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印度卻例外。4月21日,印度財政部發布消息稱,對部分進口鋼鐵產品征收12%的臨時關稅,即日起生效,有效期為200天。按照印度方面的說法,該措施旨在保護印度國內鋼鐵制造商免受進口激增的不利影響,并確保市場公平競爭。雖然印方的關稅措施并未指明特定國家,但鑒于中國是印度第二大鋼鐵進口來源國,所以背后的用意十分明顯。另外,當天正值美國副總統萬斯首訪印度,指向性就更加明確了。
值得一提的是,4月21日,中國商務部就給與美國談判的各方“劃紅線”。中方明確指出,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達成交易。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中方絕不接受,將堅決對等地采取反制措施。無視中方的警告,難道印度總理莫迪非要撞到中方的“槍口”,挑戰中方的“紅線”嗎?我認為莫迪沒有這個能力敢公開叫板中國,而他之所以敢這種做,可能早就想好了托詞。換句話說,莫迪可以辯稱該措施“不是與美達成協議的條件”。
事實上,對進口鋼鐵加征關稅的措施,印度早在去年9月開始醞釀,但直到現在才正式落地。可見,莫迪完全可以引述這一情況為現在的關稅措施辯解,這與特朗普政府“沒有關系”。不得不承認,莫迪“外交鋼絲”走得相當不錯,這托詞一出,既反駁了那些“與中國對著干”的聲音,又能討得特朗普歡心。若用四字成語來形容,莫迪“老狐貍”耍的正是“順水推舟”。這就是說,莫迪早就計劃對鋼鐵加稅,又恰逢中美正在打關稅戰,于是做個順水人情。
與印度這個“墻頭草”的國家打交道,千萬不能付出真心,因為它隨時都有可能翻臉不認人,只要對方開的價碼足夠高。可以說,印度鋼鐵業能有今天的繁榮,中國幫了大忙,從手機生產線到鋼鐵制造廠,中企既出錢又出力,并且還提供技術。去年9月,中國幫助印度制造全球最大的煉鋼高爐。據悉,該爐容積高達4060立方米,平均每天處理鐵礦石高達2萬噸,每年產出鐵水近500萬噸。有人也許會說我們“養了一個白眼狼”。
然而,事情比我們想象中還要復雜。中企之所以投資印度鋼鐵業是利益驅使,而非單純只為搞好中印關系。其一,印度鋼鐵需求缺口非常大,但產能又跟不上,這是一個巨大商機,即便我們不投資,像日韓兩國也會爭著去;其二,印度鐵礦資源豐富,儲量全球排名前五,而且開采難度也低,非常具有競爭力;其三,在印度投資建廠能繞開關稅壁壘。中印在鋼鐵業的合作本來是一種雙贏局面,但卻被莫迪精心算計給破壞了。就算莫迪搬出所謂“與美國關稅談判無關”的論調也無濟于事,我們不怕事,也不惹事,但凡有損中國利益,一律堅決反制,中方早有言在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