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古樹名木 傳承文明根脈
——以“司法+行政”之力共筑綠色家園
4.22
世界地球日
古樹名木作為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珍貴的自然資源,也是重要的文化資源,承載著獨特的生態價值和文化價值。2025年4月22日,在第56個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淮陽太昊陵、虞城伊尹祠、南陽武侯祠三地的千年古樹群迎來了一場特殊的守護行動。鄭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與河南省林業局、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簽署《關于開展河南省古樹名木司法保護活動的協作意見》,并在上述三地同時啟動協作機制的實施,通過“省級統籌、屬地落實”的形式,實現“司法+行政”雙向協同發力,全面提升我省古樹名木司法保護工作實效,切實推動《古樹名木保護條例》貫徹實施。
太昊陵
太昊陵景區內現存古樹名木總計133株,包括古樹124株和名木9株,涵蓋側柏、刺槐、國槐等11個樹種,其中側柏占比最高(111株)。古樹按等級劃分為一級20株、二級94株、三級10株,部分樹木樹齡達1600年。
河南是古樹名木大省,全省各地分布著多種古樹名木資源。樹齡500年以上的一級古樹,往往分布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區,這些古樹不僅是自然遺產,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見證者。在太昊陵,古樹與陵廟建筑相映生輝,承載著中華文明源起的精神象征;在武侯祠,古樹與忠義碑碣交疊輝映,彰顯著鞠躬盡瘁的精神豐碑;在伊尹祠,古樹與祠堂庭院相依相守,傳續著商代農耕與醫道交融的智慧結晶。
武侯祠
南陽武侯祠博物館內現存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樹名木200余株,其中,千年以上樹齡的古柏3株;祠內古樹種類以柏樹、楸樹、銀杏為主,形成獨特的“綠色文物”景觀。
伊尹祠
商丘市虞城縣店集鄉魏固堆村的“伊尹祠古柏群”,現存古側柏183棵,平均樹齡1400年。
今年世界地球日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穿越歲月長河的古樹,作為大地忠實的守護者,與中華民族悠久文明傳承交相輝映,是中國這片沃土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最佳見證。本次活動是鄭鐵中院與省林業局、省住建廳聯合開展我省古樹名木司法保護活動的開端,旨在進一步挖掘古樹名木的生態和文化價值,以古樹名木為依托,講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全社會保護古樹名木的良好氛圍。后續將在全省各地分期分批陸續開展,不斷凝聚司法與行政保護合力,創新保護工作機制,豐富法治宣傳形式,讓司法守護與生態保護同頻共振,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篇章。
來源:鄭鐵中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