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學的奇妙世界里,木材干餾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獨特的光芒。這項古老的技藝,正以全新的姿態走進我們的現代生活,為諸多領域帶來創新與變革。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深入探索木材干餾的奧秘。
一,什么是木材干餾
木材干餾,英文名為 dry distillation of wood,是將木材或木質原料放置在干餾釜中,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進行熱解,并對其初級液體產品進一步加工的化學工藝過程 ,是木材熱解的關鍵組成部分 。
從熱方式來看,它分為外熱式和內熱式。外熱式干餾如同給干餾釜這個 “小房子” 從外面加熱,熱量透過釜壁,慢慢傳遞到釜內,使木材升溫熱解,這種方式常見于小型干餾設備;內熱式干餾則像是直接往 “小房子” 里送熱氣,把載熱介質直接送入釜內,與木材親密接觸進行加熱,多用于半連續式和連續式設備 。
按照干餾物的種類,又有闊葉材干餾、松根干餾和樺皮干餾等之分 。比如,樺皮干餾就十分有趣,以樺木外皮為原料,經過干餾能制取樺皮焦油,這種焦油可厲害啦,它能滲入皮革中,讓皮革變得柔軟又富有彈性,還具有防腐作用,就像給皮革穿上了一層 “防護鎧甲”;同時,它還有消毒殺菌的本領,在治療外傷和皮膚病等方面也能大顯身手 。
二,木材干餾的歷史溯源
木材干餾的歷史源遠流長,如同一條古老的長河,流淌著人類智慧的結晶。早在 1661 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在木材干餾的液體中首次發現了甲醇,這一發現,猶如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明燈,開啟了木材干餾研究的新篇章 。在過去,盡管早期的木材蒸餾方法效率不高,但一直到 1924 年前,它都是工業上制造甲醇的主要途徑 。不過,由于從木材蒸餾提取的甲醇含有雜質,去除雜質的過程既復雜,產率又不高,漸漸地,這種方法在工業舞臺上的光芒被新的技術所掩蓋 。
三,木材干餾的過程揭秘
木材干餾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加熱過程,它蘊含著一系列復雜而又神奇的變化,就像一場在微觀世界里上演的精彩 “魔術秀” 。
1,前期準備:木材干燥
在正式開始干餾之前,木材需要進行干燥處理,這一步至關重要,就好比運動員上場前要做好熱身準備一樣。干燥程度會直接影響干餾產品的得率和成本,還和干餾的熱效能、醋酸濃度、炭的質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一般來說,木材在干餾前,含水率最好能控制在 10% - 20% 這個甜蜜區間內,不宜超過 25% 。干燥方法多種多樣,有人工干燥和天然干燥兩類。天然干燥,也就是堆垛氣干法,雖然經濟實惠,但它需要漫長的時間,可能要 1 年以上,而且還得占用較大的堆垛場地,就像一個慢性子的人,做事不緊不慢;人工干燥則借助干燥設備,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讓木材達到較低的含水率,比如把木材裝在車內,通過隧道式干燥室,利用煙道氣來干燥,還有新型的直立式連續干燥室,將木材切成一定長度,從頂部進口進入,用煙道氣(溫度調節在 200℃以下)加熱,干燥蒸發的水分和廢煙氣從下口排出,干燥后的木材從下部由輸送機送出,效率大大提高 。
2,干餾階段:復雜的化學反應
當干燥后的木材進入干餾釜,好戲才真正開場。木材是一個復雜的有機綜合體,在熱解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化學反應 。當加熱到 275℃時,木材就像被按下了 “開關”,開始放熱反應,釋放出大量的熱,同時產生大量的熱解產物 。整個干餾過程大致可以分為 4 個階段:
預熱和再干燥階段:從低溫慢慢升到 120℃,這個階段主要是木材中水分的蒸發,就像給木材 “洗了個熱水澡”,把多余的水分都趕跑了。當溫度升到 170℃時,木材開始悄悄發生熱解 。
吸熱反應階段:溫度在 170 - 275℃之間,此時木材的化學組成開始發生明顯變化,半纖維素和木材組成中的不穩定部分率先 “發難”,發生熱解,產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時生成醋酸等物質 。
放熱反應階段:當溫度到達 275℃時,木材仿佛變成了一個 “小宇宙”,開始放出大量熱量。反應物除了水之外,還有醋酸、甲醇、木焦油和木煤氣等。由于不同木材放出熱量的能力各不相同,所以終了溫度也不完全一致 。加
木炭燒成階段:這一階段根據對木炭質量的要求來決定升溫程度,一般要升溫到 400℃以上,如果想要燒制成質量較高的木炭,還可以提高到 500℃ 。
3,產物收集:冷凝與分離
木材干餾產生的蒸氣氣體混合物,就像一群 “調皮的小精靈”,需要經過特殊的處理才能把它們 “收服”。這些混合物會在焦油分離器或列管冷凝器中進行冷凝,在這里,它們會發生奇妙的變化,可凝結的蒸氣冷凝為木醋酸和焦油 。未冷凝的氣體,也就是木煤氣,會繼續 “飄蕩”,而留在釜中的固體產物就是我們常見的木炭啦。如果原料是松樹根,那得到的就是松焦油 。