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走進民勤縣東壩鎮田間,處處是一片繁忙的勞作景象。種植大戶通過土地流轉,開展大規模馬鈴薯種植,讓這片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也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馬鈴薯種植基地,現代化農機設備往來穿梭,伴隨陣陣轟鳴,集開溝、起壟、播種、施肥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播種機勻速前行,所經之處,一道道規整的溝壑順勢而成,馬鈴薯種薯與肥料精準落入土中。隨著一排排整齊的田壟延伸向遠方,孕育豐收的希望也在這片土地上悄然生長。
馬鈴薯種植現場 胡蓉 攝
機械作業的另一側,三十余名工人形成了一條高效的“人工生產線”。薯塊精準分割后,負責抹藥的工人小心翼翼地為每一塊種薯裹上防護“外衣”,他們分工明確、配合緊密。
馬鈴薯種植基地負責人達寧國介紹道,“今年我們在東一村流轉土地1500畝,全部種植馬鈴薯,從播種到收獲,全程采用機械化作業和科學的種植管理技術,不僅提高了效率,還大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p>
種植基地從前期的籌備、播種,到后期的管護、收獲,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為當地村民提供了眾多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田壟間,東一村村民田祥年正忙著搬運種薯,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我在馬鈴薯種植基地打工,一天能掙180元,離家近,還方便,能照顧家,我覺得特別好?!碧锵槟晷呛堑卣f。
據了解,今年東一村引進的甘肅禾煦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依托無膜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實現了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推動馬鈴薯產業規?;?、現代化發展,為產業注入了“科技活水”。
“今年,東一村堅持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在東一村三四社打造馬鈴薯高效節水示范點1500畝,全面推行無膜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技術,馬鈴薯單方水效益達28.8元,畝均收入可達7200元。”東壩鎮東一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黃朝偉說。
現代化農機與人工協作的高效模式,節水技術賦能的創新路徑,正成為東壩鎮農業轉型升級的生動注腳。隨著科技賦能與產業升級,這片希望的田野正孕育著無限可能,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記者:胡蓉)
編輯:李筱
審校:周旦
責任編輯:李祿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