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鄭州市中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 神經外科副主任孔令常做客《醫生說》節目,和您一起聊聊無聲殺手“腦出血”。
中醫對中風的認識
一.出血性中風定義 出血性中風(腦出血)也稱腦溢血。氣血逆亂,絡傷血溢,血瘀脈外,上沖于腦。
二.中風的發病、病機、治療淺談。
1.原始病因:以情志不調,久病體虛,飲食不節,素體陽亢為主。
2.誘發因素主要為煩勞、惱怒、醉飽無常、氣候變化等。病位在腦,涉及到心、肝、腎。
3.病理基礎為肝腎陰虛,病理因素為肝風、痰火和血瘀。
4.病機主要為陰陽失調,氣血逆亂,上沖于腦。
西醫對中風的認識
在腦卒中患者中,出血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均高于腦梗死患者,出血患者1個月內的死亡率高達35%~52%,6個月后仍有約80%的存活患者遺留殘疾,成為導致中國居民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規范腦出血的診斷和治療標準,有利于降低其病死率和殘疾率。
現代臨床以原發性腦出血和繼發性腦出血分型較為公認。
1.原發性腦出血:主要是高血壓腦出血,少數為腦淀粉樣血管病及不明原因的腦出血。根據現有文獻資料分析,我國原發性腦出血合并高血壓者高達70%~80%。原發性腦出血約占所有腦出血的80%~85%。
2.繼發性腦出血:一般指有明確病因的腦出血,多由腦動靜脈畸形、腦動脈瘤、抗凝藥物、溶栓治療、抗血小板治療、凝血功能障礙、腦腫瘤、腦血管炎、硬腦膜動靜脈瘺、煙霧病、靜脈竇血栓形成等引起,占腦出血的15%~20%。
病情診斷要求根據腦出血的側 位、部位, 明確診斷,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基底核區出血;②丘腦出血;③腦葉出血;④腦干出血;⑤小腦出血;⑥腦室出血。其中丘腦出血常合并側腦室出血,小腦出血可合并四腦室出血,嚴重者可發生鑄形。
發生腦出血后需要神經內科及神經外科的綜合治療:腦出血的治療包括內科治療和外科治療,大多數的患者均以內科治療為主,如果病情危重或發現有繼發原因,且有手術適應證者,則應該進行外科治療。
哪些人容易出現腦出血
腦卒中高危人群的篩查方案應著眼于早期發現、預防和管理危險因素,以降低卒中發生的風險。
識別高危人群至關重要,高危人群篩查建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原則上,年齡超過40歲的人,都需要進行腦卒中篩查,重點關注50歲以上的人群,根據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和干預工作流程,依據以下八項危險因素進行風險評估。
①高血壓病史,是指血壓高于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壓藥。高血壓患者發生卒中的風險增加4倍。
②房顫和心臟瓣膜病。
③吸煙飲酒 吸煙者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比不吸煙者高出兩倍,建議戒煙并限制酒精攝入。
④血脂異常或未知每年進行血脂水平的檢查,特別注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因其升高與腦卒中密切相關。
⑤糖尿病,每年至少檢測一次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患者發生腦卒中的可能性為正常人的1.5到3倍。
⑥ 很少進行體育活動,體育鍛煉的標準是每周鍛煉大于等于3次,每次大于等于30分鐘,持續時間超過1年,從事中重度體力勞動者視為經常有體育鍛煉,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能有效降低卒中風險。
⑦超重 肥胖是指體重指數大于等于26千克每平方米。
⑧有卒中家族史。具有以上大于等于三項危險因素,或既往有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史的人,評定為腦卒中高危人群。具有小于三項危險因素,但患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房顫或心臟瓣膜病之一者,評定為腦卒中中危人群。具有小于三項危險因素,且無慢性病者,腦卒中低危人群。高危人群應定期到醫療機構體檢、干預。
醫學評估與定期檢查:建議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以評估動脈粥樣硬化情況。必要時進行心電圖檢查,特別是對于懷疑心房顫動的個體。通過嚴格的健康監測、生活方式調整和定期醫學評估,可以有效降低腦卒中發生的風險,為個人健康保駕護航。
哪些表現要引起重視
腦出血發生后,患者自救很難,而身邊的人發現異常,第一時間采取保護、救治措施對預后非常重要,哪些表現要引起重視呢?
①一側肢體(伴或不伴面部)無力或麻木;
②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③說話不清或理解語言困難;
④雙眼向一側凝視;
⑤一側或雙眼視力喪失或模糊;
⑥眩暈伴嘔吐;
⑦既往少見的嚴重頭痛、嘔吐;
⑧意識障礙或抽搐等。當有以上突發情況,立即撥打120,保持患者側臥位(防誤吸),保持氣道通暢,禁食禁水。
如何降低復發風險
腦出血患者康復期如何預防再發,同時又要積極康復,走入社會,需嚴格遵循“三級管理”策略,注意以下措施降低復發風險:
一.生活方式調整
飲食管理:低鹽飲食(每日鈉攝入<5g,相當于約1茶匙食鹽),多攝入新鮮蔬果、全谷物及優質蛋白(魚、豆類);限制脂肪飽和脂肪 <總熱量10%,膽固醇<300mg ;增加膳食纖維(每日25-30g),輔助腸道健康與體重控制。< pan>
規律運動:有氧運動步行、太極拳(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抗阻訓練彈力帶操、上肢抬舉(每周2次),增強肌肉力量;避免劇烈運動(如跑步、跳躍),防止血壓驟升。
戒除煙酒 :吸煙可導致血管內皮損傷,酒精攝入量應<25g/天(男性)或<15g/天(女性)。
二.藥物規范使用
降壓藥:需終身服用,定期監測家庭血壓(早7-8點、晚6-7點各測1-2次);
血小板聚集抑制劑:若合并冠心病或心房顫動,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阿司匹林),定期復查肝腎功能 (每3-6個月),避免藥物蓄積。
三.康復訓練與心理支持
早期康復介入:出院后3個月內是黃金恢復期,建議在專業康復師指導下進行運動康復及語言康復等,心理干預 腦出血后抑郁/焦慮發生率高達40%,可通過心理咨詢、認知行為療法改善情緒。
四.居家監護與緊急處理
家庭血壓計:記錄血壓波動情況(就診時攜帶數據);
警惕復發信號:突發頭痛加重、視力模糊、頻繁嘔吐、肢體麻木無力;急救措施 立即撥打120,保持患者側臥位(防誤吸),禁食禁水。
五.定期隨訪與健康管理
隨訪頻率: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至醫院復診;
檢查項目:頭顱CT/MRI(評估血腫吸收及有無新發梗死)、血液生化指標(血脂、血糖);健康管理檔案 如條件允許,建議建立個人用藥清單、血壓/血糖監測日志等。
腦出血患者出院后需通過“醫患協同管理”實現長期康復。控制血壓是核心目標,結合科學飲食、適度運動及心理調節,可顯著降低復發風險,提升生活質量。患者及家屬應重視日常細節,切勿因病情穩定而放松警惕,早干預、早規范,才能贏得更好的預后。
文字:程鷹
編輯:李洋
統籌:岳翔、李昌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