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諸多島嶼,各有其美,不能盡數。今日就來細品其中之一,曰“溫哥華島”,就在大名鼎鼎的溫哥華旁邊,我最近得空專門去游歷了一番。
溫哥華島所在-旁邊就是溫哥華,再旁邊就是美國
眾所周知,溫哥華偏居一隅,是加拿大最多元化的移民城市,尤其被來自亞洲和中國的富人看好,以至于很多人調侃,認識中國富人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溫哥華跟他們當鄰居。(在島上也確實也碰到很多,他們來這邊買島買物業的故事,以后有機會再講)
富人的眼光,往往都是經過金錢考驗的,溫哥華也確實是同緯度“極端舒適”的所在。
之前我們講過北美的“卡斯卡迪亞地區”
溫哥華島就是這一地區的最大島嶼
偏居一隅、極端舒適、北加南美
溫哥華島位于太平洋最東岸,緯度與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齊平,即便是最寵你的冰雪大世界“爾濱”,都比溫哥華島還靠南一點點。
黑龍江的氣候,想必印象最深的就是漫長而寒冷的冬季,各種冰雪相關的運動和娛樂,幾乎半年不打烊,讓南方小土豆們趨之若鶩。
而且黑龍江省降水充沛,造就出一片雄偉壯闊的針葉林,雪掛綠枝頭,亦是這個緯度獨有的美景。
以此類推,溫哥華島,想必應該就是一個“海島版黑龍江”的樣貌。
但實際造訪之后,卻發現這片島嶼與同緯度的其他土地截然不同。不僅冬季溫暖濕潤,而且夏季干涼舒爽。儼然是一個“加長版人間四月天”。
雖然緯度和黑龍江差不多
但東有雪山西有大洋,有暖流升溫,有財富涌入
妥妥的溫帶海洋氣候富人區....
加拿大的綠寶石
溫哥華島(3萬1千平方公里)的面積,僅比海南島(3萬3千平方公里)小一點,在世界島嶼排名上,就在海南島之下。
在加拿大東西兩側破碎的海岸線中,溫哥華島形狀與臺灣島差不多,細長狀如番薯。島中有高山縱貫,最高峰Golden Hinde,海拔2195米,有冰川覆蓋。唯見皚皚雪頂,才讓人記起,此地緯度已與中國最北端相差無幾。
溫哥華島,大小與外形與臺灣島差不多。來源:Flickr
溫哥華島沒有變成“蜜雪冰城”,得益于流經此地的阿拉斯加溫暖海流,這股自美國加州向阿拉斯加涌動的海流,把低緯度的溫暖帶入加拿大西部沿岸,形成了獨特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當阿拉斯加暖流遇到西風帶,水氣被吹向內陸,浸潤周邊。因此,當同緯度的鄰居們都在鋪天蓋地的嚴寒中抑郁,溫哥華周邊卻能獨享0度以上的“局域暖冬”。不僅如此,高緯度還保證夏季氣溫平均在20度左右。溫和的氣候,讓溫哥華島成了加拿大過冬避暑的最佳選擇。
另一場塑造此地的,是轟轟烈烈的造山運動。
北美太平洋沿岸是一處地震非常活躍的區域,大洋板塊持續撞擊大陸板塊,推擠出連綿高山,導致這一帶的山區占土地面積的70%以上,再除去雨林和海岸線等,留給人類的宜居面積還不到5%。
環太平洋的板塊不斷推擠,溫哥華島正好位于最前沿。
地質是個狂野的藝術家,溫哥華島風景可以十里不同天,從冰川延伸至沙灘,溫潤的雨林苔蘚橫生,翠綠寂靜宛如仙境。
林間隱藏無數溪流與瀑布,流水侵蝕出深不見底的山谷與溶洞,漫長海岸線有怪石嶙峋也有綿沙輕柔??
因為不宜開發,除了溫哥華島南部逐漸形成了幾個中小型的城市之外,絕大多數的景色都是原生態未開發的狀態。
溫哥華島的溫帶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溫帶雨林,
也是保存最好的一處遺世天地。
來源:BC省旅游局
米桶此行在溫哥華島南部,用了五天走馬觀花,從小城Nanaimo到小鎮Courtenay,百公里內就偶遇了無數野生動物。
時而穿山走林,時而踏浪飛沙。朔溪扭過腳踝,叢林迷過歸路;探過海豹窩的腥臭,踩過鷹便便的大坨;直面過生蠔群的密集恐懼,蹲在沙幣坑里瘋狂@過我的朋友;膜拜過巖層中挖掘出的上古蛇頸巨獸,和神秘的白化烏鴉確認過眼神。
雨林中常見瀑布與溪流,濕氣籠罩山谷,
腐爛的樹樁上可以發現各種蘑菇。
最近魚群活躍,海豹們吃飽了都在灘頭休息,
看人靠近也懶得動彈。
這是一棵誕生于公元822年的神木,
彼時中國還在唐朝的末期。
溫哥華島挖掘出的巨大化石,
一種白堊紀晚期的蛇頸龍。
原來螃蟹很早就長成這模樣了。
雖然比不上廣西人給太公太婆掃墓般硬核,但也是解鎖了都市宅女的探索巔峰。以至于沿路的人類景點感覺都已褪色。恨不得能電話搖個直升機來,能帶我飛的更高更遠。
生命的壯絕之旅
溫和氣候與狂野地質并存,讓溫哥華島的“宜居”特性變得有些神秘。
島上的常住人口大約80萬,其中一半集中在南端的城市維多利亞市,對比海南島1046萬人口,實在是不算多。
溫哥華島上,人口密度大約為每平方公里10人。這個數據放在中國,只能和青海、西藏坐一桌。
宜居是沒錯,只是主角原來并不是人類。
包圍海島的溫暖洋流,成為海洋動物的天堂,大到座頭鯨、虎鯨等頂級海洋掠食者,到各種魚類和甲殼類,再包括海豹等鰭足類,皆在沿岸活躍。
雨林則負責養育各種鳥類,雄壯如白頭鷹,呆萌有雪鸮。獸類從熊到狼,從馴鹿到河獺,不能盡數,更難以盡數的是小型動物。
白頭鷹吃飽了就停在枝頭發懶
退潮的沙灘上,生蠔密布讓人無處下腳。
動物救助中心偶遇呆萌雪鸮。
這只名為“暴雪”的白化烏鴉,
非常聰明,看到有人來就大膽上前,
因在野外無法存活,也被送來動物救助中心。
島上的物種,至今無法精確計算,有些還有泛濫成災的趨勢。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太平洋鮭,被BBC稱為地球上最偉大的旅行家。在許多大制作的紀錄片中,溫哥華島周邊的太平洋鮭都是座上賓。
太平洋鮭是洄游魚類的代表,這次米桶就親身體驗了一次喂養小魚苗,那是位于Courtenay的一處河口,由省政府設立的鮭魚繁育基地。
鮭魚繁育中心的每一個大桶里,都飼養著密密麻麻的魚苗,
現在這些魚苗已踏上遠赴大海的旅程。
4年后,它們會憑借驚人的記憶和感知能力回到出生地,產卵后死去。
鮭魚洄游,靠的是大腦中獨特的導航機制,它們能準確記憶自己出生的河流,孵化后前往大海捕食成長,4年后,憑借著記憶中河流微量元素的信息,返回出生地產卵。
之所以被稱為“壯絕”,是這種鮭魚,一旦洄游就意味著踏上生命的終末,在洄游中它們會不吃不喝,逐漸消化自己的身體器官,幾近終點時,連鱗片都消失殆盡。
在到達目的地后,產卵與受精的鮭魚父母,便即刻死去。留下一團團魚卵,繼續下一代的生命輪回。
太平洋鮭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洄游產卵后死去,
完成一場生命輪回的旅程。
來源:太平洋鮭魚基金會
太平洋鮭魚的生命涅槃之旅,少說也持續了一兩千萬年。如果每四年算一代,至今已有數百萬代鮭魚葬身在山林野溪之中。
應運而生的,是這片繁茂的土地和物種。鮭魚將大海的養分帶入雨林,化泥的尸體滋養了加拿大西岸肥美的土地,高聳入云的雨林因此繁茂。沿岸的物種,大多都以鮭魚代代洄游為食物,除了獸類,連鳥類都是吃著鮭魚刺身、魚卵長大。
這是一場穩定、龐大而無休止的生命輪回儀式,如果沒有鮭魚洄游,生態鏈條將會從根基倒塌。
這才有了島上大大小小的鮭魚繁育基地,免費供游人參觀,親身參與進這場生命之旅中,不再置身事外,方能體會到生命的平等與可貴。
所以,這份“宜居之島”的美名,我并不愿意獻給人類。
IIaanaq
“IIaanaq”,是加拿大原住民的語言,意為“歡迎”。
在溫哥華隨處可見的石頭標志,是此地原住民說“歡迎”的方式。
在溫哥華島,隨處可見的圖騰柱,與各種華麗而精美的木雕群,都彰顯著此地最早的人類文明,并不是后來的殖民者,而是在這里生活了一萬多年的各族原住民。
敬畏自然,相信萬物皆有靈的溫哥華島原住民,因為自然資源豐富,相對于加拿大其他地區的原住民族群而言,物質生活更為豐富,藝術的發展也更優于別處。
原住民的圖騰與藝術,
因為溫哥華這一帶物產豐富,原住民生活并不困苦,
因此產生了相對較高的藝術水平。
溫哥華島上的原住民還有一個維持數百年的習俗,就是“炫富”。
英文有一個詞叫做“Potlatch”,發源地就是溫哥華島上的原住民族群,舉辦的大規模炫富宴會。
炫富宴上不僅要安排豪華的房舍,奢侈的食物,精彩的表演,還有豐富的禮物贈予賓客。更有甚者,還允許賓客在宴席上破壞主人財物,以示不差錢,“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現代人模擬溫哥華島的古老習俗,“炫富宴”。
這種夸張的炫富行為,一度讓造訪此地的歐洲殖民者都震驚不已。
單挑這一個習俗,就足以證明在這個靜謐的伊甸園里,山珍海味觸手可及,皮毛木材應有盡有,何止是“宜居”,簡直是“頂配”。
海邊撿一下就是一桶手掌大的生蠔,
還有挖不完的青口,帶一顆檸檬出門走走就能吃飽,
這種自然資源簡直是“頂配”。
孤獨星球曾經用這么一段話形容:“造物主一定是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設計這里……”。而身處其中,才會體驗到極致的遺世獨立,竟可以是一種難得的奢侈。
全球前50名最佳島嶼,全球前十名的絕美沙灘,全球前十的徒步路線,全球16佳海島度假勝地……,由知名地理和旅行雜志聯名推薦的溫哥華島,絕對是一個值得再三探訪的目的地。
附近觀看到的鯨魚
如果您正在給放蕩的靈魂尋找一個新的目的地,那么就來溫哥華島吧,這里絕對可以給您來一場顛覆傳統的旅程。
本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環行星球立場。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請后臺聯系。
長期征稿
我們希望發掘各行各業的作者和故事,
深耕互聯網、時尚、旅游、戶外、汽車、酒類
及各種快消行業者優先。
你可以:
1、在后臺告訴我們您的行業、
你想到的有趣選題、一小段您的文字(兩百字以內即可)
2、如果合適,我們會與您聯系
稿件字數:2500-3500字左右
(附上簡單的自我介紹)
點擊查看環行往期
廣東神秘信仰,結交廣東人的必備常識
印尼人,正在大把大把學中文
長按關注 (⊙v⊙)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