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我國外交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宣布對試圖干涉中國內政的美國國會議員、官員及非政府組織實施制裁。特朗普實在沒想到,關稅戰打到現在,中國竟然還有后手,而且這些后手看著非常眼熟,都是美國人曾經做過的。問題是效果還非常大。
自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實施以來,中國已形成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等在內的完整法律框架。雖然我國一直都沒激進執行這些法律,但是賬單可都給美國人記著呢。這次我國直接根據名單,凍結被制裁對象在華資產,禁止組織和個人與其交易,形成“制度性威懾”。
美國人的習慣是蹬鼻子上臉,此前我國沒有嚴格執行,讓他們覺得終歸只是說說,根本不敢得罪美國,反而一個個加大在中國的私人投資,甚至把自己的全部家當都放在中國。現在直接被一勺燴。要是論釣魚打窩,誰都不是中國人的對手。
幾乎就在同時,我國針對美國的軍工復合體以及美能源產業和汽車工業的打擊也在同步進行。2025年4月推出的釤、釓、鋱等中重稀土出口管制,直擊美國F-35戰機永磁體生產,使美軍裝備研發成本激增18%;對美全品類商品加征34%關稅,其中汽車關稅升至49%,液化天然氣稅率達42%,形成“超對等”打擊效果。
這些措施構成“法律威懾+資源管控+市場限制”的三維反制體系,以確保美國官員不管背后的金主是誰,也不管他們有什么掙錢渠道,總之都被中國一網打盡。
在美國當官是為了掙錢,掙不到錢這個官就白當了。所以現在整個美國都陷入了政治失序的狀態。
此前他們支持對中國發起貿易戰,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反擊最后都只能打在美國老百姓的頭上,美國官員是不疼的。既然不疼,他們自然也沒有意見。然而這一次那些發起關稅戰的官員實實在在吃到了損失。所以這些人現在比美國紅脖子還要著急,紛紛逼迫特朗普向中國低頭。
只不過特朗普自己是不可能向中國低頭的。他想了一個主意,那就是讓自己的兒子,替自己向中國低頭。只不過中國這邊對特朗普“邊制裁一邊喊話”的行為潑了一盆冷水,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明確回應,合作需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這種表態實際上否定了美方“既要打壓又要合作”的幻想。
盡管小特朗普試圖為父親保留談判空間,但不論他怎么美化自己的行為,都已經暴露出了美國戰略收縮的實質。這種“代際傳話”難以掩蓋美國在核心利益上的妥協困境。
當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兒子外交”挽回顏面時,中國已建立起“反制裁+國產替代+國際規則重塑”的立體攻防體系。從稀土管制到量子計算突破,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到不可靠實體清單,中國的每次出手都直指美國霸權體系的弱點。
事實證明這種“打痛再談”的策略,非常有效既揭穿了美國“實力地位”話語的脆弱性,也為新型大國關系樹立了“以實力對話”的新規則。只不過現在唯一的問題是我國打得可能還不夠疼,等什么時候特朗普愿意親自上門道歉投降,中國才會勉強接受他們的認輸。別說什么得饒人處且饒人,美國可從來沒想過饒了中國。這時候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