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2025年讓浙江青田縣火出圈的,不是“歐洲華僑之鄉”的名號,而是靠飆升的房價?
這個常住人口僅有51萬的浙南小山城,卻有38萬華僑,遍布全球146個國家和地區。
當其他縣城房價紛紛回落之時,它的二手房均價卻飆到3.2萬/㎡,其中江景豪宅更是突破5萬/㎡,比杭州錢江新城還貴!
更神奇的是,青田人早已用歐元買菜、用美元交學費!
一個小小的縣城,為啥比一線城市還洋氣?
青田縣,這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浙南小山城,上世紀80年代還是國家級貧困縣。人均耕地不到半畝,就連土狗刨食都得排隊。
但到了2022年,青田人存折里的錢直接堆到191.9億元,攤到51萬常住人口身上,每人能分到3.76萬。
這還沒算海外38萬華僑每年匯回的50億歐元。
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說,這些錢足以把杭州錢江新城的商鋪掃蕩三遍,還能順便把青田房價推高到3.2萬/㎡。
而青田人的第一桶金,是用“石雕刀”刻出來的。
而這把刀從明代開始雕刻葉蠟石謀生,到清代換船票闖歐洲,如今已成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1983年,18歲的周成建兜里揣著300元闖溫州。他把石匠“誤差不過0.5毫米” 的精神縫進了西裝里。
當同行代工一件賺0.5元,他非要折騰什么“立體剪裁”,硬是把西裝賣到500元天價。
后來他創立美特斯邦威,玩得更絕:自己只管設計和牌子,生產全部外包出去。這招比優衣庫早了十年,他公司在巔峰時期的市值就沖到400億。
如今,他還在青田建了個華僑創業園。
石雕刀的技術基因也傳到了硅谷,還發了芽。
全球芯片巨頭黃仁勛,浙江青田人,9歲就跟隨父親黃興泰移民美國。
但這位英偉達掌門人總說:“我爸教我雕石頭,差一毫米都得重來,我把這股軸勁兒全刻進芯片里。”
2024年,身家飆升至694億美元的他,每年清明雷打不動回青田祭祖。
卻常常被老鄉們調侃:“老黃家祖墳的風水,一半是甌江水養的,一半是GPU顯卡算力供的?!?/p>
說真的,華僑的搞錢路子還真是野得離譜。
有人在歐洲開中餐館,把宮保雞丁賣得比披薩還貴……
更絕的是,那2.3萬家海外超市,掃碼槍“滴滴”一響,歐元就嘩啦啦流回青田的存折里。
就在去年,有華僑搶購學區房,在現場直接甩出50萬歐元現金,房產中介點頭哈腰,笑著說:“我馬上給你辦理?!?/strong>
當周成建在創業園掛上“石雕不死,搞錢不止”的標語時,甌江邊的田魚干正在國際快遞箱里蹦跶。
這些被歐盟認證的土特產,今年又給青田人賺回1.3個億。
說到底,青田的房價根本不是水泥價,是38萬華僑把地球裝進存折的硬核標價。
在青田,“土味”和“洋味”就像楊梅蘸醬油,混搭得理直氣壯。
菜場大媽收錢只用歐元,教堂的大媽左手《圣經》右手香火,進口商品城里的西班牙火腿論克賣,法國紅酒整箱搬。
但是窮得連土狗都排隊刨食的青田人,又是如何把菜籃子變成了跨國交易所?
當巴黎時尚撞上溫州皮革廠,炸出的不是火星,是黃金。
童鞋大王章利民深諳此道。2009年他揣著2億,回青田建廠。
別人笑他“研發中心該放上?!保词痔统鼋^招,“新款設計圖從巴黎傳回青田,比上海總部快三小時!”
如今他的實驗室里,歐洲兒童腳型數據鉆進每雙鞋墊,年銷售額高達20億。
巴黎媽媽們邊刷卡邊嘟囔:“中國縣城比我們更懂孩子腳底板!”
還有一位青田的年輕人,更會整狠活。
胡佳佳在意大利倒騰箱包八年,去年殺回青田搞直播,張口都是中國味的意大利語,在那嘶吼著。
法國人啃車厘子,我們賣楊梅!5歐一顆的“東方紅寶石”,巴黎貴婦圈都瘋搶!
而政府的神助攻更絕,“買房送代購”政策讓大媽菜場買棵白菜,順帶做回跨國倒爺。
去年,進口豬肉稅飆漲三倍,連豬頭肉都貼“歐盟認證”,攤主叉腰炫耀,“我家肋排可是頭等艙來的!”
青田的政策,能讓白菜和愛馬仕在同一個菜籃子“稱兄道弟”。
而這滿滿的沖突感在這里不是BUG,還有青田人特調的“雞尾酒”。
那真的是堪稱一絕的混搭哲學。歐式小樓掛紅燈籠,清明粿配冰美式,田魚干蘸82年拉菲。
進口城紅酒銷量占全國1/10,每分鐘能賣出38瓶。但青田人喝法就一條:“晃什么酒杯?對瓶吹就對了!”
誰也沒想到,60%空置的華僑豪宅,也被玩成“跨國收租”產業鏈。中介業務都要橫跨12個時區,華僑家族群發紅包都要提前預警。
當收租跨越12個時區,連鬧鐘都學會了歐元匯率。
但說到底,青田的全球化不是PPT藍圖,是38萬華僑拿歐元砸、拿火腿堆、拿微信聊、拿田魚干啃出來的生存實績。
當別處縣城還在糾結“土味還是洋味”,青田大媽早用行動宣告:
國際范兒的最高境界,是把LV秀場搬進菜市場,砍價時還得抹個零頭——“蔥便宜五毛,按7.25匯率成交!”
青田的房價狂飆,正在經歷一場冰與火的考驗。
當歐元堆起來的高樓,空無一人,這個小山城卻在田埂上種出了新答案。
當江景豪宅漲到5萬/㎡時,年輕人卻坐高鐵去溫州打工。華僑二代回鄉率不足15%,60%房產由50歲以上老人持有。
但青田人從不躺平,他們用三把“新刻刀”殺出血路,而這些刀鋒的背后,站著胡潤百富榜的狠人。
第一刀捅破產業空心化。
政府把西班牙火腿的供應鏈搬回青田,建立起全國最大進口肉類基地。去年進口豬肉稅暴漲300%,連豬頭肉都帶“歐盟認證”。
而青田農品城也借助38萬華僑的全球網,把楊梅賣到歐洲。
據2024年統計,農品城出口農產品620種,出口18個國家和地區,創下1.3億出口銷售額。
原來產業升級的密碼,都藏在土豬和楊梅的歐盟護照里。
第二刀砍向傳統制造業。
不銹鋼廠接入德國工業4.0,激光切割鋼管直供特斯拉。
2023年,涉僑項目投資超200億,單單高新技術產業增速沖到15.6%。
而這位胡潤榜上20億身家的童鞋大王章利民,把歐洲足科數據引進青田,每雙童鞋帶健康報告。
在青田,流水線上的不是產品,是德國圖紙和中國老師傅的握手協議。
第三刀最野,用AI雕刻數字鄉愁。
黃仁勛母校青田中學搞起“AI石雕實驗室”,英偉達芯片掃描百年石雕生成數字家譜。
羅馬老華僑摸著手機屏淚崩:“摸到老家門環紋路了,這比歐元更金貴!”
當科技撞上鄉愁,青田人把祖墳都刻進了區塊鏈。
最狠的招數,在村口大媽手機里。
政府推出了“華僑服務日”,大媽坐在村口調度跨國物流。
跨國生意的終極形態,原來都是大媽手機里的12個時區鬧鐘。
而青田的財富密碼,早已刻進周成建的DNA里。
這位美特斯邦威創始人(2019胡潤榜80億身家)從青田裁縫鋪走出的“虛擬經營”模式,正在跨境電商里復活。
從裁縫剪到AI算法,青田人已經證明了:最野的商業模式,都是被窮山溝逼出來的。
參考資料:
青田發布:《青田香椿,出口海外》
搜狐·浪潮工作室:《最像歐洲的浙江縣城,壕到你想象不到》
北京《參考消息》:《推開家門便是世界:青田與僑相互成就》
鳳凰衛視:《“用命出國的故事”,僑鄉青田為何能成為“離歐洲最近”的縣城?》
澎湃新聞:《追夢中華·僑鄉故事 | 浙江青田,這座縣城為何處處顯“洋氣”?》
新浪財經·長江商報:《周成建“回歸”變身主播求變 美邦服飾虧損收窄計劃擴張千店》
中國新聞網:《僑鄉浙江青田的別樣年味:“土味”與“洋味”互融》
每日人物:《全世界的CEO都在爭取一個見黃仁勛的機會》
作者:ESP
編輯:柳葉叨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