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京東在美上市后的第一個618,劉強東親自送了一回快遞,如今再次披掛上陣,送起了外賣!
作為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已經創辦了多家上市公司,2024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以495億人民幣身價,排名第427位。就這樣一位商界大佬,為何送起了外賣?中國外賣行業,是否重演當年的"百團大戰"?
京東外賣業務,近期來一直在進行營銷推廣,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上線40天外賣平臺,日訂單量便突破100萬單,4月15日,又說日訂單量突破了500萬,增速相當于當年美團的3倍,但要把這勢頭保持下去,就需要不斷有熱點出來。
東哥這波親自下場,雖沒法判定收外賣的小伙,是不是演員作秀,但能肯定的是,它屬于京東的營銷活動。這就好比你去一家飯店吃飯,老板親自給你端茶送水的,還問你服務到不到位,你是不是瞬間好感度蹭蹭往上漲,還會覺得這店相當靠譜?就目前來看,這效果確實不錯,最起碼短時間內,對商家和騎手來說,帶來不小的吸引力。
當然,從京東接二連三的密集行動中,我們也應看到,這就是一場赤裸裸的商業宣戰。劉強東的“親征”,在表決心“戰斗到底”的同時,似乎也在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這場仗,京東輸不起。
2030年,即時零售規模將達5萬億,外賣只是“入口”,生鮮、醫藥、數碼才是終極戰場。然而,目前京東主站用戶,日均打開頻次僅1.2次,對面的美團高達7.8次。
不僅如此,美團閃購業務已滲透京東的3C、家電等核心品類,2024年非餐飲類訂單突破1800萬單,直接威脅京東的“次日達”體系。劉強東深知,失去高頻入口,京東將淪為“線上倉庫”,所以,急需通過外賣撬動流量反哺。
當然,商界大佬躬身入局,對于外賣行業而言,絕對是顛覆性的重塑,來看看京東外賣,如何改寫行業規則?
第一,傭金革命。嚴格控制京東外賣的凈利潤,打出“永不超5%凈利率”承諾。
為什么要這樣做?劉強東說得很清楚,現在某些平臺,一年凈賺幾百億“盆滿缽滿”,但平臺上商家賺不到錢,外賣員的單價越來越低,連消費者也是罵聲一片,顯然,這種情況并不正常。
第二,五險一金“核武器”。這場“福利軍備競賽”背后,是運力資源的生死博弈,誰擁有穩定騎手隊伍,誰就掌握即時配送的命脈。
京東率先為10萬全職騎手繳納社保,就連兼職的外賣員,也會買一份商業醫療保險,雖然單月成本激增2.8億,卻換來“責任企業”的輿論高地。
顯然,京東主打的就是一個,“讓騎手有尊嚴,讓商家有錢賺,讓消費者吃得放心”。他的加入,或許不能立刻改寫局面,但至少能證明,在萬億市場的紅海中,仍有人愿意為“體面”二字,押上真金白銀。
不過,話又說回來,京東百億投入,僅換來500萬日單,不足美團8000萬單的7%,若社保成本全面鋪開,年支出還得激增數十億,劉強東的“長期主義”,是否扛得住資本壓力,這還得掛上一個問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