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何鍇
象征著可持續的全新綠色logo、廢舊衣物和工廠邊角料制成的裝飾品、保留原始質感的陳列架……2024年4月,一間特殊的門店于上海正式啟動——“安踏0碳使命店”,一家致力于從產品制造到終端運營全方位以減碳為目標的碳中和店鋪。
2025年4月22日,即第56個世界地球日當天,安踏集團發布2024年度《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ESG報告)》,該店作為打造可持續消費的示范案例被突出強調。
不僅如此,通過報告中的一組數字,我們可以管窺安踏為與環境共生所做的努力:“推出34款經過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評估的產品,其中26款為碳中和認證的產品,總訂單量超過850000件。”
嵌入減碳的“沖鋒”
走入這家0碳使命店,可以看到安踏于2024年1月首次推出的碳中和產品——“風暴甲”沖鋒衣也陳列其中。報告提到,“風暴甲”與安踏冠軍跑鞋二代Pro皆已符合PAS 2060:2014碳中和認證。
當調查記者要用腳印和筆去認識、記錄世界,當野外攝影師、中華旗艦物種守護者在雨林中沖鋒,當每位戶外運動愛好者遇到一場突如其來的風雨……一款高性能的沖鋒衣往往不可或缺。
安踏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產品中環保材料的使用占比。“風暴甲”便是安踏可持續產品的“代表作”之一:高效無氟防水面料來源于可再生材料,減少對石油基產物的使用與依賴。
報告顯示,2024年安踏集團可持續產品占比達到30.3%,目標是到2030年將比例提高至50%。
而這樣為環保不遺余力的底氣,不僅源自安踏要做對的事情的原則,更受益于安踏強勁業績的支持。
“雙輪驅動,總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安踏體育于3月19日發布的2024年財報指出,集團年營收規模同比增長13.6%,達到708.26億元,連續三年位居中國市場行業前列,加上亞瑪芬體育的372.6億元,則實現1080.86億元收入,成為全球體育行業千億俱樂部的第三名成員。
此番成績無疑是亮眼的。橫向而言,安踏體育的營收已經能夠比肩一眾老牌國際巨頭。縱向比較,這一數字接近其十年前111億收入的十倍,增長之迅猛可見一斑。
安踏何以有如此成長性?今年1月,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年度總結會上直指核心:“好商品才是品牌的核心,好商品才是企業增長的動力,有好商品才有好品牌。”
持續打造“好商品”,則要求企業在創新研發的方向上發力。
“還是要改產品,通過技術研發把面料做得更耐穿、更精細化,或者更防寒、更防潮等等,有很多方向。”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蔣青云認為,我國紡織業產能巨大,附加價值卻相對較小,很多服裝企業都被巨大的產能包袱和庫存壓力所拖累,這樣的背景下,就需要企業做出調整,提升產品競爭力。
安踏正是秉持著“好商品”的目標,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及商品轉化,核心科技已經基本實現自主研發。基于自研防水透濕材料“安踏膜”打造的“風暴甲”沖鋒衣,也成為了年度銷量超百萬的爆款單品。
頭發絲的千分之一
面料是服裝的靈魂,防水透濕膜是沖鋒衣的“科技心臟”,而這顆心臟,過去數十年一直被國外企業所壟斷。
上世紀七十年代,一款被譽為“世紀之布”的科技面料誕生,它具有持久防水、防風、透濕氣性能,被廣泛應用到戶外運動裝備中。一件使用這種材料的沖鋒衣,至少需要賣三四千元。
“美國國際頂尖品牌的壟斷非常厲害,原料、技術、專利、產業鏈都形成閉環,不是想買就能買。”深耕在這個細分領域的東華大學紡織科技創新中心副主任斯陽坦言,剛開始研發這張膜時,原料、設備、工廠都需要自己解決。
2022年,安踏與東華大學聯合成立創新研究院,聚焦紡織行業的關鍵“卡脖子”問題,防水透濕面料被列為首要攻關項目。
走進東華大學紡織科技創新中心,實驗室里有序安置著科學制備和觀測儀器。幾個人身穿白大褂、面覆口罩、戴著藍色一次性手套在各自忙碌,或是手握筆、本記錄著什么,或是湊在顯微鏡前仔細觀察,或是拿起一張白色的膜專注研究……
這便是斯陽和他的團隊,他們正在研究的對象是一張高性能防水透濕膜,在市場上,它被叫做“安踏膜”。
“安踏膜”的制作原理聽起來似乎十分簡單:先“和面團”,再壓成“面條”,溫度調至200多攝氏度,將“面條”橫拉縱扯,直到它成為一張薄薄的膜。
事實上,每一個步驟都是一項精細的工程。如果用顯微鏡放大一萬倍來觀察這張膜,可以看到在單位面積內有無數個納米級微孔。這些孔洞比水蒸氣分子大,使濕氣可以透出,卻又比液態水分子小,能將雨水等牢牢阻隔,構成了既透濕又防水的性能。
如何讓這些孔洞大小適當又分布均勻?拉扯的張力、速度十分關鍵,“安踏膜”便是通過雙向牽引的拉伸工藝研制而成。“每一個孔,大約只有我們頭發絲的千分之一這么細”,斯陽形容道。
性能檢驗的結果是最終判定實驗成功與否的依據,這張膜的核心指標便是要能夠防水。將它放置在測試靜水壓的專業儀器下,以一定速度加壓,直到出現三個小水滴透過這張膜,就意味著到達性能極限。知名博主“亞軍頻道”曾將搭載“安踏膜”的面料進行測試,最終測評出的靜水壓數值為170kpa,遠遠超過國標的50kpa。
然而,每一項科研創新成果最終都需被應用,“安踏膜”的實驗室研發成功也并不意味著結束,仍然要走向生產、走向市場,高校、企業、上下游產業鏈的聯動還有很長的磨合之路。
從實驗室到貨架
一件衣服從布料紡織到成型量產,還需要經過多少道工序?這或許無法量化,因為從小樣品到大樣品,最后做出可以量產的商品,向市場靠近的每一步都可能出現新問題。
從上海的實驗室來到福建的生產線,跨越的不僅是物理上的路程,更是技術和產品之間的鴻溝。斯陽表示:“實驗室到市場的距離不是一公里,而是安踏和我們一起跨越了最后一千公里。”
“高校主要是理論源頭的研究,我們可能會更多從產業經驗出發,雙方有很多不匹配的東西。”安踏集團服配采購創研副總監曾國坪根據自己的體會說道。
怎么讓膜在生產線上幾萬米都不出問題?怎么讓膜與面料緊密結合?怎么將膜調整到消費者能接受的成本?每天都有無數的問題包圍著曾國坪,作為“安踏膜”材料研發項目的負責人,他有時總被同樣的難題反復困擾,膠水就是其中一大攻堅點。
如果將搭載“安踏膜”的面料進行拆解,可以發現是一個被壓縮的“三明治”,用普通面料做面包片,“安踏膜”是夾在中間的培根,膠水則如同黃油將兩者融合成整體。這需要在1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下,經過上膠、面料貼合、底布復合等流程。
在這一過程中,膜本身的防水透濕性可能會被破壞。“貼到面料上,又會因為膠水把那些孔洞堵住了,透濕就又不好了。”曾國坪的話語揭示出其間的原理。
成功的產品脫胎于反復試錯。經過幾百次的配方實驗,曾國坪的團隊才成功配制出現有的膠水,具有親水性,水洗后不會起泡,同時足夠環保。膠輥也花了一年多時間,做了上百次實驗,換了20多家供應商,才最終定制成功。
要將“三明治”面料制作成一件沖鋒衣,后續還有縫合、壓膠、熱風等工藝。紡織品化學工程師姚蔚銘曾提出:“膠條接縫處的防水決定沖鋒衣的下限。”由此可見,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對擺入貨架的產品都影響重大。
“一手抓技術創新,一手抓品牌運作。”蔣青云認為,安踏與東華大學的合作具有示范意義。
產學研是創新的主戰場,但這條路的走通經歷了高校與企業長時間的共同努力。正如斯陽所說:“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是一個志同道合者齊心劃槳的過程,每個人攢著一股沖鋒的勁兒,就一定能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持續接力的馬拉松
“什么樣的文化催生了一個又一個好的商品呢?近幾年來,安踏通過投入數億元成立了action創新基金,讓我們的員工形成敢創新、會創新、能創新的創新文化。”安踏集團副總裁李玲如此說道。
年報顯示,2024年安踏集團在研發投入總額近2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以上,過去十年累計創新相關投入(含研發)達200億元,未來五年預計將再投入200億元用于自主創新研發。
通過構建“六大設計研發中心+超70所高校和研究機構+250多位專家+800多家供應商”的立體網絡,安踏開展前沿技術研發專案,為產品創新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好商品”。“安踏膜”正是科技成果轉化的代表。
當搭載“安踏膜”的“風暴甲”以千元級價格殺入市場,其意義遠超單個爆款產品的成功,這意味著中國體育用品產業構建起完整的技術創新生態:東華大學深耕基礎研究,安踏搭建產業化平臺,上下游企業協同攻關。
“每天都在失敗,每次研究都在重復相同的故事。”斯陽輕描淡寫地道出科研之不易,防水透濕膜的研究始于2011年,從實驗室制備走到生產應用,他花了12年,如今仍在繼續尋求改進。
2023年,歐盟化學品管理局在官方發布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限制提案。2024年,我國《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戶外運動服裝 沖鋒衣》等國家標準明確對氟化物的限量要求。沖鋒衣迎來無氟化變革的浪潮。
創新不是百米沖刺,而是需要持續接力的馬拉松。面對無氟化的轉型,東華大學和安踏也早就進行了探索。“我們開始嘗試在無氟基礎上,把生物基環保的材料引入到研究中,去氟化和生物基是兩步并成一步走。”斯陽闡述了他的研究設想。
在這一設想基礎上,第二代“安踏膜”誕生了,以生物基材料代替原來的石油基材料,引入海洋回收再生尼龍面料,大幅減少生產制造環節碳排放量,用綠色、可持續和環保來提升產品的創新屬性。
“創新不是可選項,它是企業的血液和氧氣。”李玲表示。
在海拔6000米的高原雪峰,在暴雨如注的戶外營地,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正用身體驗證著國產科技的可靠性。“安踏膜”的故事,不僅是一個品牌的技術突圍,更是中國產品從規模優勢向價值高地進軍的沖鋒號角。
當產學研的齒輪精密咬合,當創新文化與可持續理念深深植入產業基因,這場始于一張膜的沖鋒,正在丈量中國智造的新尺度。
(視頻制作:澎湃新聞·源深視頻 出品人:徐香 監制:黃武鋒 文若愚 劉霽 導演:何惠子 出鏡記者:何鍇 統籌:李思寧 制片:徐舒桐 執行導演:龍景 桑文浩 洪舜祥 文案:何惠子 攝影:虞磊 楊政 洪舜祥 徐大偉 視覺設計:牛嘉良 剪輯:張拓海 調色:唐宇昊 混音:吳昊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