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傳統手工藝文化,搭建鄰里互動交流平臺,下沙街道早城社區開展企退人員“指尖織就風雅韻 鉤扇搖曳傳溫情”鉤扇制作活動,共同體驗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美學碰撞的獨特魅力。
活動伊始,老師首先展示了十余件精美鉤扇作品——既有繡著“并蒂蓮”的古典團扇,也有融入幾何圖案的現代風格扇面,細膩的針腳與巧妙的色彩搭配引得退休阿姨們連聲贊嘆。隨后,她從選擇鉤針型號、毛線材質講起,逐步示范“短針”“長針”“引拔針”等基礎針法,重點講解如何通過“扇形花”“貝殼針”等組合編織出層次豐富的扇面紋路。
在實操環節,老師為阿姨們分發了玫瑰紅、翡翠綠、象牙白等多彩毛線和不銹鋼鉤針。陳阿姨戴著老花鏡,專注地跟著老師的節奏起針,一旁的林阿姨主動分享自己的“繞線小竅門”,兩人很快結成“互助對子”。“您看,這里應該先鉤3針長針,再鎖2針起立針。”“哎呀,我這個花瓣怎么歪了?”“沒關系,拆到第三行重新鉤就行,我第一次學鉤織也總出錯。”一來一往的交流中,活動室里充滿了歡聲笑語。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精心制作,一把把獨具匠心的鉤扇陸續誕生:張阿姨的“薰衣草扇”用淡紫色毛線鉤出層層疊疊的花瓣,搭配淡綠色扇柄,仿佛散發著陣陣清香;退休教師陳阿姨則以“星空”為主題,用深藍毛線打底,點綴銀色亮線鉤織的星星,充滿溫馨感。
“平時在家帶孫子,很少有機會接觸這種傳統手工藝,今天不僅學會了鉤扇,還認識了這么多新朋友。”劉奶奶感慨地說。下一步,早城社區將持續開展企退人員“非遺進社區”系列活動,推動刺繡、剪紙、結繩等傳統手工藝融入現代生活,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為構建“人文社區”“溫情社區”注入更多精神養分。
此次鉤扇制作活動,既是對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創新,也是社區凝聚民心、提升文化軟實力的生動實踐。當銀針穿梭于指間,當彩線編織成雅扇,早城社區的企退人員用雙手編織的不僅是精美的手工藝品,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鄰里相親的溫情畫卷。
來源:下沙街道早城社區
文字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楊歡
一審:繆軍;二審:官卿梓;三審:李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