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中美貿易戰升級下,中國拒收波音飛機后,馬來西亞等國迅速表態接盤訂單;歐洲則擔憂中國商品借道電商涌入市場,沖擊本土產業。這兩種針對不同商品的不同態度,全因供求彈性差異:波音飛機全球需求剛性,替代有限;中國消費品產能過剩,轉移市場易引發貿易失衡。我們應該優化經濟結構,著力增加內需以應對長期挑戰。
在特朗普針對中國商品發起三位數的關稅攻擊,中國針對美國的農產品、能源和波音飛機發出停購令予以反制的過程中,有兩個新聞,充滿了經濟學的供求彈性原理,這將直接影響關稅戰攻防措施的有效性,值得我們關注。
第一個消息是,在我們宣布拒絕接收波音飛機后,印度、越南、馬來西亞先后發聲,宣布購買波音飛機。馬來西亞直接表示,希望接盤所有被中國拒絕的這款新飛機。
4月19日,我在《美國銀行稱:中國取消的訂單,波音可毫不費力銷往他國,屬實嗎?》一文中談過,4月16日,澎湃新聞報道稱,為了進一步報復美國,中國官方要求航空公司停止接收波音公司的噴氣式飛機,還要求航空公司停止從美國購買飛機相關的設備和零件。《觀察者網》發表評論稱,這是波音在其全球最大市場遭遇的又一重大挫折。
我認為事實上對波音影響不大,因為該措施符合預期并且不可持續,特別是波音的產能供不應求,被我們取消的訂單很容易分配到其他市場。我還在文章中提到,2024年,印度向波音下達了370架訂單,波音已經宣布從中國暫停交付的訂單中,在2025年向印度轉移50架。越捷航空3月份也開始與波音洽談增購100架波音737 MAX客機的新合同,以縮小與美國之間的貿易不平衡。
周末又傳來新消息,4月21日的馬來西亞新聞社報道稱,馬來西亞周五宣布訂購 60 架波音737 MAX以對其機隊進行現代化改造后,馬來西亞航空的母公司馬來西亞航空集團(Malaysia Aviation Group,MAG)的一位高層告訴馬來西亞國營媒體馬新社,若中國航空公司停止接收訂購的波音飛機,他們有意購入那些釋出的新機。
報道稱,已有兩架波音新飛機在4月20-21日從中國飛回美國,其中一架737 MAX 8 今天周一降落在美國關島,另一架涂有中國廈門航空涂裝的737 MAX新飛機昨天周日降落在西雅圖波音機場。
馬來西亞新聞社稱,若美中關稅戰導致波音的交機出現空檔,馬來西亞航空集團認為這是一個機會,有望提前取得原本難以排到的飛機交機時程。
馬來西亞航空集團常務董事、總經理伊扎姆-伊斯梅爾表示,該集團正與波音洽談。他還稱這些波音新飛機“燃油效率更高,航程更遠,乘客乘坐更舒適”。
第二個消息是,美中掀起貿易戰后,歐洲國家擔心大批中國商品從美國轉向歐洲,如海嘯般沖擊市場。
4月20日的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特朗普對中國征收高額關稅后,英國零售商普遍擔憂,大批中國商品會借助Shein和亞馬遜等電商被“傾銷”到英國和歐洲市場。
英國電子產品零售商Currys 的首席執行官博爾多克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有初步跡象顯示,原本面對美國市場的中國商品庫存正在被轉運至英國,將以傾銷方式涌入歐洲市場。“可能銷售這些商品的平臺包括Shein、Temu、阿里巴巴、TikTok 商店,而亞馬遜更是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
英國零售商協會首席執行官迪金森表示:“受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部分品質較差的商品可能會從美國轉銷至歐洲,而這一風險令零售商非常擔憂。鑒于當前地緣緊張局勢,歐洲國家應當重新審視最低免稅額規定,以確保零售商及其客戶的最佳利益” 。
4月19日,德國之聲報道稱,德國候任總理擔心被中國商品“淹沒”。
即將在5月出任新一屆德國總理的梅爾茨上周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警告,隨著美中貿易戰的持續,德國市場可能會被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淹沒。
梅爾茨在接受德國豐克媒體集團采訪時說:“我們必須預料到,我們將更加強烈地遭到中國產品的沖擊……歐盟委員會必須立刻采取行動” 。
德國之聲稱,近期,歐洲已經有不少中國問題專家就此風險提出過警告。
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的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貿易專家馬特斯表示,被美國高關稅打擊的中國商品,極可能會被迫尋求其他銷售市場,尤其是歐盟市場。中國企業一方面確實更有效率、更善于創新,但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巨額補貼和有意壓低的人力成本,這也賦予了中國商品不對稱優勢。
曾多年任歐盟駐中國商會主席的中國問題專家的伍德克也在特朗普頒布“對等關稅”后的第一時間指出,涌入歐洲的中國商品將如同一場“海嘯”。問題的根源在于中國工業領域廣泛的產能過剩問題,“中國的制造業生產了全球34%的商品,如果產能全開比例也許還要更高,但是中國的消費只占了全球的12%“。這不僅會造成國內的經濟結構問題,也會危及和貿易伙伴的關系,而這個問題在當前中國政經體制下很難解決。
為何波音不愁賣,歐洲怕傾銷?經濟學中的供求彈性理論決定了這兩種結果。這對關稅戰選擇什么為目標才有效,至關重要。
同為商品,為什么美國的波音飛機,我們拒絕接收,馬上有其他國家排隊要求接手?而我們被美國的高關稅拒之門外的商品,還未真正轉移到歐洲,歐洲人就開始提防,并準備想辦法防止我們在失去美國市場后將更多的商品賣往歐洲?
4月9日,三郎在《應對特朗普的關稅戰,千萬別蒙著眼睛扔飛鏢》一文中分析過,我們將停止進口美國的農產品、能源產品、波音飛機等作為反制措施,效果并不一定好。這是因為一方面農產品、能源產品、波音飛機需求彈性小,可替代性小,不可能因關稅而顯著縮小需求。另一方面產量很難大幅增加,供應有限。所以你不進口美國的也要進口其他國家的。
比如我們會增加巴西、阿根廷的農產品進口,增加中東、俄羅斯的油氣進口,增加空客的客機進口。但阿根廷、巴西、中東、空客增加對我們的供應,必然會減少對其他客戶的供應,那么其他客戶就會選擇去購買美國的農產品、能源、客機。這種市場轉移非常容易。
就波音飛機而言,全球各地航空公司對新飛機需求殷切,但卻因疫情后的供應鏈瓶頸,以及波音公司因更嚴格的監管審查所導致的生產放緩,面臨長時間交機延遲。波音的替代品只有空客,空客的產能瓶頸比波音更嚴重。訂單都排到5至10年之后了。所以拒收波音客機,對波音、對美國,其實沒多大打擊作用。最多體現了我們的一個反制態度。
而我們出口的工業品,主要還是中低檔的消費品。這類工業品有生產能力的國家非常之多,不僅我們能生產,越南、印度、墨西哥、歐洲,都有大把的工廠可以生產。而且這種中低檔的工業消費品,只要有市場需求,生產能力和供應能力可以快速擴張。我們在這一塊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工資低、有補貼、有退稅的低成本上。
如果美國、歐洲等國家取消門檻,放任我們進入銷售。一方面我們可以很快擴張、占領當地市場,不會給當地的消費品制造商留一絲活路,這將引發當地非常嚴重的勞動力就業和社會穩定問題。另一方面當地進口大幅增長,但出口卻無法增長,必然導致巨大的貿易不平衡,導致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資本流出和通縮,很快就會導致他們的經濟衰退。
所以,希望制造業回歸的美國,利用高關稅來遏制、減少我們對美國的消費品出口。歐洲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坐等我們將失去的美國市場轉移到歐洲,用中國制造來快速消滅歐洲制造,導致歐洲失業率上升,物價下跌,經濟衰退。
包括貿易平衡的經濟平衡非常重要,經濟發展不能永遠只依靠不斷增加的對外貿易順差。
2024年9月1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經濟學家就在IMFBLOG官網中發表論文預警稱:中國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和美國不斷增長的貿易逆差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全球失衡的擔憂,并引發了關于其原因和后果的激烈辯論。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的外部順差是在國內需求疲軟的情況下,由于旨在刺激出口和支持經濟增長的產業政策措施造成的。一些人擔心,由此產生的產能過剩可能導致“中國沖擊 2.0”,即出口激增,這將使其他國家的工人失業,并損害其他地方的工業活動。
特朗普掀起的貿易戰,短期而言,對我們的影響和打擊必然很多。
但從中長期來看,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我們三十多年來依賴的超前投資、商品出口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必須盡快轉型到提高個人收入,增加國內消費來推動經濟增長的新模式中來。并能夠抓住機會,果斷地改革我們的國民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我們的社會保障制度,迅速增加勞動者的收入,迅速增加家庭的購買能力,通過快速增長的國內需求來消化、彌補出口的損失。不僅能推動我們的經濟轉型,還能通過壓縮我們的貿易順差來修復與貿易伙伴的關系,重構健康的、平衡的中外經貿關系。
【作者:徐三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