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酒具青白釉獅紐執壺、清代嵌玉包錫刻花紫砂壺、近代咖啡研磨機……酒、茶、咖啡,都能在這個展覽里一“飲”而盡!4月22日,由南京市博物總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杭州博物館主辦,南京市博物館承辦的“一杯江南——藏在杯中的三城三味”展,在南京市博物館正式拉開帷幕。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展覽將持續至6月19日。
三城三味,解碼江南文化的“味覺密碼”
六朝的酒韻醇香,浸潤著魏晉風骨;南宋的茶意清雅,勾勒出宋韻風華;近代以來,隨著上海開埠與世界交融,咖啡的馥郁又為這片土地注入摩登氣息……展覽以“飲文化”為切入點,分設酒、茶、咖啡三大主題板塊。
此次展覽打破地域界限,由寧滬杭三地博物館攜手策劃,170余件展品中,既有承載千年記憶的酒器、溫潤雅致的茶盞,也有見證近代化進程的咖啡器具,其中承載的不僅是飲饌之趣,更映照出江南人精神世界的流轉與堅守。
金陵酒韻中的名士風雅與市井煙火
南京板塊以酒文化為核心,勾勒出這座城市“詩酒風流”的千年底蘊,不僅有珍貴文物的靜態陳列,更通過沉浸式場景還原,讓歷史雅趣“觸手可及”。
展廳中央,一處還原“曲水流觴”的藝術裝置尤為引人駐足——蜿蜒的淺渠中,酒盞仿佛隨水流緩緩漂動,重現了王羲之《蘭亭集序》中“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的文人雅集場景。與之相呼應的,是展柜里陳列的清拓《蘭亭序圖》,四十一位名士列坐清溪,以羽觴載酒、賦詩言志。
展廳中的北宋青白釉注子、溫碗溫潤瑩潔,這套酒器組合展現了宋代酒文化的精致:將裝酒的注子放入其中,稍等片刻,一壺溫熱適口的美酒就準備好了。其青白釉色如“雨過天青”,既實用又具文人審美,印證了清新雅致的宋代生活美學。
而清代畫家袁起《載酒訪隨園圖》卷則以細膩筆觸,描繪了文人載酒拜訪袁枚故居隨園的場景:畫中青山環抱、樹影搖曳,生動再現了清代江南名園之一隨園的風貌,體現了袁枚對隨園空間格局的用心設計。
杭州茶事中的禪意與文人雅趣
杭州板塊以茶文化為核心,盡顯“禪茶一味”的東方哲學,展品從器物到書畫,層層鋪陳茶事傳統的深厚底蘊。
其中,杭州博物館藏的南宋吉州窯黑釉仿剔犀紋盞堪稱宋代點茶文化的重要物證,其釉面以黑為底,剔刻出如犀角般的云紋肌理,釉色深沉而紋飾靈動,既符合宋代“斗茶”對黑釉茶盞的審美,又展現了吉州窯“仿犀角雕”的獨特工藝。
與之呼應的是一件明代龍泉窯青釉蓮瓣紋碗,以溫潤青釉與舒展蓮瓣紋取勝,碗壁薄如蟬翼,釉色“青如天、明如鏡”。
展廳中,還有一幅清韋謚《竹里煎茶圖》扇頁,以簡筆勾勒文人在竹林中煎茶的場景:茅屋竹爐、文人側坐觀火,茶煙裊裊間,盡顯“竹雨松風琴韻,茶煙梧月書聲”的意境,與明代盛行的煎茶法相呼應,展現江南文人“以茶會友、以茶靜心”的生活美學。
上海咖啡文化中的海派包容與摩登風情
上海板塊以咖啡文化為載體,呈現東西方文化碰撞的獨特魅力,展品跨越百年,見證咖啡從“舶來品”到“海派生活符號”的演變。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近代咖啡研磨機的金屬齒輪與木質手柄,融合了西式工業設計與東方工藝美學;綠色咖啡壺具則以典雅的翡翠色釉面搭配流線型壺身,既有歐洲下午茶器具的精致,又暗含上海人對“雅致生活”的追求。
此次展出的1951年瑞典C.G.H牌銀質咖啡飲具尤為矚目,這套由銀質咖啡壺、奶罐、糖罐組成的器具,采用流線型設計,壺身鐫刻簡約花紋,兼具北歐極簡美學與上海精致生活格調。
展廳還特別陳列了進口奶油餅干包裝盒、上海冠生園食品公司奶士餅干包裝盒、西式調料壺、糖罐及外國品牌咖啡罐等特色展品,勾勒出咖啡文化融入上海市民生活的細膩圖景。
這些展品與咖啡器具相互呼應,構建出完整的海派咖啡文化生態:從咖啡豆的進口、研磨、烹煮,到搭配的點心與調味,每一個環節都烙印著海派的基因。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裴詩語 文/攝 穆子健/視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