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寒武紀股價的飆升,究竟是如泡沫般一觸即破,還是實實在在地借助開源模型的契機,成功抓住了市場紅利?
鳳凰網科技 出品
作者|姜凡
編輯|董雨晴
靠著DeepSeek紅利,這家公司扭虧轉盈,成為了首次盈利的“寒王”,那就是被稱為“中國版英偉達”的寒武紀。
寒武紀近期以一份“逆轉式”財報震動資本市場。這家曾連續8年累計虧損54億元的AI芯片企業,在2024年中實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盈利。并且在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11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猛增4230.22%,歸母凈利潤達到了3.55億元。
寒武紀是如何逆天改命的?財報顯示,2024年一整年,寒武紀依靠卓越的產品性能,不斷開拓市場份額,全力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在各行業的落地生根,最終實現了本期收入較上一年度的大幅增長。
財報發出后,在資本市場引發了“震動”。4月21日,寒武紀股價一路高歌猛進,開盤即漲3%,盤中更是一度沖高超過8%,達到726.43元/股。截至收盤,公司總市值攀升至2954億元。盡管與同期英偉達的約2.48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07萬億元)市值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寒武紀展現出的強勁增長勢頭不容小覷。
事實上,自“對標英偉達”的口號傳出來之后,寒武紀的市值也坐上了火箭。據遠川投資評論報道,在2023至2024年期間,寒武紀股價漲幅高達1106.01%,而同期英偉達的漲幅僅為819.58%。
然而,當股價攀至“巔峰”之后,不少股民卻對此心生疑慮,擔心這只是一場虛幻的“泡沫”。甚至有人悲觀地表示:“機構抱團取暖,該出貨了,五十年的業績都透支了”。
寒武紀股價的飆升,究竟是如泡沫般一觸即破,還是實實在在地借助國產開源模型的契機,成功抓住了市場紅利?H20禁令后,國產芯片能否就此迎來最大機遇?
從中國版英偉達到“寒王”
公開資料顯示,寒武紀成立于2016年,是全球領先的AI芯片設計公司。在成立之初,寒武紀憑借與華為的短暫合作,將AI處理器集成于麒麟芯片中,一舉成名,成為全球首款AI移動芯片的締造者之一。然而,芯片IP授權業務的局限性及與華為合作的終止,讓寒武紀迅速面臨過度依賴單一大客戶的困境,加之高額的研發投入,公司陷入了連續虧損的泥潭。
面對危機,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果斷決策,帶著公司從單一智能終端芯片向云、邊、端全場景智能芯片延伸,構建了軟硬件全棧系統能力。2020年,寒武紀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國內AI芯片第一股”,雖然暫時緩解了資金壓力,但上市后的寒武紀并未能立即擺脫虧損的陰影。
圖|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
真正的考驗接踵而至,2022年底,美國政府將寒武紀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導致臺積電等關鍵代工廠商無法為其代工,這對依賴先進制程的芯片設計公司而言,無疑是沉重打擊。寒武紀營收因此暴跌,虧損加劇,外界質疑聲四起。然而,陳天石堅信“芯片是長跑,沒有捷徑”,頂住壓力,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堅持技術創新。
現如今,寒武紀自主研發的思元系列AI芯片,受益于美國對英偉達H20芯片出口限制,業績超出預期,民生證券研報曾表示:“國產AI芯片的拐點可能會到來。”
寒武紀這次盈利,也是自2020年上市以來的第二次季度盈利。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大爆發,為11.11億元,同比增長4230%。歸母凈利潤3.55億元,去年同期虧損2.27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從寒武紀近期發布的財報數據來看,公司存貨規模高達27.55億元,預付款項也達到了9.73億元。這兩項指標的顯著增長,預示著寒武紀在未來的業務運營中具備充足的資源儲備與積極的市場布局,極有可能在下一季度的財報中展現出更為亮眼的業績表現。
國產算力的競賽剛剛開始
從財報數據來看,寒武紀的營收結構呈現出高度集中的特點,2024年其前五大客戶貢獻了高達11.11億元的營收,占比達到94.63%,其中第一大客戶的貢獻率更是獨占79.15%。盡管公司強調這些客戶為“長期合作伙伴”,但回顧歷史來看,寒武紀客戶群體頻繁波動。
據匠心財經報道,在2017至2018年,華為海思貢獻97%的收入,后續因自研芯片終止合作;在2021至2023年間,寒武紀的客戶群體更是頻繁變動,南京科創投資、昆山高新投等國資平臺相繼成為其主要客戶,且訂單主要集中于智能計算集群項目,該項目的毛利率雖然高達70.78%,但客戶不穩定,一旦失去一個大客戶,那全年營收就會出現較大波動。
盡管在今年4月15日,英偉達宣布其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AI芯片H20被美國政府納入出口管制清單,使得寒武紀得以承接部分原本屬于英偉達的訂單,但市場競爭依然激烈。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龍芯中科已經推出了支持國產指令集的AI加速卡,并在政務云領域逐步替代了寒武紀的部分市場份額。與此同時,華為昇騰910B通過創新的“算力租賃”模式靈活進入市場,這一策略對寒武紀的政企訂單構成了不小的威脅。
另外,寒武紀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過去持續為負。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5.56%,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同比下降171.68%,營業收入與經營活動凈現金流變動背離。
然而,對于國產芯片產業而言,當前或許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鑒于關稅爭端與出口管制的影響,英偉達等國際芯片巨頭的產品供應面臨緊張局面,國內AI企業正積極尋求替代方案,國產芯片產業的發展契機或許才剛剛拉開帷幕。
據《財經》雜志報道稱,英偉達H20芯片出口受限,短期內國內互聯網公司已儲備了充足的H20芯片庫存,但長期來看,隨著DeepSeek等相關應用的推理需求持續增長,國內AI算力需求將出現顯著缺口,這有望推動國產算力需求的攀升。
一位行業人士也告訴鳳凰網科技,DeepSeek顯著帶動了推理側的需求,此前國內閑置的算力市場被充分激活。且因為推理側相比訓練側對計算的要求較低,因而國產芯片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初以來國產算力如華為、寒武紀、壁仞、沐曦、海光等,均紛紛宣布完成了對 DeepSeek 的適配工作。
另一位行業人士也對鳳凰網科技表示,國產芯片開始被用起來,是一個好的信號,“因為芯片能力的進步與調試首先都需要先用起來,已經登陸資本市場的那些標的,目前產品表現都不錯”。
橫向來看,國產芯片的競賽才剛剛開始,而已經登陸資本市場的寒武紀仍舊是一個很好的觀察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