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一條具有上海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如何精準定位文旅消費的新需求新模式?如何利用技術創新,激活鄉村文旅產業新增長極?近日,“理潤申城?嘉定丨社科嘉友站”多元賦能與鄉村振興發展主題理論對話活動在華亭鎮雙塘村舉行。專家學者們走進田間地頭,與華亭鎮村居、農文旅企業、宣講團代表等,共同探討鄉村振興的創新路徑。
上海財經大學城鄉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講席教授張錦華指出,近年來上海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成效顯著,90%受調查者表示滿意。鄉村呈現出更宜居、宜業、活力與和諧的特征。未來鄉村發展應從重視軟件建設,完善養老等公共服務;優化要素政策,建立靈活用地機制;提升農民收入,完善分配機制;壓縮運營成本,爭取穩定投入等方面持續發力。需將示范村從“花盆”轉為“苗圃”,實現經驗可復制推廣,推動上海鄉村全面振興。
中國旅游研究院文旅品牌研究基地主任、復旦大學旅游學系教授沈涵聚焦以地方文化符號打造鄉村文旅品牌,指出文旅消費已成經濟增長核心,消費模式因互聯網與技術變革而改變,Z世代主導精神文化消費升級。鄉村可依托各自的歷史底蘊與文化資源,結合國潮流行趨勢,將非遺、古宅等在地元素潮流化、時尚化,并借助沉浸式技術重塑傳統文化場景,聯動文博、研學需求,開發差異化文旅產品,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傳播、科技手段融合,激活鄉村文旅產業新增長極。
華東理工大學中國城鄉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熊萬勝認為,上海鄉村治理呈現城鄉融合模式,具有城村距離近、集體經濟強、社會組織活躍等特征。他指出,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需以目標導向,強調鄉村振興的核心是產業振興,要結合個性化市場和鄉村本身特點培育鄉村產業,要重視人才培育與社會關系重塑。未來應聚焦發揮鄉村新價值,提升居住品質以激活產業,推動鄉村振興向多元參與進階,創造出上海風范的大都市郊區生活方式。
本次活動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主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與中共嘉定區委宣傳部承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