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公布季報主動權益產品一季度末所持股票資產市值環比增長37.80%。從持有人結構來看,增量可能主要來自個人投資者。資產配置上,AI是當之無愧的主旋律,但布局重點各有側重。不過,也有基金經理提示AI投資過熱的風險。
易強/文
隨著一季報的陸續披露,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調倉路徑漸漸浮出水面。
從已發布一季報(截至4月16日)的45只主動權益基金的持倉數據來看,期末其股票持倉市值環比增長37.80%,其中原因主要在于增量資金的涌入。
從增量最大的3只產品的持有人結構來看,個人投資者可能是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
資產配置上,AI或者科技成長是大部分基金經理的共識,但在具體方向上各有側重,有的重倉AI硬件,有的重倉AI應用,比如AI醫療、AI汽車。
不過,在AI成為主旋律的背景下,也有基金經理提醒投資者“不要僅僅因為熱度高就跟風購買”,應該從更理性的角度去進行資產配置。布局其他賽道——比如軍工——的基金經理也大有人在。
透過一季報披露的持倉數據及投資邏輯,投資者看到的不只是投資策略的分化,更是對中國未來產業方向的深度博弈。
股票持倉市值增近四成,增量來自何處?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4月16日,發布了一季報的主動權益類基金有45只,這些產品主要來自中歐、金信、永贏、朱雀、德邦、長城、平安、華富等8家基金公司。
從資產配置上看,該45只產品在一季度整體上增配了股票資產。數據顯示,一季末其所持股票市值合計294.58億元,環比增長37.80%,占合計基金資產凈值的比重由85.23%升至87.73%,提升2.50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產品所持股票市值增幅只是在較小程度上與行情有關,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增量資金的涌入。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中證全指指數一季度漲幅為1.60%。同期,上述45只產品份額規模由244.21億份增至297.89億份,增幅為21.98%。
其中,增量最大的3只產品是永贏數字經濟智選、中歐互聯網及平安先進制造主題,分別為11.19億份、9.68億份和7.72億份。
而且,從上述3只產品的持有人結構來看,增量可能主要來自個人投資者。數據顯示,2024年底,個人投資者所持份額占比分別為88.36%、98.94%和76.58%。
從具體產品的資產配置來看,上述45只產品中,一季末股票倉位環比有所提升的有27只,占比正好達到6成。
其中,提升幅度最大的3只產品是永贏醫藥健康、朱雀碳中和及金信深圳成長,其一季末股票倉位分別為89.56%、80.02%及89.43%,環比分別提升9.23個、8.16個及7.00個百分點。
從具體持倉標的來看,上述45只產品重倉市值排在前五的標的依次是騰訊控股、中芯國際、帝爾激光、理想汽車-W及巨子生物,分別為15.62億元、11.87億元、8.56億元、7.52億元及6.97億元。其中,騰訊控股、中芯國際、理想汽車-W被增持,帝爾激光、巨子生物則被減持。
AI是主線,但布局重點有不同
不過,相較于上述資產配置數據,基金經理們的觀點可能更值得關注。
從其表述上看,上述45只產品的基金經理有一個鮮明的共識,即他們都認為科技成長是無可爭議的主線。不過,在“投什么”和“怎么投”的問題上,他們之間也有不同之處。
中歐智能制造基金經理邵潔在一季報中用一整段文字描述了DeepSeek大模型如何帶動全社會C端和B端接入大模型的興趣。
在邵潔看來,DeepSeek大模型通過MoE架構和大規模強化學習等工程化創新,突破了推理能力,大幅降低了推理成本,科技敘事邏輯也發生了改變。“AI大模型從訓練走向推理,這是科技螺旋式創新演繹的常態:訓練大模型端突破創新,帶來擴大投入增加算力;階段性訓練大模型沉淀,推理端工程化創新奮起直追帶領Agent和垂類模型落地,循環往復,市場空間依次展開。”
邵潔認為,2025年或是AI推理落地的元年,推理應用將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推理所需的全新架構的存算運力芯片需求爆發,受益推理成本下降的終端設備、Agent、智駕、醫療和機器人等領域都會迎來產品或者商業模式的創新。”
定期報告顯示,中歐智能制造一季末十大重倉股全部與AI相關,其前五大重倉股依次是恒玄科技、翱捷科技-U、瀾起科技、理想汽車-W及騰訊控股。
長城消費增值基金經理龍宇飛則主要看好AI應用端尤其是AI醫療板塊的投資機會。他甚至將北京兒童醫院“AI兒科醫生”春節后上崗、瑞金醫院病理大模型實現百倍效率提升、華為組建醫療衛生軍團、多家醫院升級智能診療體系等事件都被寫入一季報。
在龍宇飛看來,隨著中國在AI大模型、醫藥研發創新領域的全球競爭力日漸提升,過去幾年持續受壓制的醫藥板塊,尤其是其中具備科技成長屬性的公司也有望迎來投資機會。
因此,基于人口老齡化的長期趨勢和科技創新賦能的邏輯,龍宇飛布局了一些“長期需求剛性、受益于科技趨勢、競爭優勢突出、股價安全邊際高的醫藥公司,主要聚焦在AI醫療領域。”
定期報告顯示,長城消費增值一季末十大重倉股全部都是AI醫療標的,比如華大智造、潤達醫療、美年健康、華大基因、衛寧健康等。
中歐內需成長基金經理鐘鳴則關注智能駕駛和人形機器人作為AI垂類應用的落地情況。在他看來,這類physical AI(改變物理世界的AI)將實現AI與人類生活的有機融合,“不只是會思考會分析的大腦,將會勞動、會作業;作為人類勞動力的有效替代,他們在未來有極其廣闊的市場空間。”
鐘鳴認為,在physical AI領域,國內外龍頭企業的技術代差并不顯著,各有優劣,這些領域誕生的將是全球級別的龍頭。
定期報告顯示,中歐內需成長一季末前五大重倉股是小鵬汽車-W、塞力斯、雙林股份、德賽西威及捷昌驅動,前4只都是汽車標的,因為“汽車是physical AI品種較多的行業”。
如果說龍宇飛、鐘鳴代表的是AI應用派,永贏科技智選基金經理任桀代表的則是AI硬件派。
任桀循著AI產業鏈進行研究后發現,生成式AI推理需求開始帶動公有云行業收入、盈利能力加速提升,且國內公有云廠商開始進一步加大對AI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他得出的結論是,隨著AI用量持續提升以及對其他云產品用量的帶動,公有云行業已經進入較長的持續上行期,且IDC作為重資產、高杠桿行業,在需求驅動下已經進入報表改善階段,未來可能進入供需緊張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任桀同時在一季報中提醒投資者對AI主題的投資不要過度集中。“不要僅僅因為熱度高就跟風購買……希望大家能夠適當分散投資,從更理性、更長期的角度做好資產配置,不要把資金全部押注到單一產品。”
定期報告顯示,永贏科技智選一季末前五大重倉股依次是奧飛數據、大位科技、阿里巴巴-W、科華數據及潤澤科技。
AI光環之下:軍工、城投債
在AI的光環下,一些相對低調的布局同樣值得投資者注意。
比如,中歐高端裝備基金經理李帥堅定看好軍工行業的困境反轉與未來發展。在他看來,軍工的大周期拐點已經到來,經歷了三年的行業調整,目前已經全面開始復蘇。
“如果說過去三年的主要矛盾是行業內部調整,整頓重于訂單,那么從今年以來,行業恢復是主要矛盾……過去三年企業的狀況是訂單少,現在企業的狀況是活多得干不完。”李帥在一季報中寫道。
定期報告顯示,中歐高端裝備一季末前五大重倉股皆為軍工標的。
與前述幾位基金經理相比,德邦基金副總經理、德邦優化基金經理汪暉則更為保守。他在報告期內采用票息資產與波動資產組合策略,配置了優質高性價比的城投債,輔以利率債、高評級信用債、高評級國股存單等的波段操作。定期報告顯示,德邦優化一季末將94.85%的基金資產投向了債券。
本文刊于04月19日出版的《證券市場周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