,這是道送分題。
填空倒1字多題難,尤其是第二問,需要邏輯推理和優化思維。
21題的背景是學生都熟悉的數學π節。理解成本有點高,解答問題時還需要把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模型。
23、25題的閱讀量更大。23題占了滿滿一整頁,考的是統計建模。
25題占了大半頁,解題時需要先理解實驗里的新概念,再把概念轉化成數學語言。
專業人士表示,數學試卷適合檢測學生的核心素養,較好平衡了基礎與拔高,兩道壓軸題區分度不錯,符合中考模擬卷定位。
海淀一模試卷的特點,上面說的這些只是九牛一毛。
說卷子有創新、有巧思,具備前瞻性,這一定沒毛病。但要說它有多難,海淀高手如云,這話還真不敢輕易說出口。
過來人也分享,一模是幫助學生找不足的,為了是防止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二模才是給自信,也就是給學生加油打氣提供情緒價值。
再者說,一模成績≠中考成績,它只是一次形成性測試。沒考好的要換個角度看待成績——幸好這些問題出在了模考,而不是中考!
問題暴露得越早,查漏補缺的時間就越充裕,后面沖刺心里才更有底。
綜上,與其糾結考試難不難,還不如趕快去忙三件事:一是查問題,把全身上下的窟窿漏洞趕緊補上;二是調心態。如果這次成績比預期要低,可能也與考試心態和臨場發揮有關。
而第三件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接下來的兩個月的時間里,提高復習效率。
首先,做題要計時。不僅做整卷要計時,專項訓練也要計時。只有在平時培養起定時做完語文閱讀、寫作、數學選填的能力,考試時才能從容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第二,時間余額不足,就不要再進行地毯式復習了。 先把最讓自己心虛的,且能補得上的部分做為重點,然后再擴大復習范圍,比如練習易錯題目和知識點,最后才是看看比自己實力高一級的題目。
第三,不斷給自己正反饋,加強自信。比如,每天完成2篇英語閱讀,想明白一道填空倒1。這些任務相對用時較短,卻有助于迅速積累成就感。
數學變難了,普娃怎么辦?
不得不說,數學憑借一己之力,再一次成為家長群里的熱議話題。
先是海淀高三一模數學試題出得比往年難,讓北京的家長和學生有所警覺:今年中考數學怕不是也要增加難度?
講真,中考改革后,數學承擔著拉大區分度的重擔,題目勢必會更活、更新。
而且,培養新工科、交叉學科、AI人才已經打明牌了,題目具備創新性、應用性、探究性,當然也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
大多數普娃怎么做可以多拿分?低年級孩子可以做些什么準備?
考場上先把簡單題做對,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
但是,卷子不會嚴格按照“從簡到難” 排順序,比如數學最后一問確實難,但新定義題的前兩問,普娃掂一掂腳還是夠得到的。
反倒是填空最后一題經常給孩子“挖坑”。所以考場上一定要隨機應變,別在一道題上死磕太久。
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數學可能是中考里唯一一門做不完的科目。既然大家時間都緊張,怎么分配時間,怎么在有限時間多拿分就格外關鍵。
那個總在數學課上碾壓全班的牛娃,可能因為死磕難題反而敗給懂得斷舍離的普娃。
所以,考場上果斷取舍,也是普娃逆襲的不二法門。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一定要在入門階段打好數學基本功。
是不是覺得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其實不然。
這兩天有道數學題火出圈了!馬斯克在推特上發了一道面試題,就是下面這道:
打眼一看,這道題是不是就是海淀小學2、3年級的水平?
可是你知道嗎?這道題的答案,網上已經吵翻了。說答案是1、9、6、5的都大有人在。
這道題其實考的就是數學里最基礎的概念 —— 四則運算的順序。
運算就像蓋房子的磚瓦,是學數學必須掌握的基本功,而四則運算順序就是搭房子的框架。只有把這個基礎打牢,孩子后面學更復雜的數學知識,才能輕松上手,越學越順!
閱讀不行,諸科皆廢
語文考得像文綜,數學考得像語文。調侃歸調侃,這背后也透露出卷面字數多,強調跨文本閱讀能力的趨勢。
先說卷面字數多怎么辦。
解決之道首先是多讀。
閱讀量不足,諸科皆廢。過低的閱讀量,狹窄的閱讀面,將會制約思維的發展。就連數學老師也說,有了解題思路后,還要清晰地表達出來,這和文科素養相關。
讀得多了,對于語言的敏感程度也會上來。再碰到一篇陌生文章,也會有似曾相識之感,輕松就可以抓住文章重點。
還要提醒大家,新情景命題是大趨勢,比如語文試卷,一上來就用4個材料把學生帶入制作“薪火長征”主題展板的情境中。
但是,考試就要分秒必爭。不要想著徹底摳明白背景文獻的每一個點。見到陌生背景直接找解題關鍵詞,可以節省大量時間。
當然,這也需要加強快速處理多個文本的能力。
多文本閱讀,其實就是在考查碎片化閱讀下的深度思考能力。
和海淀高三一模語文一樣,這次的初三一模試卷,文言文閱讀同樣不是一樣材料,而是多個材料。
學生既需要對比幾個材料,還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邏輯填空。
現代文閱讀同樣如此。
19題需要整合多個信息,而且今年還新增了科技類材料。
顯然,今年的閱讀更強調跨文本分析,難度比去年有所增加。不知道這個新增的變化會不會成為中考語文閱讀的風向標?
該如何應對呢?
建議孩子們在學習多個資料的過程中,著重培養信息的檢索和歸納能力,試著把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應用,并生成自己的見解。
在這個過程里,孩子可以提高把各個線頭串成信息鏈的能力,就連邏輯能力也可以得到同步提升。
文 | 京教君
內容來源|京考一點通、京城教育圈等,“京城教育圈”進行內容補充和編輯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