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郭蕊 實習生 楊楠 通訊員 陳晨
經歷8家醫院、長達2年的求醫無果后,來自福建福州41歲的李先生跨越2000公里來到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肢體功能重建中心。一場精準手術,讓瀕臨絕望的家庭重燃希望。
據了解,兩年前,突如其來的腦梗死讓正值壯年的李先生左側肢體偏癱,生活無法自理,同時也失去了工作的機會。為尋求治療,家人帶他輾轉奔波于福建、上海、天津、青島、石家莊等地8家醫院,嘗試過藥物、針灸、康復訓練等多種治療方式,但成效甚微。“每次聽到醫生說‘只能維持現狀’我都覺得天要塌了。”患者母親滿眼含淚與醫生講述艱難的求醫過程。當從公眾號看到三院肢體功能重建中心在偏癱手術治療突破性技術后,立即電話咨詢了頁面上的偏癱救助熱線,經三院工作人員耐心解答,李先生打消顧慮,求醫心切的母子倆在第二天便毅然踏上了北上求醫之路。
入院后,骨科疾病診療中心主任王文德帶領團隊為其進行了多維度評估:通過肌張力、肌力、步態、肢體功能評分,結合患者年齡及生活需求,確定高選擇性周圍神經調控聯合關節功能重建術為核心的手術方案;并通過開展術前討論,確保風險可控。“傳統治療方法往往短時有效,而我們通過神經調控術與功能重建術結合,能持續降低過高的肌張力,釋放肌力,從而恢復肢體運動功能。”王文德解釋到。
手術當天,團隊采用顯微外科技術、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精準調節神經支配,歷時2小時完成手術。術后次日,患者驚喜發現原本僵硬的膝關節可屈伸自如;原來出現的足內翻、足下垂現象已經消失。李先生有些激動地說:“雖然傷口還有些疼,但我心里的高興沒辦法說。”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作為國家神經系統疾病(中風、腦外傷、腦癱等)偏癱肢體功能障礙專病聯盟單位,多次引進并獨創形成了具有三院特色的手術治療方式,目前針對肩、肘、前臂、腕、手、髖、膝、踝、足等各部位均形成了特定的手術方案,累計完成100多例高難度偏癱手術。獨創“手術-康復-心理”三維管理模式,并制定了居家就可康復鍛煉的康復方案,真正解決了患者出院以后康復缺失的窘境。針對偏癱患者活動受限的情況,三院開通了偏癱救助熱線,患者及家屬可通過電話咨詢,一對一的耐心服務進一步打消了患者內心的疑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