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成都武侯祠里的木刻恐怕還帶著油漆的光澤,五丈原上的秋風還遠未抵達,丞相諸葛亮懷揣著光復漢室的雄心,開啟了他畢生中最關鍵,也最具爭議的事業——北伐曹魏。這是他寫下催人淚下《出師表》后,邁出的第一步。然而,這次滿懷希望的出征,卻以痛失關鍵要地、揮淚斬馬謖而告終,留給后人無限惋惜和討論的空間。
近日,關于這次首戰失利的一種說法再次浮現,聲稱諸葛亮在此役中“失去了11位大將”,僅看這份名單,就知道他敗得有多慘。這樣的論斷極具沖擊力,仿佛讓人看到了戰場上血肉橫飛、將星隕落的慘狀。但是,歷史的真相,往往需要我們更審慎地去剝繭抽絲。
我們不妨先看一看流傳的這份“失去”大將名單:趙云、群陽、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頜、馬謖、張修、李盛,總共十人(此處原列表為10人,但常有11人版本流傳,姑且按下)。乍看上去,赫赫有名的常勝將軍趙云赫然在列,加之其他相對陌生的名字,似乎確實構成了蜀漢精銳盡損的悲壯畫面。
然而,當我們對照更廣泛和權威的史料進行分析,會發現這份名單背后隱藏著巨大的信息差,或者說是對“失去”一詞的嚴重誤讀。
首先,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這份名單上的許多人,在史書記載中并未在此次戰役中陣亡。比如位列榜首的趙云,在首次北伐中奉命率領疑兵,雖然在箕谷被曹真的主力擊退,但他親自斷后,處理得當,最終部隊損失不大,本人也平安回到了漢中,并繼續在后來的戰役中擔任重要角色。如果趙云“失去”是指戰死或被俘,這與歷史事實完全不符。他遭受的只是戰術上的挫敗,以及因此被降職(但他坦然接受,并在處理剩余物資上贏得了諸葛亮的尊敬)。
那么,這份名單里所謂的“失去”可能指向什么呢?
被處罰或失去信任: 名單中最明確的“失去”是馬謖。因違反軍令,失守街亭,最終被諸葛亮“違眾斬之”,這是蜀漢實實在在損失了一位寄予厚望的將領(雖然有觀點認為馬謖的能力被夸大)。馬謖之失,是人才調配和戰術執行層面的巨大挫折,其影響遠超一人性命。
戰役失敗導致的建制損失和指揮調整: 其他如群陽、馬玉等,如果歷史上確有其人并參與了此次戰役,他們可能是在撤退過程中隊伍潰散、人員折損嚴重,或是因為戰役失敗,指揮系統進行調整而被調離原崗位。這種“失去”更多是一種職能或編制上的調整,而非簡單的傷亡。
敵方陣營的人物混淆: 更令人存疑的是名單中的張修和李盛。根據《三國志》等史書記載,首次北伐時,涼州一些郡縣響應諸葛亮,其太守或重要人物有的投降。張修、李盛很可能是在叛魏投蜀的當地人物。如果是這樣,“失去”他們,可能指他們后來再次反叛、被魏軍平定,或是作為投降一方,在蜀漢撤退后隨之遭受了清算。這與蜀漢 自己 的將領陣亡或被俘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將敵方陣營一度投誠的人物算作蜀漢“失去的大將”,顯然是嚴重的混淆。
名單的可靠性本身: 有些名單中的名字,在正史中的記載可能寥寥無幾,甚至存疑。這類名單很可能是在民間傳說、筆記小說或二手資料流傳過程中,將不同的歷史事件、人物甚至不同時間點的指揮變動混雜拼湊而成。
所以,“諸葛亮首次北伐失去了11位大將”這個論斷,若將其理解為戰役中的將領傷亡數字,無疑是站不住腳的,甚至是對歷史的歪曲。第一次北伐的失敗,其慘痛之處不在于一次性損耗了大量高級將領的性命(相比夷陵之戰劉備的損失,首次北伐的直接將領傷亡反而相對可控,主要是政治和戰略上的打擊),而在于:
關鍵戰略點街亭的失守: 馬謖的戰術錯誤直接導致了這一咽喉要道的陷落,使得諸葛亮前期誘敵、分兵、進攻三郡的努力付之東流,全盤計劃崩盤,不得不被迫撤退。這才是最致命的失敗。
新獲取地盤和人心的喪失: 隴右三郡(南安、天水、安定)剛剛反正,人民歸心,但因街亭失守被迫撤兵,這些地區又重新落入曹魏手中,當地響應蜀漢的人民或遭受懲罰,這極大地損害了蜀漢在隴右地區的聲望和再次發動北伐的群眾基礎。
人才的巨大損失(主要是馬謖): 處斬馬謖不僅讓諸葛亮痛心不已(據載他說“吾之明不知人”),也確實是蜀漢折損了一位原本寄望能擔當重任的青年將領。
與其糾結于一份虛實難辨的傷亡名單,不如我們聚焦于這次戰役的真正癥結:諸葛亮為何要用馬謖?這背后是他選人用人策略的權衡,是對愛將能力評估的偏差,還是臨陣部署的失誤?街亭作為一個小戰場如何決定了整個大戰略的成敗?蜀漢在戰略縱深和兵力、后勤上的天然劣勢,是如何在這種局部戰術失誤下被放大的?這些問題,遠比簡單羅列幾個名字更有歷史意義。
因此,白馬寺旁那處存疑的“狄仁杰墓”能夠通過官方程序被確認為市級文保單位并掛牌,是基于當前階段文博研究的主流判斷和管理需求;而諸葛亮首次北伐的“十一大將”說,更多是民間演繹或信息流傳過程中的以偏概全乃至訛誤。前者是當代人基于證據對過去某一歷史節點的官方認定,后者則是歷史故事流傳中摻雜進的失真成分。
當我們回顧諸葛亮的首次北伐,不應只看到那份被夸大或誤解的將領名單,更應該看到這位丞相在極端不利條件下,為了信念所做的艱辛努力,看到一個戰術失誤如何可能顛覆整個戰略布局,看到匡扶漢室理想在冰冷現實面前的無奈與悲壯。這其中蘊含的經驗與教訓,才是歷史真正值得我們深入挖掘的寶藏。與其感嘆那份名單上的“慘敗”,不如去理解那盤棋局背后,每一個決定的艱難,以及每一次進退的沉重代價。這,或許才是對那位鞠躬盡瘁的丞相,最真切的回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