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聯合主辦的2025 中國抗癌協會整合科普大會在北京盛大開幕。大會以“腫瘤防治,科普先行”為主題,匯聚千余名國內外腫瘤防治專家、學者、患者代表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探討癌癥防治科普新路徑。“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工程全國科普巡講”在大會上正式啟動!
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工程全國科普巡講北京站作為重要開端,通過主題演講、科普報告、嘉賓對話、互動問答、科普展示等形式,深入解讀癌癥預防策略,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工程全國科普巡講北京站由中國抗衰老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朱怡霖主持,大會伊始,原衛生部副部長、中華醫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抗衰老促進會健康管理工作委員會名譽主任曹澤毅教授致辭,他指出,通過接種HPV疫苗和宮頸癌早期篩查,未來能夠達到逐步控制、減少并最終消除宮頸癌的目標。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工程科普專家委員會主任樊代明院士為曹澤毅教授頒發 “杰出貢獻人物獎”。這一榮譽不僅是對曹教授卓越貢獻的高度認可,更是激勵全體醫學工作者砥礪前行的鮮明旗幟,現場掌聲雷動,愿更多后來者,共同續寫護佑生命、防治癌癥的時代華章。在備受矚目的主題報告環節,樊代明院士率先開講,他指出,國外腫瘤指南用于中國存在局限性,因人種和疾病譜系差異,如中國肝癌多因乙型肝炎引發,食管癌90%是鱗癌,而歐美以腺癌為主。盲目套用國外指南致治療效果不佳,中國常見癌癥中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常低于20%。國外指南多側重藥物治療,而中國的指南覆蓋腫瘤防治全鏈條。同時,他指出,抗衰老與防腫瘤需平衡,既延緩衰老又控制腫瘤不過度生長。
國家癌癥中心癌癥早診早治辦公室主任、中國抗衰老促進會健康管理工作委員會主任陳萬青教授介紹了《常見癌癥篩查歷程與現狀》,從70年代起開展覆蓋全國的死因調查,發現不同地區癌癥死亡率差異顯著,如中原地區食管癌、東南沿海肝癌、兩廣地區鼻咽癌高發,推動了病因研究與專業機構建設。21世紀初,隨著經濟發展和衛生投入增加,篩查項目增多并向城市地區擴展。如結直腸癌篩查在部分高發區取得成效,肺癌篩查則因技術進步由胸片逐步過渡到CT,宮頸癌和肝癌的篩查工作也因明確病因而效果顯著,有效提升了癌癥生存率,降低了癌癥死亡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部腫瘤研究所副所長邱滿堂教授主要講解《治療性腫瘤疫苗在肺癌中的應用與現狀》。指出在選擇腫瘤疫苗抗原時,需考慮其在腫瘤中表達高、在正常組織中表達低,且能產生較好免疫反應。目前,在肺癌中已界定出較多腫瘤相關性抗原。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檢驗科肖剛主任闡述《AI破局:基因體檢-從單基因病到全周期防控》,明確了基因體檢通過全外顯子測序,可以檢測4000多種疾病、30多種遺傳性腫瘤等,并通過案例展示基因體檢在發現疾病、指導用藥方面的價值,如發現H型高血壓、高尿酸血癥等,并強調了基因體檢在生育健康中的重要性,如避免后代出現遺傳病。同時提到技術進步降低了基因測序成本,使基因檢測更加普及。
《科普防癌 健康生活》對話環節由人民日報社健康客戶端曲華敏老師主持,吳靜教授強調了防癌抗癌需提升認知、知識與意識,并通過動力、能力和執行力來實現。提出需借助科研、科普和科技三種途徑推動,使慢性病預防關口前移,結合個體基因檢測等手段,讓大眾具備預防意識與能力。陳萬青教授指出篩查技術雖在進步,但仍存在問題,未來需關注無創、多癌種精準篩查技術及結合AI技術的篩查手段,以更新和創新篩查技術,前景廣闊。劉傳波教授介紹了中醫藥在防癌抗癌中的優勢,強調中醫注重陰陽氣血平衡與個性化預防。在腫瘤治療中,中醫可輔助術后康復、減輕治療副作用等,還提供了簡便易行的預防和治療辦法。唐斌博士從免疫角度出發,認為腫瘤主要因免疫衰退而發生。提出從抗衰老層面干預免疫器官衰退、造血干細胞功能下降等,可預防腫瘤發生,同時提升免疫力對健康至關重要。林黎明博士聚焦腫瘤遺傳風險,以乳腺癌為例說明遺傳占比高。強調基因檢測對有遺傳風險家族的重要性,可提前發現疾病并干預,降低發病風險。同時呼吁加大對基因檢測技術的支持,推動其普及。陳贊泉先生指出,腫瘤早篩需科研、資本和科普協作推動行業發展,未來可以開展更多學術、技術交流與科普活動,助力腫瘤早篩技術普及和應用。
最后,中國抗衰老促進會監事長、創會會長、終身榮譽會長劉仁富教授總結致辭,呼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推進健康中國行動。隨著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工程全國科普巡講的正式啟動,我們站在了癌癥防治科普工作的新起點上。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工程全國科普巡講將聯動全國七大區域,與當地衛健委、疾控中心等部門合力,依托線上線下平臺,傳遞科學防癌知識,持續提升公眾對癌癥早期篩查、規范化診療及預防保健的認知水平。通過系統性、常態化的科普活動,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素養,筑牢癌癥防控社會防線,為實現“健康中國”癌癥防治目標注入持久動力。我們期待能逐步扭轉癌癥“高發病率、高死亡率、低五年生存率”的現狀,構建全周期健康管理體系,助力健康中國2030國家戰略目標實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