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百年祠堂飄出書卷香,農家書屋響起方言朗讀聲,孩子們爭相用游戲積分兌換書籍……保山市隆陽區河圖街道正以一場“全民閱讀”熱潮,打破“鄉村缺文化”的刻板印象,讓書香浸潤田野,讓閱讀成為新時尚。
青磚黛瓦間,近2000冊圖書靜靜陳列。河圖街道董官社區將閑置的百年祠堂改造成稻香書院,讓歷史建筑與現代閱讀碰撞出火花。這里四季“音閱”相伴,村民們在古樸院落中捧書細讀,阡陌之間,文化種子悄然生根發芽。
“我要一本《三字經》!”“我有5個章啦,我要換兩本書!”
在全民閱讀活動中,學校里的孩子們熱情格外高漲。校園里,書聲瑯瑯不僅僅只在晨曦,而是貫穿每一天。考慮到河圖街道“一老一小”的家庭教育現狀,學校開設了課外讀書班興趣小組,每天下午最后20分鐘都是同學們一天閱讀的暮省時刻,大家相互交流閱讀的心得,分享各自的書籍,不經意間傳遞了知識,增長了見識,打造了屬于孩子們的“20分鐘書香圈”。
“我們村里的年輕人多半都出去打工了,就剩我們這些老同志咯。”金竹林社區70歲的王祖培打趣地說道。有的老年人視力不好,有的甚至不識字,但是閑暇時光也想讀讀書,于是,農家書屋飄出了老味道——由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老干部帶頭讀,再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講,一個個農家書屋里的“方言讀書角”應運而生。
不識字?沒關系!在這里耳朵也能“讀”書,農家書屋因此成了老年人們的文化驛站。
“比目是雙魚,猶如左兄右弟,任他波翻浪疊,總有同心歸漢;山泉分冷暖,恰似冰心熱血,雖然派別支流,到底一樣朝宗。”
在大官廟社區的老戲臺前,村里的付有剛正在講述著屬于他的童年記憶。此刻無須書籍,在這些“鄉村朗讀者”的心中早已有一本歷史的大書,只待聽客細細品味。據悉,全民閱讀帶頭人、全國政協委員、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教授也親臨現場,聆聽這堂特殊的“鄉土歷史課”。
今年4月,聶震寧教授為河圖街道授予“云嶺領讀者·青少年閱讀基地”牌匾,標志著鄉村閱讀教育邁上新臺階。從祠堂書院到校園“書香圈”,從方言朗讀到戲臺故事會,河圖街道正以創新方式,讓“耕讀傳家”的古老智慧煥發新生,書寫鄉村振興的文化新篇章。
風過稻田,書聲如浪。當《鄉土中國》的哲思浸潤著春耕秋收,當《紅星照耀中國》的信仰滋養著這片熱土,河圖——這片承載著千年農耕文明的土地,正在書香暈染中生長出新的年輪。全民閱讀不是城市的專屬風景,在廣袤的鄉野,同樣可以書寫“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時代新篇。
開屏新聞記者 崔敏 通訊員 胡東湦 魏茜妹 攝影報道
一審 孫琴霞
責任編輯 羅秋旭
責任校對 何丹
主編 林舒佳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