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全球卓越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上海市與豐田汽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新華社消息,上海市人民政府與豐田汽車公司22日在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加強合作。
根據此前達成的合作意向,豐田汽車將在上海設立集研發、制造、銷售等功能于一體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建設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以及豐田先進動力電池生產能力。據有關方面介紹,該項目總投資146億元,首期拿地1692畝,預計今年6月正式開工,第一臺車將于2027年生產下線。
解讀:上海與豐田“牽手”,此前早有端倪。
今年2月5日,豐田汽車公司宣布與上海市政府達成合作意向,計劃在金山區獨資設立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的研發和生產公司。
2月底,上海金山區投促部門透露,雷克薩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已正式成立。
另外,上海土地交易市場顯示,雷克薩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于4月1日競得上海市金山區一宗工業用地,該地塊占地約112.78萬平方米,成交價13.534億元。
而此次協議的簽署,標志著雷克薩斯新能源汽車項目落地取得實質性進展,也成為繼特斯拉超級工廠之后,上海落地的又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如當地媒體所說,這進一步彰顯了上海“加快打造全球卓越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決心”。
在外界期待中,豐田將“復制”特斯拉模式,成為中國汽車產業供應鏈上的第二個“超級鯰魚”。這對剛剛的上海來說,無疑意義重大。
公開數據顯示,上海汽車產量在2022年達到302.45萬輛的高峰后,已連續兩年下降,2023年降至215.61萬輛、2024年又進一步降至180.75萬輛。
伴隨產量下滑,上海在全國的排名也逐漸走低:2022年排在全國第二位,僅次于廣州;2023被重慶反超,排名降至第三位;2024年深圳、合肥也趕了上來,上海排名已降至第五位。
根據此前城市進化論分析,上海成績“退步”,主要是由于上汽集團燃油車產銷量大幅下滑,同時電車企業特斯拉的交付量也出現了小幅下滑。
在此背景下,上海市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業內人士預測,2025年汽車領域眾多技術革新將實現加速突破,成為汽車行業發展歷程中的一道關鍵分水嶺。在汽車版圖擴張“機遇”與戰略轉型“風險”并存的特殊時刻,豐田的到來,無疑將為上海汽車產業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長遠來看,更將助力上海加速崛起成為引領未來的“全球汽車之都”。
#動向
自由貿易試驗區最新利好來了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意見》。其中提出,要打造高能級科技創新生態,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融合,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動建設先進產業集群,促進自由貿易試驗區產業協同聯動。鼓勵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全產業鏈集成創新。支持參與國家級產業集群建設。統籌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聯動發展,選取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探索。支持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示范應用,開展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建設。
廣東要大力推進免稅店建設
廣東省政府4月21日召開全省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會議強調,要抓緊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加力擴圍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深入挖掘汽車、家電、廚衛、手機、可穿戴產品等消費潛力,大力推進免稅店建設,優化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服務,加快發展新型消費,促進服務消費提質惠民。
浙江公布入境游先行試點名單
近日,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發布《關于公布入境旅游創新發展先行試點名單的通知》,確定杭州市余杭區(含瓶窯鎮、倉前街道)等8個入境旅游創新發展先行縣(市、區)、杭州市蕭山區盈豐街道等17個入境旅游創新發展先行城鎮、杭州市蕭山區湘湖度假區等29個入境旅游創新發展先行片區。
四川加快打造商業航天聚集區
四川省政府官網消息,4月21日,四川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四川省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2030年)》,強調要發揮四川衛星發射條件優越、航天產業基礎扎實、應用場景豐富等綜合優勢,推動全省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要加快打造商業航天聚集區,高質量推進發射場園區、發射服務區、產業配套區、文旅拓展區等建設,盡快形成發射服務能力。要加快推動產業建圈強鏈,聚焦“整星整箭研發制造—發射服務—數據應用”全鏈條,支持“鏈主企業+中小配套”模式,加強工程技術、概念及產品驗證等創新平臺建設,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增強制造和服務能力,拓展應用場景,大力提升商業航天產業能級。要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監管體系,以高水平安全保障產業高質量發展。
#聲音
吉林當前生育政策集中鼓勵多孩生育,一定程度上是本末倒置
澎湃新聞消息,日前,民建中央網站公布民建吉林省委提交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提案《加快完善吉林省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的建議》。該提案指出,2011年起,吉林先于全國11年開始出現持續的人口負增長,嚴重的少子化已成為吉林的基本省情,為此建議大力鼓勵一孩生育、降低教育成本及擴大生殖輔助技術投入。
民建吉林省委提到,吉林2023年出生人口僅8.84萬人,首次跌破10萬大關,創下1949年以來最低紀錄,出生率僅3.77‰,同樣創下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2020年吉林總和生育率僅0.88,遠低于全國平均的1.3,在世界范圍也屬于最低水平(僅比韓國略高)。
這份提案分析,吉林問題的關鍵在于一孩生育率過低。目前吉林鼓勵三孩生育的措施較多,鼓勵二孩生育的較少,鼓勵一孩生育的鮮見,這樣的政策配比作用于吉林當前的超低生育率和分孩次生育水平,一定程度上是本末倒置,導致鼓勵生育的政策無法在增加出生人口上產生效果。
為此,民建吉林省委呼吁,應該轉變思路,從一孩開始著手,將現金補貼、育兒津貼、稅費減免等鼓勵措施向一孩家庭覆蓋。
#數讀
教育部增設29種本科新專業
4月22日,教育部發布2025年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公布最新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共增設29種本科新專業,納入2025年高考招生,并首次建立戰略急需專業超常設置機制。
瞄準國家戰略、科技發展和市場需求,有29種新專業進入2025年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目前,全國普通高校本科共有93個專業類、845種專業。
在服務國家戰略方面,增設區域國別學、碳中和科學與工程、海洋科學與技術、健康與醫療保障等專業;面向科技發展前沿,增設智能分子工程、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時空信息工程等專業;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增設國際郵輪管理、航空運動等專業。同時,聚焦人工智能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增設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視聽工程、數字戲劇等專業。
為更快響應國家戰略,教育部首次建立了戰略急需專業超常設置機制,對于中央最新部署、高度關注的戰略領域,開辟相關專業設置即時響應“綠色通道”。去年,教育部瞄準低空經濟快速發展需要,突破集中申報限制,指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6所高校增設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
#放榜
城市新質人才競爭力排名,北上深領銜
近日,北京大學城市軟實力研究院聯合智聯招聘發布《2024中國城市新質人才競爭力指數報告》。根據報告,北京位居榜首,上海和深圳緊隨其后。成都、武漢等中西部城市表現突出,但與東部仍有差距。
報告依托科學的評價體系和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從人才供給、需求、吸引、生態四個維度,對全國296個城市進行了全面測評。
結果顯示,北京、上海、深圳占據榜單前三位,競爭力指數大幅超越眾多城市,共同構成第一梯隊。杭州、廣州、南京、成都、蘇州等城市競爭力得分相近,排名在4~8位區間,這些城市具有較強的區域影響力,各自擁有特色優勢產業,共同形成新質人才匯聚的第二梯隊。
總體來看,東部城市新質人才競爭力領先,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相對落后。結合區域分布來看,中國城市新質人才競爭力指數TOP50城市在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四大區域之間呈現出顯著差異。這種差異不僅反映了各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也揭示了新質人才分布的結構性問題。
本期編輯 | 劉艷美
*題圖來源:攝圖網_500747622 *城市進化論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復制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