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一手教育資訊、升學政策解讀
2025年3月,
綿陽東辰聚星學校
以“心智教育”為核心引擎
在涪城區國家級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建設中
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從籃球小將閃耀全國賽場
受到中央少兒頻道與體育頻道的專訪
到教師團隊斬獲省級特等獎
從課程創新到AI賦能
這所學校的“破圈”之路背后
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成功秘訣呢?
讓我們一探究竟。
01
政策領航:以“心智教育”探索義務教育新生態
綿陽東辰聚星學校,系四川東辰教育集團與四川聚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高起點、高品質、小而精、科研型”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乘借涪城義改與新課程標準落地實踐之大勢;夯實“一流學科品牌建設”和“一流年級品牌建設”的“雙一流建設”基座;攻堅“結構化教學”與“學習力”提升兩大核心技術;實施“創新驅動與AI技術”兩大戰略;擦亮“黨建”“雙減”等十張名片,營造優質均衡背景下拔尖創新人才育人生態。
在“雙減”政策深化與涪城教改實驗的雙重背景下,東辰聚星將“心智教育”作為核心戰略,構建了涵蓋課程、課堂、德育、管理等八大高質量發展系統。張仕志校長在集團管理例會上提出,通過“綠色·新質”理念擦亮學校“十張名片”,并借助“創新驅動+AI技術”雙輪策略,推動教育從“知識傳遞”向“思維發展”轉型。這一頂層設計,為學校在區域教改中占據先機奠定了基礎。
02
課程與課堂:從“課堂結構”到“班本課程”
學校以“331心智課堂”模式為核心,通過“三學三練一悟”的課堂結構,焦課堂六大要素,結合 “教學評” 一體化評價導向;聚焦素養立意、思維發展、學力鑄就,狠抓小組管理,匹配結構化學習策略與工具, AI 技術賦能,心智課堂呈現出“容量大、壓力小、學習樂、效果好、結構化、智能化與素養化”的特點。實現實現“教學設計—課堂觀察—要素分析”閉環管理和學科素養與思維能力的雙提升。
小學部舉辦《創新引領未來·拔尖鑄就卓越》班本課程成果展12類定制課程(書法、舞蹈、AI等)構建“班班不同、人人出彩”的育人生態,展示“班本創新拔尖課程體系——生本定制課程——小初一體化培養”生態鏈。300余家長及教育同行現場觀摩。
03
體育第一學科:從“強身”到“強心”
聚星11歲籃球小將陳思燃在繼人民網、新華網等媒體報道后,又受到中央少兒頻道與體育頻道的專訪,聚星學子陳思燃與聚星全景體育榮登央視。
11歲籃球女孩陳思燃的“出圈”,是學校踐行“體育第一學科”理念的縮影。學校堅持每日2小時體育鍛煉,通過體育錘煉學生“強健且靈活”的身體素質與“溫暖且堅毅”的心理素質。2025年,初中女排、羽毛球、足球等團隊在市級賽事中全面開花,初中女排獲市"貢杯"賽 第四名;羽毛球單雙打項目雙入市賽四強;足球突破:A/B 組分別斬獲"秦 皇島杯"季軍及優勝獎。印證了“以體育人”的成效。正如教練所言:“體育不僅是技能訓練,更是心智成長的熔爐。”
04
教師成長:數字賦能,鑄就“綠色質量”高地
教師專業發展是東辰聚星的核心競爭力。學校通過“心智營養師”培養體系,吸引全球教育精英,構建“素養立意+學力鑄就”的師資團隊。2025年,峗金含老師在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中斬獲特等獎,延續了英語、科學、書法等學科的省級獲獎佳績;郭晗敬、李云霞等教師的課例入選教育部精品課,彰顯學科深度與創新力。這種“學術力”與“教學力”的雙向提升,成為學校“綠色質量”持續領跑的關鍵。
上海師大黎加厚教授帶來“DEEPSEEK應用與教學方式的變化”專題培訓,青年教師“數字畫像”工程、綿陽師范學院及西財天府學院實習生培訓同步推進,助力教師隊伍專業化.教師們積極參與各級各類研討會、培訓及聯合教研, 骨干教師發揮引領作用,助力教學質量提升。
05
五育并舉:淬煉品格潤心靈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五育并舉” 的教育根本,制定了學校勞動教育課程方案,形成了“家校社勞動教育平臺”,構建了“勞動+”勞動課程實踐體系。
小學部“學習雷鋒”主題班會、十公里毅行磨礪意志;初中部12公里遠足拉練、首屆“迷你馬拉松”親子賽、3.12親子植樹及“茶仙子穿越”研學活動,讓勞動教育、挫折教育與自然教育落地生根。
心理健康中心聯合校醫室邀請富臨醫院鄧婭醫生開展青春期知識講座,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家長參與東辰教育家集團舉辦的“家校社”教聯體研討會,家長賦能與家校社協同,助力學生全面成長。
通過發揮學校主導作用,運用“六維一體”化建構,按1000:1的師生比配備專職心理教師,營造積極心理校園場域,從而輻射家庭教育,調動社會資源,同時積極地與三醫院、西南科技大學、綿陽師范學院等具備更強專業能力、專業資源的機構進行鏈接、合作。充分發揮家庭的重要支撐、社會的資源保障作用。
學校的心理學科在 “涪城義改 ” 學術年會靜態展示中表現出色,榮獲特等獎。
編輯后記:東辰聚星的崛起,不僅是涪城教改的縮影,更是義務教育創新的生動實踐。從“心智課堂”到“AI賦能”,從“體育強校”到“教師領航”,學校以“思維發展”為核心,構建了“減負不減質”的教育新生態。正如張仕志校長所言:“心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為學生披上德行天下、能立四海的心理鎧甲。” 未來,這所“新質學校”如何繼續破局?答案或許就在其對教育本質的堅守與創新之中。
資料來源:東辰聚星
編輯:Helen
審核:Davi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