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4月21日,世界第二大粗鋼生產國印度宣布對部分進口鋼鐵產品征收12%的臨時關稅,這一舉措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在國際鋼鐵貿易領域激起層層漣漪。
印度此次加征關稅,背景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4月對各國征收廣泛關稅、開啟與中國的貿易戰。在此大環境下,印度進行了首次重大貿易政策轉變。印度財政部在官方命令中明確表示,該關稅即日起生效,有效期為200天,不過也留有余地,稱“除非提前被撤銷、取代或是修訂”。印度鋼鐵部部長庫馬拉斯瓦米在聲明中宣稱,此舉旨在保護印度國內鋼鐵制造商免受進口激增的不利影響,確保市場公平競爭,讓國內生產商,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得到緩沖,因為它們一直面臨著進口增加帶來的巨大壓力。
近年來,中國鋼鐵大量涌入印度市場,確實給印度鋼鐵產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中國鋼鐵憑借其價格優勢和規模效應,使得一些印度鋼廠不得不縮減運營規模,甚至考慮裁員。從數據來看,2024/25年度,中國成為印度第二大鋼鐵進口來源國,僅次于韓國,而印度在2024/25年度連續第二年成為成品鋼鐵凈進口國。面對這樣的局面,印度一家領先鋼鐵企業的高管表示“這一決定符合預期”,還妄稱全世界都受到中國進口商品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然而,印度此次關稅政策并非毫無征兆。早在去年12月,相關調查就已啟動。去年9月,印度財政部就宣布對從中國和越南進口的不銹鋼焊接鋼管征收12%到30%不等的關稅,為期5年。當時就有專家指出,這種限制措施短期內或許能保護印度鋼鐵企業,但從長遠來看,卻不利于印度鋼鐵產業的升級換代和整體發展。因為問題的根源在于印度鋼鐵產業國際競爭力不足,這種貿易保護措施反而會讓企業在技術進步和加強管理方面缺乏動力。
從貿易的角度來看,印度的這一舉措無疑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貿易保護主義雖然可能在短期內保護本國部分產業,但從長遠來看,卻會破壞全球貿易秩序,阻礙資源的優化配置。印度加征關稅,會使得中國鋼鐵出口到印度的成本增加,這可能會影響中國鋼鐵企業的出口量和利潤。同時,對于印度國內市場來說,雖然短期內可能減少中國鋼鐵的進口,但長期來看,如果印度鋼鐵產業不能借此機會提升自身競爭力,一旦關稅政策調整或取消,印度鋼鐵產業仍可能面臨被國外鋼鐵沖擊的風險。
從國際關系的角度來看,中國和印度互為重要鄰國。中方始終認為,做相互成就的伙伴、實現“龍象共舞”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作為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印有著加快各自國家發展振興的共同任務,雙方理應相互支持而非相互消耗,密切合作而非彼此防范,這才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印度此次加征鋼鐵關稅,或許是其面對國內鋼鐵產業困境的一次“自救”嘗試,但這種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并非長久之計。印度應該認識到,提升自身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才是關鍵。只有通過技術創新、加強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等方式,才能在全球鋼鐵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同時,中印兩國也應該加強溝通與合作,共同推動兩國鋼鐵產業的健康發展,實現互利共贏,而不是陷入貿易保護主義的泥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