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工信部組織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正式發布。新國標被稱為“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將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對于車企來說,只剩下1年過渡期,后續如果無法滿足該標準,新車將無法生產和銷售。
不少消費者疑惑:現在買的電動車,是否符合標準?現在買,會不會虧了?
對此,廣汽集團平臺技術研究院動力總成技術研發中心主任祁宏鐘近日在接受功夫汽車專訪時,自信地表示:廣汽的電動車,可以放心買。“目前,廣汽全系在售車型搭載的電池系統均已達到甚至超越新國標要求,再次印證了我們在電池安全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
功夫汽車專訪祁宏鐘
在今年廣汽科技日上,“安全”成為關鍵詞。而恰逢電池新國標出臺、電池自燃事件備受社會關注,我們與祁宏鐘聊了聊目前電池安全方面的行業進展,以及廣汽在該領域的研發進度。
(1)廣汽是新國標重要參與單位,貢獻了非常多的智慧與行業經驗
電池新國標最大的特點,就是提高了技術要求,新增了電池底部撞擊測試、熱擴散測試提升、快充循環后安全測試等項目。
比如像熱擴散后“不起火、不爆炸”,以前是作為企業技術儲備要求,如今已經上升為強制性要求,杜絕部分企業的僥幸心理。新增了底部撞擊測試,撞擊后除了無泄漏、無外殼破裂、無起火或爆炸外,還要滿足絕緣電阻要求。
新標準的另一個變化是,提出了BMS電池管理系統在下電工況下的熱失控報警要求,因此電池系統必須具備全天候、全工況的安全監測能力,這對于行業來說是一個挑戰。
廣汽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
據祁宏鐘透露,廣汽是該項標準的重要參與制作單位。新國標研究制定工作的全過程,廣汽貢獻了非常多的智慧與行業經驗。
廣汽自主研發的第一代彈匣電池系統,早在2021年就已經符合本次新國標的相關要求,如今全系在售的車型搭載的電池系統均已達到甚至超越新國標的要求。
“對于廣汽這種負責任的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利好。”在祁宏鐘看來,新國標的出臺具有重大行業意義,通過對電池熱蔓延抑制能力的強制性要求,建立了統一的安全準入門檻。這不僅有助于規范行業發展,更能有效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亂象,推動行業良性競爭。更重要的是,進一步增強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信心。
(2)“過度投入”,打造“全局最優”新能源汽車安全解決方案
廣汽之所以能夠提前滿足新國標,祁宏鐘認為,這是多年來的廣汽“過度投入”水到渠成的結果。
據祁宏鐘介紹,目前,廣汽構建了一套覆蓋主動安全、被動安全和本征安全的完整電池安全技術體系。
在主動安全方面,廣汽從2017年就率先布局了電池云端智能監測系統,目前在全球有5大數據中心,正在為超過160萬輛新能源汽車提供實時安全監測。
廣汽埃安車聯網數據中心
廣汽的監測系統智能算法經過多年的持續迭代,如今已經可實現96%以上的故障識別,對電池的故障感知早于用戶感知,是當前行業最頂尖的電池主動防護解決方案。
在被動安全方面,廣汽彈匣電池可以完美解決電池熱失控問題。通過彈匣艙集成技術、緊急制冷技術、熱失控全時檢測技術,首次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三元鋰電池熱失控不起火的重大突破。
2023年,廣汽還升級了彈匣電池第二代技術。憑借著相變隔熱材料、煙霧過濾技術以及雙層冷卻技術,更是通過了嚴苛的槍擊試驗,這都是里程碑式的創新。
在本征安全方面,廣汽在電芯關鍵材料和結構設計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特殊的摻雜包覆工藝讓正極材料熱穩定性提升了30%,納米陶瓷復合涂層讓隔膜實現了130℃熱收縮率小于0.5%。
廣汽還有自研的高安全添加劑,讓熱失控起始溫度提升了30℃。柔性極耳和多重絕緣防護設計,則大幅降低了機械損傷風險。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廣汽組建了數十位博士領銜的專業電池安全研發團隊,對電池關鍵核心技術持續進行攻關。這是廣汽電池安全設計能一直保持領先的關鍵。
“廣汽作為行業少數同時掌握電芯、電池系統以及整車技術的領軍企業,正在通過獨特的垂直整合能力,賦予產品全方位的安全優勢。”祁宏鐘如此展望。
由此可見,從最基礎的電芯級安全設計,到系統級安全防護,再到整車級安全匹配,廣汽已經形成完整的正向開發閉環,是真正的“全局最優”的新能源汽車安全解決方案。這樣的優勢,在全行業處于領先的地位。
(3)“電池安全絕非可權衡的成本選項”,是不可逾越的質量底線
成本與安全,向來兩難全。在看不見的“安全”上“降本增效”,尤其是在電池安全上“降本”,成為行業詬病,也成為消費者購車用車心頭大患。
對此,祁宏鐘堅定地表示:在廣汽的發展戰略中,“電池安全絕非可權衡的成本選項,我們已將最高標準的安全要求寫入企業核心規范,作為不可逾越的質量底線。”
廣汽彈匣電池
那么,廣汽如何去解決成本與安全的難題呢?
對此,祁宏鐘給出的方向是: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協同,安全與成本并非矛盾的對立面,而是可以相互促進的統一體。
為此,作為最早將安全技術全系標配的企業,面對最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價格競爭,祁宏鐘及其團隊也欣喜地看到:
首先,技術進步推動安全升級:隨著本征安全技術的突破和新型材料的應用,電池安全性能不斷提升,而成本反而下降了。
其次,規模效應帶來成本優化:行業標準的統一和產業規模的擴大,正在降低安全技術的應用成本。
再者,資源投入形成良性循環:全行業對安全的重視,正吸引更多資源投向這一領域。
祁宏鐘自信地表示,“廣汽將繼續引領這一發展態勢,讓更高標準的安全技術惠及更多消費者。”
而這也正是廣汽給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