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高鐵和城際鐵路、地鐵線路的不斷完善,跨城日程通勤成為可能!
廣珠城際鐵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網絡的核心骨架,自 2011 年建成通車以來,已成為串聯廣州、佛山、中山、珠海四城的 “黃金走廊”。
廣珠城際鐵路
廣珠城際的線路全長 141 公里,設計時速 200 公里,沿線設廣州南、順德、容桂、小欖、中山北、珠海北等 22 座車站,日均開行列車超 200 列,2024 年春運前 12 天日均發送旅客 15.4 萬人次,同比增長 78%。其 “公交化” 運營模式(高峰期每 5-10 分鐘一班)和靈活票制,為跨城通勤提供了基礎設施保障。
廣州南站作為廣珠城際的起點站,其樞紐地位在跨城通勤中起到關鍵作用。該站是華南地區最大的高鐵樞紐,接入武廣高鐵、貴廣高鐵、南廣高鐵等 8 條鐵路線路,日均到發客流超 70 萬人次。廣珠城際與廣州南站的深度融合體現在三個層面:時空壓縮、立體接駁和政策協同。
在時空效率上,廣珠城際從順德站到廣州南站僅需 10-15 分鐘,票價約 10-20 元,加上地鐵接駁時間,全程通勤時間可控制在 45 分鐘內。例如,從順德站乘坐城際列車到廣州南站后,換乘廣州地鐵 2 號線至廣州市中心的公園前站僅需 30 分鐘,形成 “半小時城際 + 半小時地鐵” 的高效通勤鏈。
廣珠城際鐵路
在交通接駁方面,廣州南站已實現 “高鐵 + 地鐵 + 公交 + 長途客運” 的零換乘體系。2024 年 1 月,佛山地鐵 2 號線與廣州地鐵 2 號線、7 號線、22 號線實現站內換乘,步行距離縮短至 500 米,換乘時間僅需 7 分鐘。此外,南站周邊規劃建設 “目” 字形快速路網,通過南大干線、東曉南路快速路等通道,可快速連接廣州中心城區及佛山順德。
在政策協同上,廣珠城際推出 “計次票” 和 “定期票”,允許旅客在 90 天內乘坐 20 次或 30 天內乘坐 60 次固定組合車站間的往返列車,進一步降低通勤成本。例如,購買廣州南至順德的 30 日定期票,若坐滿 60 次,單次通勤成本可降至原價的 70%。
以順德容桂為例,其作為廣珠城際沿線重要站點,已形成 “居住 + 通勤” 的跨城生活圈。容桂站日均發送旅客超 1.2 萬人次,其中 35% 為往返廣州的通勤客流。
當地政府通過 TOD 模式對容桂站周邊進行升級改造,新增 200 個停車位、建設休閑廣場和綠化景觀,提升站點服務能力。
同時,容桂依托中山東部外環高速北延線(2023 年動工),未來可 40 分鐘直達深圳,進一步強化其作為大灣區西岸通勤節點的地位。
廣珠城際鐵路位于珠三角地區地位明顯
這種跨城通勤模式在國內外均有成功先例。例如,東京都市圈的 JR 中央線通過高密度班次(高峰時段每 2 分鐘一班)和靈活票制,支撐了日均超 300 萬人次的跨城通勤。廣珠城際借鑒這一經驗,通過加密班次、優化票價和提升接駁效率,逐步形成 “軌道上的廣佛同城化”。數據顯示,2024 年廣珠城際跨城通勤客流占比已達 38%,其中廣州至順德段占比最高,達 45%。
未來,隨著廣佛環線東環(2025 年通車)和西環(2026 年通車)的建成,廣珠城際將與白云機場、廣州北站等樞紐實現無縫銜接,進一步擴大通勤覆蓋范圍。例如,廣佛東環通車后,從廣州南站到白云機場僅需 25 分鐘,為商務通勤者提供更多選擇。
同時,廣州南站商務區規劃建設 “3+N” 產業體系,吸引總部經濟、文旅消費等業態,預計 2030 年帶動周邊就業崗位超 10 萬個,將進一步刺激跨城通勤需求。
廣州南站軌道交通示意圖
廣珠城際與廣州南站的深度融合,不僅重塑了大灣區西岸的通勤格局,更推動了順德、中山等城市從 “制造業基地” 向 “宜居宜業新城” 轉型。
這種 “樞紐 + 軌道 + 產業” 的協同模式,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世界級城市群” 提供了創新樣本。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評論留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