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噓寒問暖到卷款失聯
河北威縣:通過一樁婚戀詐騙案
揭示以“愛”為名的溫柔陷阱
本以為是一次美好邂逅,沒想到溫柔體貼背后卻隱藏著別有用心的騙局。這是不久前河北省威縣檢察院辦理的一起婚戀詐騙案帶來的警示:小心以“愛”為名的溫柔陷阱。
2023年11月,離異帶娃的楊女士在某社交軟件上結識了自稱“本地商人”的張某。對方不僅溫柔體貼,而且經濟實力顯得較為寬裕,迫切希望重組家庭的楊女士迅速墜入愛河。網戀僅一周,二人便線下見面,張某的噓寒問暖讓楊女士深信自己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個他。殊不知,這份甜蜜背后卻暗藏算計。
一次,張某查看楊女士手機時發現其有貸款要還,便以“維護征信、方便婚后購房”為由,主動提出幫其操作還款。毫無防備的楊女士沒有多想就說出了自己的賬戶密碼,不料張某竟分多次將楊女士支付寶中的4萬元轉入自己賬戶,隨后便失聯了。
意識到自己被騙后,楊女士立刻報警。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張某提供的姓名是假的,公安機關偵查發現,“張某”實為外地已婚男子趙某,其身份、職業均系偽造,連支付寶賬號也是盜用前女友信息注冊的。
2024年11月12日,公安機關將該案移送威縣檢察院審查起訴。該院刑事檢察部副主任妙蘭迪閱卷后發現,這是一起典型的婚戀詐騙案,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雖然涉案金額只有4萬元,但對單親媽媽楊女士來說,這些損失已經影響到其生活質量。
為盡快幫受害者挽回損失,妙蘭迪反復向趙某釋法說理,趙某隨后主動表示認罪悔罪。為真正實現案結事了,該院啟動刑事和解程序,促成趙某通過賠償損失獲得楊女士的諒解,趙某的認罪悔過態度,在一定程度上給予被害人一定心理慰藉,有助于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不久前,法院審理后采納了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以趙某犯詐騙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二年,并處罰金1萬元。
該案也提醒我們,愛情可以浪漫,但涉及身份與財產驗證時必須回歸理性。尋找愛情的道路上,一定要牢記相互了解才是愛情的基礎,只有擦亮雙眼不在甜言蜜語中迷失自我,才能在享受愛情的同時增強法律意識,防止掉進以“愛”為名的詐騙陷阱。
來源:檢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