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美國副總統萬斯從意大利飛到了印度。據媒體報道,他這次會在印度待4天,這也讓他成了近些年在印度停留時間最長的美國高官。
巧的是,就在萬斯剛到印度沒多久,印度媒體就爆出了一條新聞:印度決定對中國的鋼鐵臨時加征12%的關稅,說是為了防止中國的便宜鋼鐵沖擊印度市場。
有分析認為,自從美國推行“對等關稅”政策以來,印度的態度其實挺明確:不跟美國硬碰硬,但也希望美國別太為難自己。
反過來看,特朗普政府的想法就不一樣了,他們希望印度在關稅和外交上多配合,還想拉印度加入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
在這個背景下,萬斯帶著自己印度裔的老婆一起出訪,就成了加強美印關系的一個關鍵人物,肩負著推動美印達成初步貿易協議的重要任務。
其實想來最近莫迪心里挺著急的。雖然印度和美國關系還算不錯,但特朗普還是對印度的商品加了高達26%的關稅,比中美貿易戰那會兒的關稅還狠。
不過,好在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還沒正式實施,就先往后推了90天,這等于給了印度一個爭取談判的機會。
對印度來說,早在兩個月前,莫迪就親自跑去華盛頓和特朗普見了一面。現在萬斯又親自跑到印度,這也算是給了莫迪一個談判的臺階和機會。
有意思的是,就在萬斯剛到新德里的當天早上,中國就給那些被美國施壓的國家敲了警鐘:“綏靖政策換不來和平,妥協也得不到尊重”,
同時還警告說,靠犧牲中國的利益去討好美國,最后只會坑了自己,得不償失。
不過,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印度顯然沒把中國的話當回事,覺得自己跟美國關系不一般,畢竟美國副總統還有個印度裔老婆,印度自認是“娘家人”,覺得美國不會對自己下手太狠。
而從印度對中國鋼鐵臨時加征12%關稅這事來看,兩國估計在某些問題上達成了一點共識,但也還有不少分歧。
印度本身是全球第二大鋼鐵生產國,但因為國內需求實在太大,像基建、汽車、家電這些行業都需要大量鋼鐵,光靠自己生產還不夠,還得從國外進口。
而中國的鋼鐵生產成本在全球都是最低的,比印度鋼鐵的成本要便宜12%-14%左右,這也讓印度不得不想辦法保護自己的鋼鐵產業。
這幾年印度經濟發展挺快,莫迪還特別想把制造業搞起來,所以國內對鋼鐵的需求一下子就漲了不少。
但問題是,市場上大家都更愿意買便宜又好用的中國鋼鐵,導致印度每年都得從中國進口大量鋼鐵,自家生產的鋼鐵卻只能堆在倉庫里等生銹。
為了保護自家企業不被中國鋼鐵“搶飯碗”,莫迪政府就打著“保護本土產業”的旗號,想方設法限制中國鋼鐵進入印度市場。
可見莫迪對中國鋼鐵一直不太友好,只不過之前他沒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來下手,顯得“名正言順”。
這次剛好萬斯帶著誠意來了,莫迪就順勢把對中國鋼鐵的制裁“甩鍋”給美國,好讓中國覺得“是美國逼我這么干的,不是我自己想針對你。”
就算美國看出了莫迪的小心思,他們也只能順著這個局勢走下去,說不定這還是特朗普想看到的結果。
不過,印度打的這種“犧牲別人,成全自己”的小算盤,最后肯定要落空。
商務部發言人21日已經明確表態了,中國堅決反對任何國家拿中國的利益去跟美國做什么“關稅交易”。
要是真有人這么干,中國絕不會忍氣吞聲,一定會采取對等反制措施,維護自己的權益。
中國還提醒印度等國家,要看清楚事實,所謂“中國鋼鐵產能過剩”這種說法,其實就是特朗普政府為了挑撥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關系,找的一個借口罷了。別被忽悠了。
萬斯跑到印度這一趟,說白了就是美國在亞洲搞事,挑撥離間的一招。
可歷史一次次告訴我們,在大國博弈中,沒有哪個國家會永遠甘當棋子,大家追的都是自己的利益。
印度得想明白,跟著美國一起圍堵中國,最后不過是給別人當工具,替美國干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