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豐酒在唐、宋兩代出入宮廷,明清兩代憑借高品質依然成為皇家之選,在中國古代史中,占據唐、宋、明、清四代,成為四朝貢酒。
到了明清時期,隨著寶豐地區釀酒行業的不斷醞釀發展,寶豐縣酒旗迎風,酒肆遍布,燒坊云集,其中較為知名并有縣志記錄的酒坊字號逾70家,商賈絡繹不絕。此時的寶豐酒,既續寫著“歲歲入宮闈”的貢酒傳奇,更以“千年酒曲”美名馳騁九州,從御宴瓊漿到市井佳釀,酒香飄溢。
寶豐酒曲:明清時期遠銷四方
曲為酒之骨,如同靈魂一般,決定著酒體的風格與品質,是為酒體定調的關鍵所在。寶豐酒曲早負盛名,北魏時期成書的《齊民要術》中就有“豫州大曲,以龍山為佳,麴(曲)香馥郁”的記載,這里提到的龍山縣,正是如今的“寶豐縣”。歷經歲月沉淀,寶豐酒曲已然成為千年名曲。
到了明清時期,文獻記載顯示,寶豐酒曲開始廣泛銷售至北方山西、陜西以及南方湖北等地。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記載:“豫州寶豐之曲,最宜釀酒,市井多用之,行至三晉、秦隴。”《河南通志》也有相關記載:“明清時期,豫南寶豐一帶,大曲業興,常運銷鄰省,酒坊多以為曲,品質優良,尤以釀白酒為佳。”
《寶豐縣志》更是明確指出:“明時曲商盡赴寶豐,寶豐大曲,以豌豆、麥為料,曲香濃郁,銷于豫、陜、晉、鄂諸省,廣為釀酒坊所用。” 這一塊塊凝聚著釀酒智慧的曲塊,不僅在寶豐本地成就了無數的玉液瓊漿,更將其獨特的風味送達中華大地的廣袤遼原,滋潤了當時北方飲者的口鼻,也為各地白酒釀造提供了優質的原料與技術支撐。
明清貢酒:延續宮廷貢酒的尊貴身份
寶豐酒,在明清時期宛如一位世襲的貴族,始終堅守著宮廷貢酒的尊貴地位。
《明實錄》中記載,萬歷三十年時“河南歲貢美酒,汝州、鄭州所產,味醇厚,供內廷大宴。”從中可以看出,寶豐所在的汝州地區所產美酒,因其醇厚的口感,成為內廷大宴的重要用酒。
在清朝,寶豐酒同樣備受青睞。《清實錄》原文寫道:“(康熙四十六年)河南汝州進貢美酒,味醇香,皇帝嘉賞,命內廷宴享。”皇帝對其醇香的口味贊賞有加,并指定用于內廷宴享。在汝州當地釀酒最為繁盛的寶豐地區,所釀美酒源源不斷北上,為明清兩代的宮廷所享用。
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著名書法藝術家溥杰曾作詩贊寶豐酒云:
“每愛銜杯醉寶豐,香飛白墮紹遺風。開往繼來傳佳釀,譽溢旗簾到處同”。
出入紫禁城的九重宮闕,走過商幫絡繹的萬里古道,寶豐酒以一杯玉液串聯起廟堂與江湖。它既是皇城夜宴中流轉的瓊漿,亦是晉商商隊風雪兼程時的熱血豪飲。
站在當代回望,寶豐酒走過唐宋的詩歌風雅、明清的商路繁華,在歲月更迭中愈發醇厚,四朝貢酒的地位顯得愈發珍貴。這縷穿越古今的綿長酒香,成為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液態史詩——酒海陶壇封存的是匠藝的堅守,杯里蕩漾的是文化的交融,而杯中倒映的,正是一個民族時至今日仍在探尋的對極致風味的永恒追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