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面臨的最大外部威脅是誰?
根據當前的中美關稅戰,很多人往往認為是美國。
事實上,除了美國之外,在我國周邊還有幾個虎視眈眈的國家,它們與中國爆發沖突的概率,可比美國大得多。
所以,一旦爆發戰事,這幾個國家必須先解決,不然后患無窮......
首當其沖的日本
說起中國人最恨之入骨的國家,那一定非日本莫屬。
中日兩兩國的矛盾由來已久,早在明朝中后期,那些由日本浪人、武士及海盜組成的劫掠集團,在日本官方的曖昧縱容下,開始頻繁襲擾我國沿海地區。
他們燒殺搶掠,致使百姓流離失所,經濟凋敝,給沿海民眾帶來了深重災難。
近代以來,日本對我國的侵略更是釀成了難以愈合的創傷。
1931年,“九一八事變” 爆發,東北三省淪為殖民地,日本在偽滿推行奴化教育與資源掠奪。
時隔6年,1937年日本又利用 “盧溝橋事變” ,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在南京大屠殺中,30萬手無寸鐵的中國軍民慘遭屠殺,731部隊的細菌實驗更是違背人類倫理,犯下了滔天罪行。
二戰結束后,雖然日本被迫投降,但事后,日本又在美國的扶持下經濟迅速崛起,成為了世界經濟強國。
與此同時,其軍事松綁步伐不斷加快:
突破 “專守防衛” 原則,自衛隊裝備航母化驅逐艦、引進F-35隱身戰機,甚至試圖修改和平憲法獲得交戰權。
這種 “經濟巨人、軍事準大國” 的畸形發展,暴露了日本試圖擺脫戰后秩序的野心。
除了歷史淵源之外,中日之間的現實矛盾更趨激化。
如今,釣魚島問題始終是中日關系的敏感點。
日本政府上演的 “國有化” 鬧劇,以及在釣魚島附近頻繁巡邏、驅趕我國漁船的行為,嚴重侵犯了我國的領土主權,引發了我國政府和民眾的強烈憤慨。
在臺灣問題上,日本的所作所為同樣令人不齒。
日本公然支持 “臺獨” 勢力,與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相互勾連。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還曾發表不當言論,試圖干預我國內政,挑戰一個中國原則,這是對我國核心利益的嚴重挑釁。
此外,從地理位置上看,日本與我國隔東海相望,其列島宛如一條鎖鏈,橫亙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
而美國在日本的軍事存在,則更加劇了這一地區的緊張局勢。
沖繩嘉手納基地等軍事基地內,美軍駐扎規模龐大,這些基地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推行霸權主義的前沿陣地。
有朝一日,一旦日本與美國聯手,日本自衛隊的現代化裝備與美國的軍事支持相互配合,可能對我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構成直接威脅。
憑借其地理位置優勢,日本在戰時可能成為阻礙我國海上交通線、實施戰略威懾的重要力量。
因此,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我們必須對日本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充分準備。
若未來面臨戰爭風險,解決日本這一隱患,必須置于優先地位,絕不能讓歷史的悲劇再次上演。
印度緊隨其后
在我國周邊安全格局中,印度是最具 “戰略迷思” 的危險存在。
這個曾被視為 “文明古國鄰居” 的國度,正被歷史心魔與擴張沖動推向對抗深淵,成為僅次于日本的 “豺狼” 隱患。
在中印邊境,印度常年囤積20萬軍隊,還部署了T-90坦克、“陣風” 戰機等先進裝備,頻繁在加勒萬河谷、洞朗等爭議地區越線修建設施。
2020年加勒萬河谷沖突中,印軍違背共識蓄意挑釁,雙方爆發激烈肢體沖突,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更危險的是,印度國內掀起民粹化反華浪潮:政府默許焚燒中國商品、抵制中國APP,甚至出現 “用竹槍對抗解放軍” 的極端言論。
印度這種被官方操縱的民族主義狂熱,與二戰前日本的軍國主義動員如出一轍。
印度的危險性更體現在戰略投機上,印度一面借 “印太戰略” 深度綁定美國,成為美日澳印 “四方安全對話” 核心成員,向美軍開放軍事基地。
一面在中俄間玩平衡術,試圖同時獲取多方利益。
這種 “騎墻策略” 使其在邊境問題上有恃無恐——2023年,印度竟在藏南地區設立 “中央直轄區”,公然挑戰中國主權底線。
作為擁核國家,印度“烈火- 5”導彈,已實現 5000公里射程覆蓋中國大部分地區。
其 “核冒險主義” 與激進外交形成惡性循環,使邊境沖突隨時可能突破 “冷兵器對峙” 的現有閾值。
因此,我們必須對這個 “偏執鄰邦” 保持清醒認知:若未來局勢被迫升級,第二次對印自衛反擊戰的可能性,甚至高于其他方向的沖突。
越南不可忽視
在我國周邊鄰國中,越南是最具 “雙面性” 的存在。
這個曾受中國無私援助走向獨立的國度,卻在地緣博弈中數度反戈,其 “吃飯砸鍋” 的行徑與戰略投機本質,使其成為不容忽視的潛在威脅。
上世紀中葉,中國以 “同志加兄弟” 的情誼全力支援越南抗法抗美。
在越南抗法戰爭期間,中國向其無償提供11.6萬支槍械、420門火炮及大量糧食藥品。
抗美戰爭中,更是派出32萬支援部隊,直接參戰并修建鐵路、公路、防空設施,累計援助物資超200億美元(按現值計算)。
中國軍人用鮮血為越南換來獨立與統一,而胡志明那句 “越南的勝利就是中國的勝利” 的誓言,卻在越南實現統一后迅速變味。
1975年越南剛結束戰爭,便背信棄義投靠蘇聯,在中越邊境挑起千余起武裝沖突,甚至公然宣稱 “南沙群島、西沙群島屬于越南”。
1979 年,中國被迫發起對越自衛反擊戰,在熱帶雨林與喀斯特地貌中浴血奮戰28天。
最終以陣亡6954人、受傷14800余人的代價,摧毀越南北部400余個軍事據點與工業設施,徹底遏制其 “印度支那聯邦” 的擴張野心。
這場戰爭如驚雷般震碎越南的地區霸權迷夢,卻未能徹底喚醒其感恩之心。
改革開放后,越南搭乘中國經濟快車實現快速發展,2022年GDP增速達8.02%,成為東南亞新興經濟體。
但在經濟崛起的同時,其戰略投機本性愈發凸顯:
一面享受中國 “一帶一路” 倡議帶來的貿易紅利(2023 年中越雙邊貿易額達2349億美元),一面在南海問題上小動作不斷 —— 非法侵占中國29個島礁。
越南甚至與美國、日本等國勾連,允許外軍艦船停靠金蘭灣基地,試圖借助外部勢力制衡中國。
越南這種 “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 的雙重策略,本質是對中越傳統友誼的背叛,更是對地區穩定的蓄意破壞。
因此,越南這個國家我們不得不提防。一旦發生沖突,越南也必須要放在“解決”的前列。
歷史與現實警示我們,這三個周邊國家的威脅不容小覷。
若戰端開啟,唯有先除此三大隱患,方能掃平發展障礙,守護國家主權與安寧,讓華夏大地永絕豺狼之患,筑牢長治久安之基。
信息來源: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澎湃新聞】【上觀新聞】【環球時報】等(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