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以來,西太平洋局勢驟然升溫:美國一面調動軍力對華圍堵,另一面在關稅談判上加大籌碼,菲律賓則緊跟“靠山”步伐,再次闖入黃巖島海域進行罕見的軍事挑釁。
01.菲再闖黃巖島,美轟炸機逼近我領空
可以說,此前因為美軍與胡塞僵持不下的持久軍事沖突,美軍不得不急調大量亞太軍力前往中東支援給美軍“撐場子”,但不料亞太美軍航母被“清空”,而剛剛在關稅問題上“吃癟”的特朗普便迅速下令要求其他方向美軍調集兵力前往亞太對華展現軍事震懾。
因此,美國迅速以“尼米茲”號補位,4 月18 日,尼米茲號超級航母抵達關島,后續將進一步前往日本并且保持在中國家門口的常態化存在。
但美國民主黨媒體明確指出,特朗普此舉暴露了美軍“紙老虎”的本性,因為此次緊急派遣中國家門口附近的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已經是美軍確定要退役拆解的艦艇了,是特朗普打算在其退役前夕迅速派遣亞太執行最后一次任務。
而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的堂堂美國海軍,卻因為造船業衰落導致大批航母中修大修時間不斷推遲,可用航母數量迅速減少,以至于不得不派遣即將退役的老艦跑到中國家門口彰顯存在感。
而在空軍方面,為震懾中國,美韓在半島空域進行聯合空中演練,兩架美軍B-1B戰略轟炸機逼近中國領空。美方聲稱此舉針對朝鮮,但對華“順勢震懾”意味濃厚,華盛頓意在告訴地區盟友,即便有中東火線,美軍仍能“一肩挑兩線”。
看到美軍最近對華動作頻頻,菲律賓也開始了“蠢蠢欲動”,根據解放軍官方消息,菲律賓當局4月20號,罕見派遣一艘800噸的炮艇,闖入黃巖島12 海里范圍挑釁,但隨機遭到南部戰區艦機驅離,根據商業衛星拍攝的黃巖島衛星圖出現大批海上油跡,有專家分析大概率是菲艦艇挑釁遭到中方艦艇撞擊驅離所為,如果真的是這樣只能說是太好了。
當然,菲律賓艦艇遭到解放軍驅離后,菲律賓當局仍舊恬不知恥的強硬否認對華挑釁事件,可見小馬科斯當局再這些年對華挑釁反復吃癟遭到中方迎頭痛擊的情況下,全身上下也就是“嘴硬”了。
02.關鍵時刻,中方試爆非核氫彈
而就在美菲頻頻挑釁之際,關鍵時刻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第705研究所團隊在學術期刊《彈箭與制導學報》披露,成功引爆一枚重量僅2 千克的“非核氫彈”,引起外界廣泛關注。按照中方說法,2 千克的“非核氫彈”,熱效應為同量級TNT的15 倍,卻不涉及任何核材料,達到千度高溫。
火球溫度逾1000°、持續時間超過2 秒,熱效應為同量級TNT的15 倍,卻不涉及任何核材料。
專家表示 “非核氫彈”核心裝藥為氫化鎂與少量TNT。爆轟波首先裂解氫化鎂生成金屬鎂和大量氫氣,隨后高溫鎂顆粒與空氣迅速劇烈燃燒,氫氧混合氣再二次爆燃,產生持續且集中的高熱火球。因不依賴氧化劑,彈體結構緊湊、安全性高,且整個過程不觸及鏈式裂變、聚變,理論上不存在核輻射與放射性殘留。
可以說,中方測試的新式武器算是常規、核武器之外的“第三路徑”,相比普通的常規武器,非核氫彈的核心毀傷能力就是其高溫灼燒能力,可輕而易舉“融化”敵方單位。當然有分析把非核氫彈稱之為溫壓彈,但這是完全不妥的,溫壓彈需先云爆混氣,對爆場環境要求高,非核氫彈因固態儲氫自帶可燃劑,點火燃爆一步完成,戰場可靠性遠超溫壓彈。
而且相比小當量的核武器,非核氫彈無輻射、門檻低、成本小、可在常規戰爭強度內使用,不觸及《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紅線。
可以說,在非核氫彈上的技術進展無疑開創了此類武器的技術先河,在關鍵時刻公開試爆該武器消息,更是在戰略上對外提醒,即便不動用核力量,中國仍掌握多元化、低門檻的強效殺傷手段,某些勢力在中國家門口不要太過囂張。
文章中部分內容來源出處;1.外交部:菲律賓伙同域外國家大搞軍事演習遭到地區國家強烈反感和反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